12月10日,第四届“中国法治政府奖”终评评审暨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经中央政法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等部门17名部委相关领导和专家的综合评审投票,由甘肃省政府法制办、庆阳市人民政府、西峰区人民政府代表我省申报的“甘肃省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项目以9票通过的好成绩获得“中国法治政府奖”。这是甘肃省首次荣膺“中国法治政府奖”,也是西部地区在本届评选中唯一获得该奖项的省份。
颁奖词中这样评价:“‘指南’让城管执法人员对自己权力有多少、依据是什么、法律该如何执行、遇到疑难怎么办,都可以‘按图索骥’找到答案,又让老百姓对城管部门的权力清单、执法程序、裁量基准一目了然,对推动经济社会相对落后地区的行政执法规范化极具参考价值。”
可以说,“指南”不仅为我市改进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城管执法水平提供了蓝本,也为全省乃至全国破解城管执法难题、推进依法行政贡献了庆阳智慧。
1、获奖:甘肃城管PK北京城管胜出
西峰区城管局数字监督指挥中心。
12月10日上午8时30分,中国政法大学学术报告厅内座无虚席,第四届“中国法治政府奖”终评评审暨颁奖典礼在这里举行。甘肃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马占元,庆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卫达和西峰区委常委、区城管执法局局长李廷位等人一行,带着“甘肃省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指南”项目来到北京参加终评评审。
“中国法治政府奖”是年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发起设立的。这个奖项是我国第一个由学术机构发起,由实务部门领导、专家和社会公众依据科学标准,对各级国家机关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制度和措施进行评选的全国性奖项,旨在总结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有益经验,客观评价、推广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成果,每两年评选一次,截至今年,全国共有40个项目获奖。
据了解,今年3月,第四届“中国法治政府奖”评选活动启动,由甘肃省政府法制办、庆阳市政府、西峰区政府代表我省申报的“甘肃省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指南”项目参加评选,经专家初评,全国共有包括“指南”项目在内的66个项目进入复评。7月,进入终选的项目公示出来——只剩25个,“指南”依然再列。10月,北京方面组织的专家组赴我市实地考察“指南”在城管执法实践中的运用。
一路的艰辛已然可知。12月10日进入终选。回忆当天的经历,李廷位觉得就自己像坐了一回过山车。
打开组委会发放的入围项目申报材料,入围项目既有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申报的“四公开一监督”权责清单制度项目,也有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法制办、天津市人民政府等来自国家部委至县级的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申报的项目。围绕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这一宗旨,参评内容涵盖了行政复议综合改革、简政优权、法治国土项目建设等多方面。角逐的竞争性可想而知。作为同样面对城管工作的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他们带来的“四公开一监督”权责清单制度,是为了破解首都大气污染、卫生脏乱、交通拥堵和违法建设等“大城市病”而做的实践探索,这意味着甘肃城管将与北京城管同台PK。再看终评评委名单: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姜建初、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17名评委不是法界权威就是学界泰斗,评奖的严肃性可想而知。我省一行人都觉得“压力山大”。
按照终评评审的抽签顺序和评选规则,每个项目都有8分钟的项目展示环节,包括4分钟时间现场陈述、再播放一个4分钟的视频展示。市委常委、副市长卫达从“指南”制定的背景、主要特色、试点以来取得的初步成效三方面,掐着点、没有浪费一秒钟时间,向大会进行着项目陈述:“……在执法理念方面,‘指南’确立了服务优先、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疏堵结合的执法理念,并将其融入行政执法行为和程序的全过程,注重了从源头化解矛盾;在执法技术方面,‘指南’的执法程序和手段规定更加清晰明确,使执法工作更加公开透明,更加方便相对人守法和监督执法;在制度创新方面,‘指南’坚持依法行政,注重实践经验,细化了曾经的粗线条规定、完善了执法不健全部分、规定了违法认定等常见疑难问题……”紧接着播放完视频,现场响起了掌声。
李廷位的心始终是悬着的。一上午的时间,25个项目一一展示完毕。中午休会一小时,一行人午餐时几乎食不知味,在煎熬中等待再次进入会场。
下午14时40分许,第四届“中国法治政府奖”获奖名单揭晓——在25项终评项目中,评委共评选出“中国法治政府奖”10项、“中国法治政府提名奖”15项。令人振奋的是,“甘肃省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指南”项目以9票通过的好成绩一举获得“中国法治政府奖”。而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参评项目——推行“四公开一监督”权责清单制度则获得“中国法治政府奖”提名奖。
评选结果当场公布后,评委之一的中央政法委宣教室主任查庆九为“甘肃省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指南”项目进行了颁奖。接着,评委之一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于安宣读了颁奖词,颁奖词这样写道:“‘指南’让城管执法人员对自己权力有多少、依据是什么、法律该如何执行、遇到疑难怎么办都可以‘按图索骥’找到答案,又让老百姓对城管部门的权力清单、执法程序、裁量基准一目了然,对推动经济社会相对落后地区的行政执法规范化极具参考价值。”
“听到得奖的那一瞬间,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心情非常激动。对于西峰这个西北地区的小城市来说,这份级别颇高的荣誉来得太不容易了!”李廷位说。
2、撰稿:科研理论与执法实践的结合
西峰区城管局执法三中队工作人员根据“指南”,对广场路便民棚亭一商贩店外违规经营行为进行口头教育,并协助其将货品搬入店内。
“甘肃省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指南”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其实是一本书加试点成果,全书十七个章节、六万余字的内容,囊括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市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交通管理等管理内容,及城市管理执法的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程序、行政强制执行、暴力抗法的处置等,内容对违法情形、裁量标准、执法手段、履行程序等都有详细表述。
城市和谐有序和百姓安居乐业离不开城管执法工作。区城管局副局长刘方荣向记者介绍,在我国,始于年的城管执法制度旨在解决城市管理中权责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但全国至今尚未出台任何城管执法的独立法律法规,国家和省级层面也缺乏一个独立的城管专门管理机构和统一的行业体制规范。一直以来,城管人员在日常执法工作中,通常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需要从众多散乱的法律法规中“借法执法”。同时,近年来出现的城管执法难、执法不规范、相对人意见大、媒体和社会负面反映强烈等问题,把城管工作推向了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