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兰州
文化金城魅力之都
九曲黄河穿城而过
南北两山耸峙而立
独特的地形地貌彰显了
兰州这座城市的
恢弘伟岸,大气磅礴
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民族文化
在这里交相辉映
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
留下了诸多的人文、自然景观
和历史文化遗迹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走进文化兰州
品文化赏美景
01
品味国学经典兰州国学馆
兰州国学馆依托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皋兰县文庙古建筑群,历时4年时间,经改建、创意、充实、丰富而成,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余平方米。可从罗九公路驱车盘山而至,亦可步行拾阶而上抵达,左右绿山环抱,正面揽城瞰河。沿中轴线为文庙建制的棂星门、泮池、戟门、明伦堂、大成殿、尊经阁、崇圣祠等,殿堂亭庑俱备,戟门棂星相辉。兰州国学馆由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题写馆名,古建筑内外以大国学为概念镶嵌的诸子百家学说的各种文化元素,如人物雕像、道德经碑墙、汉瓦当经典图案石雕、易经八卦碑墙、国学经典篇章、历代名家书写经典美文名篇雕刻、传世名画浮雕等,可谓内容丰富,看点多多。
在国学馆古建筑群外墙上,镌刻有经典书法美文合璧的经典书法美文名篇。《兰亭序》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撰并书,称其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是唐代颜真卿为祭奠就义于“安史之乱”的侄子颜季明所作,被元代鲜于枢评为“天下第二行书”;《前后出师表》为三国蜀汉名相诸葛亮撰文,北宋抗金名将岳飞书丹;《岳阳楼记》为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撰文,“宋四书家”之一的米芾书丹;《滕王阁序》为“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撰写的骈文名篇,书丹者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的祝枝山;《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散文名篇,书丹者为北宋大文豪、名列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的苏东坡;《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书丹者为元代著名书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
在兰州国学馆里,设有国学大讲堂。国学大讲堂具有多媒体功能,集展览、演播、学术交流、观众接待为一体,将定时邀请省内外国学文化名人,举办国学知识讲座,让观众一睹国学大家的文采。院内种植了二十余种花草树木,春夏秋三季均绿意盎然。优美恬淡的自然景色和厚重丰富的人文景观相映成趣,清雅宜人,半日亭台读经典,半日香茗观河山。
兰州国学馆
点击观看视频
02
千古巨制四库全书
从秦汉至清代,中国历代宫廷十分注重书籍的收藏,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接受安徽学政朱筠别择校勘《永乐大典》的建议,并进一步诏令在全国范围搜求典籍,将所辑佚《永乐大典》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被誉为“千古巨制、文化渊薮”的《四库全书》就此诞生。《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至乾隆四十六年年底,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抄写完毕并装潢进呈。
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一部《四库全书》共卷,装订为册,万页,9.97亿字。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是有史以来中国最大的百科全书。
