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地理减少城市内涝有哪些简单的做法

郑华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1/
近几年,中国不少城市出现了大雨即涝的问题。一些网友认为,中国应建设大型地下管网,以便让降雨时产生的城市积水快速排入河流之中。其实,由于现代城市中地面污染物积累严重,降雨时,城市地表产生的径流所含污染物浓度很高,将这些雨水直排入河极易引发水污染,所以,发达国家已开始改变了做法。美国解决雨水排放问题使用的减涝方法简单、省钱、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利用雨水资源,其做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打通硬化道路、停车地面与绿地之间的通道,大雨时,地表径流能顺利进入绿地,被土壤吸收,因而不会形成地面积水。在道路和绿地之间有水通道,下雨时,道路不会形成积水2、在城市的低地势区,大面积保留天然植被地带。大雨时,天然植被能大量吸收降雨。这有利减少内涝,使雨水能通过植被的根系进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把停车场、建筑边上的绿地建成有利排水的低地实例

3、在道路旁、停车场边、楼房的近处,设计露天低地或排洪沟,以利迅速排水。雨水可汇集形成景观湖水,也可通过渗透,进入地下水层。此雨水口下的管道极短,用于将雨水直接排入天然植被区中4、在立交桥的挡板上多开直排雨水孔,这能减少立交桥面积水,也能避免桥面积水汇集到下桥处的低地,形成积水,阻碍交通。此外,在地面上设置的大型雨水排放井口应尽量保持开放状况(但需设格栅以防行人落入等问题),以随时排出暴雨积水。在立交桥上开排水口实例,这能减免桥面或下桥段的积水5、尽量使用透水砖、石子、网格等有利雨水直接入地的材料来给室外环境铺地。给树坑覆盖木屑类有机质以增加树坑对雨水的吸收能力。以上种种简单、有效的就地排雨方法,在中国的古建筑和园林中都能找到思路极为相似的实例。说不定,美国的这些排涝设计正是从东方的古建筑中汲取了智慧。所以,面对当今中国城市出现的雨后内涝问题,我们最好冷静下来,找到致涝的原因,设法使用最节省和环保的方式,把雨灾转变成城市需要留住的水资源。

来源:气象知识

转自中国气象科普网

地理蹊

地理爱好者的家园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fengzx.com/xfstc/12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