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镇
李兴东
●●●
西峰,曾有一种说法,叫媳妇镇。
昔日媳妇镇没有城邑,全是耕地。媳妇镇的自然地貌:南边秦霸岭,北至三里沟畎,西到王家岭,三面地势高,独有东边南城壕地势低洼,与南、北、西形成坡差,一遇大雨,雨水汇集,泥失浑流直排火巷沟,长期冲毁形成的西高东低的胡同。媳妇镇在历史上没有行政设置,没有历史记载,只属于董志塬的一部分。
董志塬在历史上是有名的。
古有“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边”的美誉。董志塬在历史上南设安化县在董志,北设彭阳县在彭原。唐肃宗曾北征路过此地,对彭阳的黄酒大加赞赏:“彭阳有酒皆罐罐,提神醒脑舒坦坦;有朝一日回长安,大宴三日喝罐罐”。董志塬从未设过州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当地居民均称西峰为媳妇镇。媳妇镇并非行政官衙,是集镇,老百姓购买日常用品的地方。
媳妇镇无青山秀水,有肥土沃野。人少地多,广种薄收,民风淳朴。先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掘井而饮,掏穴而居,过着自给自足、无忧无虑的日子。得天独厚的董志塬虽地势平坦,却出行不便。外出买卖不是肩挑,就是驴驮。先民把长途贩运货物的商贩叫駃贾。駃贾赶毛驴、牵骆驼,骡、马驮货物往来此地。长途跋涉、人困马乏,日落西山,食宿难觅。为了让旅途艰辛的駃贾有吃住,火巷沟畔有一年轻媳妇利用自家多余的土窑洞,烧热土炕,供駃贾歇脚,备有草料饲喂牲畜。
为客商擀当地最好吃的鸡蛋长寿面,压饸饹臊子面,蒸麦面白馍馍,炒肥猪肉片片招呼。她为人不但热情而且厚道,駃贾离开客店时她分文不要。駃贾特别感激这位如黄土高原一样淳厚的女性,心里过意不去,留一些驮的棉花,食用盐之类的货物用作酬谢,并亲切地称呼董志塬上火巷沟畔这唯一的客店为媳妇店。
媳妇店的名气越来越大,駃贾越住越多,货物越放越杂。媳妇店里将剩余的棉花、食盐等货物兑换四邻八方农户的粮草,当然也有卖钱的。当时钱币银稀缺,大部分货物以兑换为主,久而久之外地有识之士相准了这块风水宝地,火巷沟口这条胡同两边就有了店铺。在这里开店做生意有两种原因:其一,有媳妇店脉气为基础;其二,用水便利。火巷沟有一天然泉,泉水清醇甘甜,四季长流,解决了吃水之难。在旱塬上水贵如油。有了买卖,成了集镇,为董志塬方圆几十里的农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父老乡亲称这个小镇为媳妇镇。
淳朴厚道、热情好客的农妇之美德奠定了今日西峰这座美丽城市的基础。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媳妇镇隶属庆阳县管辖,是庆阳行政公署所在地。政府官员嫌媳妇镇之名俗而不雅,借此谐音改称为西峰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西峰从庆阳县分离,设西峰县级市。西峰父老乡亲从来没有忘记为这座城市做出贡献,劬劳德大的女性先祖。西峰市成立不久,市政府花重金用数吨紫铜在西峰城如今最繁华的地段小十字中心铸立了四头大象,面向四方,四象头胫中心一圆球,女神脚踩圆球,昂首挺胸,神采飞扬,目光炯炯,面带慈祥,手持彩带当空舞。其寓意:在女神脚下的这片热土欣欣向荣,财源滚滚,繁花似锦。二〇一二年这尊铜女神铸像因东大街建设地下人防工程迁至东湖公园内。
天荒地老,时光流逝,谁又能在岁月的侵蚀中容颜不老呢?今日西峰请不要忘记昔日“媳妇”,她是这座城市的魂,是黄土母亲!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