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寺,位于门头沟区永定镇苛萝坨村西沟内的西峰寺自然保护区内,通往潭柘寺的古道从寺南通过。
《宛署杂记》载:“西峰寺在李家峪,唐名会聚,元时改为玉泉。正统元年,太监陶镕等重建,敕赐今名,有记。景泰四年赐护持敕谕,检讨严素记。隆庆六年又敕赐碑鸿胪寺卿王之垣撰。”由此可知西峰寺创建于唐,属于戒台寺的下院,为唐、辽、金、元时期聚寺僧众茶匹之所。到了元代,因寺内“有胜泉涌出不匮,外有山岚环绕如帷”,遂改名为玉泉寺。明正统元年(),“历事五朝”的惜薪厂掌厂太监陶镕因公到李家峪,发现玉泉寺已经破烂不堪,遂出资重建,明英宗赐名西峰寺。陶镕在东南一里处建了一座茶棚院。清乾隆年间(~)对西峰寺进行重修,但到清晚期,西峰寺又荒芜破败了,正如光绪丁酉年()秋清人震钧的诗所写的那样“路经西峰寺,草深没前殿”。后改为清代王公陵墓,修有地宫一座,为汉白玉石券洞结构,用材精良,雕凿精美,茶棚院改为阳宅祭院。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定名为载洵墓。
西峰寺地宫到底是谁的墓地,除了官方宣布的载洵墓外,王强在《漫话西峰寺》一文中认为,除了载洵外,恭亲王奕?的长子载澂、次子载滢也埋在此。那么到底是谁埋在此地呢?为此,笔者通过电话、通信等方式与北京史地民俗学会会员、北京王爷坟的研究学者冯其利先生取得联系,就此问题请教了冯先生。冯先生否定了载洵埋在西峰寺之说,他说载洵为清末摄政王载沣的弟弟,曾任海军大臣,生于光绪十一年()四月初七,年三月初二死于天津,后与其兄载沣同葬于北京福田公墓。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西峰寺是光绪年间(~)恭亲王奕?在戒台寺养病期间,因出资维修了戒台寺牡丹院,戒台寺住持为讨好奕?所献给他作为百年之后陵寝的地方。但因西峰寺后院的岩石狰狞,不为奕?所喜欢,故奕?死后埋于昌平县崔村乡麻峪村,三个女儿及三子、四子也埋于此地,长子载澂埋在麻峪村南的南庄。宣统元年()奕?的次子载滢死后,恭贤亲王弟弟溥儒将其埋于此。载滢系奕?次子,因光绪二十六年()载滢获罪,被退回本支。载滢墓于20世纪30年代曾被盗过三四次,50年代中后期地宫被打开,现为地矿部西峰寺疗养院所在地。
来源:北京文史资料精选——门头沟卷
讲故事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