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习俗大赏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日短至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关于冬至的习俗很多,其中大部分又跟吃有关,堪称冬日里的福利。今天咱们一起聊聊冬至都有哪些习俗呢?
冬至饮食
在我国北方,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喝羊汤的习俗。在这一天吃饺子也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冬至还有一道名吃--羊肉汤,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是从汉代开始的,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鲜美赞不绝口。从此民间有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山东滕州一带,节前会送长辈羊肉等礼品,冬至这天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将羊骨头一起投入大锅里熬汤,再将切成砣的新鲜羊肉与清洗干净的羊杂一起投入汤锅中煮。煮熟后捞起来沥干,然后切成薄片放入滚开水里一氽,再倒入汤碗中,冲入滚烫雪白的羊汤水,撒上碧绿的葱花,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羊肉汤就做成了。配上辣椒油、花椒面、盐、味精等调料鲜嫩无比的羊肉汤就完成了。
冬至祭天
汉代,人们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皇帝要于此日祭天,群臣也互相祝贺。此习俗一直延续至清代,成为在冬至日必须举行的一种仪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