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祠,位于群峰林立、青翠秀丽的英西峰林走廊。
准确的来说,它在英德市西南部的黄花镇明迳坑坝村的螺山。
1进入彭家祠,需经水陆两路,竹筏必不可少。1自东向西曲折地流经彭家古堡的河道分两段,可先体验最为原始的人工竹筏,再越过一段小路换乘机动竹筏。1竹筏缓慢地在碧绿的小河上漂流,徐徐清风拂面而过,船家悠悠地细说着彭家祠的历史。1沿途簇簇翠竹、婆娑古树随风摇曳沙沙作响,江面传来阵阵嘎嘎嘎的鸭叫声,在聆听大自然律动的同时还可欣赏“英西小桂林”的瑰丽。1青翠的远山、碧绿的河流,妇人在岸上搓石浣衣,未入古堡已回古时。1地势高耸险要的螺山,因型如田螺而得名,彭家祠就依山托势地从山脚盘旋至螺山顶。1彭家古堡始建于清朝中期,属防御性质建筑,乡间称“寨山古堡”,因其建筑形式与西藏布达拉宫相近,游人戏称“小布达拉宫”。建筑物依山势叠建而成,它沿着小山成阶梯形建造,面向西南,共有九层,逐层增高,东北面是险要的峭壁。它既是一间祠堂,也是一种防御型的军事性古堡,整个建筑封闭,自成一体,中央的石阶是唯一的通道,共有级,地理位置险要,易守难攻,是当地彭氏族人为抵御土匪滋扰而建的防御性堡垒。1虽然历经百年风雨,但是古堡书房的檐雕与窗花均保持完好,咸丰时期流传下来的“明义之方”牌匾仍显抗匪除恶的赫赫功绩。1沿着满布苔痕的石阶盘旋而上,青砖黑瓦墙上草,无言地显示出古朴的韵味。1古老的建筑屋檐飞翘、屋顶的雕花历经百年的风雨侵蚀,仍然是清晰可见,可见当时建筑设计之考究、雕刻之精巧、工艺之精湛。1丫鬟房、杂物房、厨房等破败荒废、年久失修的建筑,却依稀能见到当时的盛况。1彭家祠每一处的门槛都很高,景区最高处有彭大人和他儿子的挂画供游人烧香参拜,站在最高处,一览四周的农田和青山,鸟瞰峰林秀色、妩媚风光尽收眼底,心旷神怡。自驾车帐篷营地
在彭家祠下面的草地上有个特别的旅馆,野外露营、夜听虫鸣,一定别有一番滋味。
配备一房一厅的帐篷,拎包就能入住,宽敞的空间,能轻松解决一行几人的住宿问题。原生的炉灶和农家大锅,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哦!
交通指南:清连高速—九龙出口—九龙镇—黄花镇—坑坝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