然而,近代以来,清朝统治由盛转衰,列强入侵,战乱频仍,人民饱经忧患,世事几度沧桑,七阁七部《四库全书》也经历了坎坷曲折的历史命运,不满百年,仅剩三部半。20世纪中叶,由于中苏关系紧张,战火一触即发,政府下令将文溯阁本《四库全书》从沈阳调出,运至甘肃兰州以北的山中加以保存。旷世巨典《四库全书》,溯黄河而上,抵达甘肃。沿兰州市北滨河路,从白塔山蜿蜒的罗九公路盘旋而行,沿途葱绿的树木错落其间,杂花野草依山绵延。大约20分钟的车程,便到达兰州海拔的制高点—九州台。这里视野开阔,不息的黄河水穿城流过,高楼、街巷两岸棋布,连绵横亘的群山,如一弯明月,将金城揽入臂弯,新建成的文溯阁便坐落于此。该藏书楼为仿沈阳故宫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这里凉爽干燥,背山面河,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整个文溯阁按照国家特级文物馆藏标准与安全要求建设,继承四库七阁的传统风格,为外二内三的仿古建筑,设计独特,构思精巧,馆内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是丝绸之路甘肃段上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文溯阁本《四库全书》横渡多年的历史光阴,溯黄河而上,在华夏文化发祥地之一—兰州存放已有半个世纪。这部旷世典籍如同一盏照耀东方文明精华的明灯,为这片土地熠熠增辉,它的流转故事亦向人诉说着一个古老民族对于文化的保藏是何等艰辛和沧桑。在文化多元的现代,《四库全书》的意义已不仅仅是书籍的实际内容和研究,而是一种文化事业的深刻象征。仿佛是历史的约会,地理空间和文化传承在这里画了一个完满的句号,延续了人们一个千年的梦想。文溯阁《四库全书》带给甘肃、带给兰州的不仅仅是荣耀,更是对文化的拉动。当传统意义上只有皇家才能阅览的《四库全书》开始接近寻常百姓的时候,文化甘肃、文化兰州的又一台大戏正在大西北悄然拉开。兰州,不只是苍凉浑黄,不只是黄河白云,还有厚重的文化、流淌的文脉。不只是百年学府兰州大学,不只是金牌杂志《读者》,还有无价国宝《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
03
碑刻上的甘肃文化兰州碑林
兰州碑林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白塔山西峰。是甘肃省、兰州市的一处知名文化胜地。在高低错落的庭院中,座落着以草圣张芝命名的草圣阁、四百米长的东西碑廊以及碑亭、张芝雕像、陇右书艺院等,现在的兰州碑林共收集了古今名人碑刻作品共多幅。而东西碑廊陈列着的就是历代甘肃籍名人作品和历代名人手札。
兰州碑林陈列着翻刻或收集到的甘肃著名碑刻,有汉和西夏两种文字的西夏碑、汉藏两种文字的大崇教寺碑、汉蒙两种文字的西宁王碑、汉和八思巴文两种文字的镇海寺碑,王仁裕神道碑、弘化公主墓碑、岣嵝碑等。东西碑廊陈列着历代甘肃籍名人作品和历代名人手札。从东汉的草圣张芝,东汉末年至曹魏时期的梁鹄,西晋索靖,唐代的李世民、李白,一直至明清及以后的胡缵宗、邹应龙、邢澍、张澍、安维峻、刘尔忻、马福祥、梁启超、范振绪等。
兰州碑林西廊展示了甘肃历代著名书法家的书法碑刻。而东廊为当代书法家以咏陇诗文为内容的书法碑刻。甘肃著名碑刻,裹立于碑轩和古碑苑内。陇右书艺院是供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进行书法学习、交流的场所,收藏有书法图书、杂志、报纸、拓片等,常年不定期举行各种书法文化展览。登阁远眺,群山巍峨,黄河如带;鸟瞅峦区,高楼林立,车流纵横,而且这里还是观赏兰州城市风貌的最佳去处。
点击观看视频
04
名人故居邓家花园
邓家花园(简称邓园)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广武门后街4号,占地27亩。邓园是我国著名爱国将领邓宝珊将军的故居,属于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甘肃督军张广建的副官韩仰鲁购置清代先农坛,建仰园,当时俗称韩副官花园。园内有假山、池塘、照厅、佛堂,花木繁茂,所植牡丹、芍药多为珍品,依靠水车引黄河水灌溉。慕寿祺为仰园所撰的楹联,描写了当时仰园山环水绕,曲径通幽,鸟语花香的情形。
年,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主任邓宝珊先生购置了仰园。年,邓夫人崔锦琴及子女在日军飞机的轰炸中罹难,葬于园内,于右任改题“慈爱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甘肃省省长邓宝珊办公兼居住的地方。20世纪六十年代初,邓宝珊表示要将花园献给国家,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和省委第一书记汪锋婉劝他继续住在这里。“文革”中慈爱园被没收。年,国家又将慈爱园退还给邓宝珊子女。年,邓宝珊先生的子女邓惠霖、邓团:子、邓引引、邓成城、邓文文又将慈爱园捐献给国家。年由甘肃省人民政府投资修缮后,改为邓家花园。
花园中假山昂蔚,气势磅礴,仿佛在喷泉淋露中邓宝珊将军威风凛凛,跨马驰骋疆场,宛如我们置身于炮火连天的抗日前线。虽然将军生前身居要职,但邓家花园布局简朴,尽显一代爱国民主人士的高尚情操和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近年来
兰州文化旅游业发展迅速
一批文化建设成果跻身国内一流水平
百里黄河风情线、水车博览园等
是当代“文化兰州”的显著标志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