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梦的破灭下篇

记者梦的破灭(下篇)年3月,省军区机关警卫排奉命撤编,我们22个人全部被装上大巴车,送往公里外的司训队。这是一处废弃的营房,原驻部队已撤走多年。只剩几排平房和一个大教室,背靠一座光秃秃的荒山,前面是空旷的大操场。此地荒凉偏避,十公里内没有邮局,离县城40公里。由于司机训练课业繁重,节奏紧张,投稿也送不到邮局,不像原来在兰州机关,大门口就是邮箱,自然条件所限,所以整整一年没有写作。我来时提前买了书籍,除了学习业务的《柴油汽车三百问》,还有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新闻釆访方法论》,此书比较系统,内容全面,从普利策新闻奖的诞生,到记者在采访现场对时间节点的控制,从消息五要素到报告文学的基本写法,可谓泱泱宏论,应有尽有。我用十个月的课余时间认真研读,光笔记做了八本。年底毕业,宣布学员分配去向。我去了西峰市庆阳军分区。那时兵役制是3年,因为学车结束拿的是实习照,满一年后才能换正本,所以延迟一年退伍。我在这里又写了一年稿,本来我是后勤部的兵,却三天两头被借到政治部,跟着宣传科长下基层采访写稿。86年10月,结束4年军旅生活,我回到河南老家。按当时的写作特长,如果家里有副县级的亲戚,他肯定能把你安排进某个部门,给一个财政全供的指标。人家初中毕业,斗大的字不识一升,照样去交警队上班,几年后照样转正,因为人家舅舅是副县长。无奈咱祖辈都是种地的,家里连一个工作的都没有,农村户口的退伍军人,按政策回到农村还是农民。我先在县城一家私人搪瓷厂当学徒,做搪瓷浴缸。半年之后,听说镇上派出所要招一名临时工,点名要笔体好会写作的,我没费多大劲儿,就在87年10月去做了辅警。第二年年初,在《洛阳日报》发了一篇批评性稿件,结果引来洛阳市教委去乡里调查真相,有人受了处分,有人挨了批评。本来没有指名道姓,人家偏要对号入座。好几个老乡找我理论,全是埋怨和责备。虽然这篇报道得了当年本县新闻一等奖,我被通知去参加了表彰会,并拿了荣誉证书。但因为我实事求是写了真相,揭了人家的短,所以得罪了一批人。看着他们指责我时那丑恶的嘴脸,我既愤怒又伤心,从此搁笔,一直到年2月在今日头条注册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fengzx.com/xfsdl/16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