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8月24日,爬太室山的前半程
地质馆藏看展览,
东峰峻极去爬山。
漫游山地斜坡缓,
古寺山间险路攀。
年8月24日从西路爬太室山峻极峰,参观山下的嵩山地质公园博物馆耽搁了40分钟,从景区大门到半山腰的法王寺用了两个小时(14:10-16:10)。
1.中岳嵩山景区入口(.8.24.14:10-14:15):
2.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及博物馆(.8.24.14:20-15:00):
2.1.在地质公园博物馆外,远眺太室山:
3.在山下公路能到达的地方,别人坐车上去,我徒步上山(.8.24.15:00-15:35):
3.1.山下的村舍耕地:
3.2.山下的游客服务站:
3.3.路旁的庄园路标:
3.4.笔直的山路:
3.4.1.路旁的树丛:
3.4.2.隔着树丛望山:
3.4.3.山路拐个弯,可以看到前方的“神州第一圣地”石坊:
4.“神州第一圣地”石坊(.8.24.15:35-15:40):
4.1.石坊的正面:
4.2.石坊的背面:
4.3.在石坊旁望山:
5.路过嵩阳景区管理局(.8.24.15:48):
5.1.在景区管理局望山:
6.路过“嵩岳寺塔”路口(.8.24.15:50):
7.三祖庵遗址,遗址旁的山泉成了人们的汲水地(.8.24.15:55):
8.嵩山步道(.8.24.15:55-16:00):
8.1.在步道上回头眺望“嵩岳寺塔”:
9.路过嵩山公益林监测站(.8.24.16:00-16:05):
9.1.在监测站前,向西眺望:
9.2.在监测站向东望“嵩门”:
9.3.在监测站前,俯望山下的登封市区:
10.监测站到法王寺的山路,变成了下坡(.8.24.16:05-16:10):
10.1.在下坡路上,东望“嵩门”:
11.古寺山间险路攀:
12.地图:
二、年8月24日爬嵩岳太室山,中途游览法王寺
佛教传汉代,
历史两千年。
嵩岳传教早,
菩提华夏先。
嵩山法王寺简介
法王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北五公里的嵩山太室山南麓玉柱峰下,是东汉古刹,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比洛阳白马寺晚三年,比少林寺早四百二十四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造最早的寺院之一。
法王寺是汉明帝专为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译经传教而下令修建的,成为中国第一所菩提道场,大法王寺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外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为"中国古寺之始"。魏明帝青龙年间改为护国寺。西晋时于寺前增建法华寺。隋初造舍利塔,改名舍利寺。唐太宗贞观年间,敕命补修佛像,赐予庄园,改为功德寺。玄宗开元年间,改称御容寺。代宗大历年间,重修殿堂楼阁,改名文殊师利广德法王寺。至五代时废坏,而分为五院,仍沿袭护国、法华、舍利、功德、御容等旧称。北宋初,合称五院。仁宗庆历年间增置殿宇、僧寮,重造佛像,改称"嵩山大法王寺"。今存毗卢殿、大雄殿及方形十五层砖塔等。寺据嵩山之胜,为天下名刹之一。寺背依玉柱峰,三面群峰耸峙,山谷中曲涧潺流,小径蜿蜒,云雾缭绕,十分幽静。寺前两山对峙,中辟公路,上通法王寺,下达登封市区,可谓"深山藏古寺"。
年8月24日下午从西路爬太室山峻极峰,16:10到半山腰的法王寺。看过法王寺,16:25继续攀爬峻极峰。
雨中游法王寺
(李廌·宋代)
雨脚如麻未肯收,
雨中还作法王游。
云埋辇路烟初合,
水溅松岩雪乱流。
心畏险途常恐失,
寒侵病骨已知秋。
群峰耸峭犹无畏,
为语山僧不用留。
1.眺望群峰三面环绕的法王寺:
2.山门外的大法王寺碑:
2.1.背面的碑文:
3.山门外的朝圣桥:
4.山门外,东西两侧院墙边练功的少年:
5.山门内的园子里,也是练功的少年:
6.山门内的园子里的碑刻:
6.1.在石碑旁,回头看山门殿内侧的匾额:
7.在山门内仰望“未来佛殿”:
7.1.天上的白云像位奋臂疾呼的天神:
8.法王寺展板介绍:
9.离开法王寺,继续爬峻极峰,在寺院东侧回头眺望:
10.地图:
三、年8月24日爬嵩岳太室山,穿越玉女峰峡谷
幽谷石桥临绝壁,
洞深仙宅住诗仙。
玉人玉女双峰峙,
嵩岳登山峭壁前。
送杨山人归嵩山
(唐?李白)
我有万古宅,
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
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
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
青天骑白龙。
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的译文:
我有万古不坏的仙宅,那就是嵩山之阳的玉女峰。
那挂在东溪松间的一片明月,一直留在我的心中。
杨先生您又要去那里采集仙草,去攫食紫花的昌蒲保持青春的面容。
年底时我将到嵩山之阳拜访您,您可能正在青天上乘着白龙来相迎。
