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记者张小丹文/图
你知道,福州曾经也叫凤城吗?
你知道,福州也有一个“雨花台”吗?
如果你都不知道
那这条街的名字你肯定如雷贯耳:
西洪路——传说中的福州吃货一条街
西洪路,给不少福州人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这里曾经破旧、拥挤,但还是有很多人喜欢
有人爱它的美食,有人爱它的烟火
对于一个有内涵的吃货小编来说
今天我们不仅要带大家吃遍西洪路
更希望大家能了解它的故事,和味道
迫不及待的吃货,请直接拉到最后
看超清无码美食地图!
一步皆一景故事篇现在的西洪路东头,老人叫这西门,西门兜(西门夜宵猛戳这里)。西门之外有一条重要的古驿道,这便是西洪路的前身。
这条路始建于民国6年(97年),长5公里,宽0米,历来是客、商从洪山桥到城内的必经之路。评话有唱地名段子:
鼓楼前过渡鸡口西峰里善化坊余府巷出西门。柴巷陆庄大王里,打铁桥,老鸦壑,将军山,祭酒岭,长春铺,直到洪山桥。吃光饼,看桥亭,看水市,登船向水口……直唱到延平府。
昔日的西洪路沿途有许多著名的村庄、山岭、坊弄,其中的鸡角弄、凤凰池、祭酒岭等地名一直保留至今,不过其中的故事却渐渐被人遗忘。
现在漫步西洪路,每走几步,一个转身,一个拐角,都可能有一个故事。
西门兜:学子赶考西出口西水关水闸年公布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史料记载,西洪路是福州西门兜文化的延伸。唐五代时,闽王王审知修建夹城时修筑了西门“迎仙门”,从而形成了西门兜文化。
西门兜不仅有着交通要道和水关,还是官员和读书人络绎不绝的地方。古时,西门兜曾是学子赶考的西出口,也是史上迎接官员的重要埠头,换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国宾馆。
——古建筑设计师王勇坚
现在的西门,没了赶考的学子,但来往的人群依旧熙熙攘攘,繁华依旧。
寄监巷:如今的西洪小区明清两朝,寄监巷是赶夜押送的囚犯临时寄居的地方。昔时,监狱围墙外有条巷子,专供监狱管理人员、来往公差、班头、捕快、福州府衙门差役以及囚犯行走。寄监巷因此而得名。
20世纪20年代,临时监狱取消,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里建起西洪小区。如今关于寄监巷的信息少之又少。
鸡脚弄:福州的雨花台鸡角弄,旧称西门外旗角弄,时间久了,被讹传为“鸡角弄”。解放前曾有80多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此英勇就义,所以这里被称为“福州的雨花台”。
鸡角弄革命先烈纪念碑如今这里变成福建医院,兀立着一棵百年荔枝树,树阴下立有一块书写“缅怀”二字的碑铭,向人们诉说着这里的历史沧桑。
凤凰池:蚊子凤凰傻傻分不清西洪路与工业路交叉路口、旧的省文联所在地,便是凤凰池。
这里如今是凤凰剧院
民间关于凤凰池得名的通俗说法,是此地水洼、池子多,成了福州出名的蚊子池。由于福州话蚊子与凤凰读音相近,后来便化俗为雅称为凤凰池。
可古书上有更为优美的说法——
清代林枫的《榕城考古略》中这样记载凤凰池,凤凰池因凤凰山(古籍中写作凤皇山)而得名。晋代著名学者郭璞为福州勘察新城,扩大范围,在《迁城记》中说,福州“其城形状,如鸾如凤”。
于是福州被称作“凤城”。鼓楼区五凤街道境内的五凤山形如五只凤凰,其中一只凤凰向南延伸,在凤凰池附近形成凤凰山(今日的将军山)。
凤皇山,在一都。旧有香岩寺,今废。有桥亦名凤皇。今石梁仅存,而地犹称凤皇池。
——《榕城考古略》
于是文雅的说法是,先有凤凰山,后有凤凰桥,最后才出现了凤凰池。
祭酒岭:驿道送别之地祭酒岭路,对于福大人来说肯定不陌生,因为这里曾是“福大学生街”。如今这里在改造后,早就没有了昔日的喧嚣。横穿西洪路,在祭酒岭路的正前方有一条坡道,往上走便到了真正的祭酒岭——古代西驿道送别之地。
古时祭酒岭是郊县进出福州的必经之路,人们在这亭子里歇脚,常常上演“长亭送别”的故事。而祭酒岭与一个悲壮的历史故事有关:
在闽王王审知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互相残杀,哥哥王廷翰想要用毒酒杀死弟弟王廷禀的使者使者张任;贤臣温湛为了保张任,宁可选择自己喝下那杯毒酒替他死,死后他被人葬于此地。
湛温的陵墓建立在他以身报国的地方高安山岭下。闽都百姓为了纪念湛温,将高安山改名为祭酒岭。
资料图
现在这条小路的古老名称,已被列入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独特的感情烟火篇岁月赐予西洪路的,是时代变迁沉淀下来的味道。这种味道寄托了属于福州人独特的感情,也有满满的烟火气息。
在老社区扎堆的西洪路,时常能看见老福州的日常:
几个街坊在相熟的摊贩面前挑肥拣瘦,用福州话讨价还价。
巷子里的食杂店,是茶余饭后最好的聚集地,支上一张桌子,喊几个左邻右舍能打一天的麻将。
小而全的迷你菜市
闲暇的午后
“多功能”食杂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