年8月24日傍晚,在登顶嵩山峻极峰之前,先从玉女峰下的峡谷里穿过。
1.离开法王寺,继续向嵩顶峻极峰进发:
年8月24日16:25离开法王寺,继续攀爬太室山峻极峰。峻极峰是中岳嵩山的主峰,亦称嵩顶。从法王寺到嵩顶,要翻越玉女峰下的峡谷,这段线路是从西线爬峻极峰最险峻的一段,地图上看距离不长,但攀爬时既费力又费时。我从西线爬峻极峰全程用时五个小时(14:20-19:20),法王寺到嵩顶用了三个小时(16:20-19:20)。
2.过了法王寺,去峻极峰的路都是陡峭的石阶,背着三十多斤的行李爬陡坡很吃力:
2.1.翻过一道岭,还要下一段坡:
2.2.穿过碎石坡:
3.第一次越过谷底:
年8月24日17:10,第一次下到谷底。谷底的岩石上有溪水流过,夏日爬山流了不少汗,在溪边小歇,用溪水洗洗脸。
3.1.谷底有溪水流过,用溪水洗脸,并在谷底小歇:
3.2.过了谷底后,东侧的山体像被刀劈斧砍过的一样陡峭:
4.从玉女桥第二次越过谷底:
年8月24日17:30,第二次越过谷底,这次是从玉女桥上走过的。
5.过了玉女桥,继续走在玉女峰下的峡谷里:
6.在峡谷里,抬头眺望对峙的山峰,分不清哪座是玉人峰、哪座是玉女峰:
走过玉女桥,陡峭的石阶山路仍在峡谷中穿行,抬头眺望两侧的悬崖绝壁,构成V型峡谷。在峡谷里,看不到两侧山峰的全貌,也判断不出哪个山峰是玉人峰,哪座是玉女峰。
6.1.V型谷底里有块突兀的巨石,像是“玉女石”:
玉人峰与玉女峰
玉人峰。在玉女峰东北,海拔.7米。《初学记》引北魏卢元明《嵩高山记》载:中岳庙内皆神像,有玉人高五寸,制作精美,其外表呈五色且光润,传说这大概就是岳神之像,名字叫“明公”,山里人都说,此神像时隐时现,或经旬方能见到。又《嵩书》载,汉武帝游嵩时,在此峰上寻得五寸高的玉人,为庙主。故命此为玉人峰。宋代楼异《玉人峰》:“汉武求仙未得仙,玉人何事落岩前。故知帝主乘云下,神盖峰头启洞天。”
玉女峰。在玉人峰西南,紧临玉人峰,海拔.3米。《嵩岳志》载,峰上住有玉女,故名。又民间传说是因为汉武帝在峰上见到玉女而得名。又《嵩书》载,峰上有古代刻的大篆七字,人不能识。又《说嵩》引东方朔《十洲记》云此七字为蝌蚪书:“禹治水毕,经诸五岳,刻石识其里数高下,字蝌蚪书,刻山之独高处。”唐李白有《送杨山人归嵩山》诗有“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宋楼异有《玉女峰》诗:“玉仙曾此驻云车,日薄纱窗映雪肤。七字天书人不辨,定知玄女手中符。”
7.峡谷石阶旁的石洞,其中一个石洞有人住过的痕迹:
走在峡谷里,8月24日17:40看到路旁有个石洞,从外面看石洞不大,但里面有住过人的痕迹。不知此处是否是李白诗中所说的“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8.爬着石阶,走出玉女峰峡谷到峻极峰西坡:
继续往上爬,8月24日18:25爬出玉女峰峡谷来到峻极峰西坡,此时西边的山峰上露出了夕阳。
9地图:
四、年8月24日爬嵩岳太室山,在峻极峰西坡看日落
峻极峰高登顶晚,
西坡嵩顶夕阳残。
浮云蔽日遮不住,
羽化金乌落谷峦。
年8月24日傍晚,爬到嵩山太室山峻极峰西坡时看夕阳西下。天气不算晴朗,仔细看浮云与夕阳,却呈现出“天牛驮日、夕阳赤乌”意境。
1.从玉女峰峡谷里爬峻极峰,区别峡谷与峻极峰的标志性景色是西峰遮不住夕阳:
2.树枝与山坡组成一把剪刀,似乎要把夕阳剪开:
3.浮云像飞来的一头天牛,驮着夕阳西下。该景色可比作道教的经典传说“老子骑青牛西去”:
4.在峻极峰西坡往上爬,西看夕阳不时会被树枝遮住:
5.眺望树缝里的夕阳,正在“羽化金乌落谷峦”:
金乌,也称为“赤乌”,象征太阳,是太阳的别名。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红日中央有一只黑色的三足乌鸦,黑乌鸦蹲居在红日中央周围是金光闪烁的"红光",故称"金乌"。金乌形象原是二足(详见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二足金乌),西汉后期演变为三足。据说是为了使金乌区别于自然中的乌鸦,故加了一足,为日中三足乌之演化,三足乌是中国神话传说中驾驭日车的神鸟。三足乌亦称“踆[cūn]乌”。居于日中,有三足。据说金乌原有十只,它们不停地在天空中运转,导致地上遭受旱灾和灼热的煎熬。后羿射日时,射下九只金乌,还留一只就是今天的太阳。《淮南子?本经训》中记述说:“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又说:“尧...自开辟以来,太阳星原有十,后被羿善开弓,射落九乌坠地,止存金乌一星”。
赤乌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瑞鸟。三国时期,瑞昌市区所在地名为湓城,是吴国属地。公元年,在赤壁大战前夕,东吴大都督周瑜出兵前,在九江甘棠湖祭坛点将,今日九江甘棠湖烟水亭中还有周瑜点将台遗迹。话说赤壁鏖战,湓城距赤壁里,东吴将士不知战果,翘首以待。一天黄昏,程普步出兵营,一群乌鸦从营前飞过,在如血夕阳映照下,乌鸦成为赤色,即红色。程普大喜,忙令军士准备庆功,并报孙权。众将士不解,程普道:"赤乌呈瑞,必有大捷。"果不其然,不几日,赤壁大捷喜报传到。二十年后,孙权以“赤乌”为东吴的年号,共用了十四年(年八月-年四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