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环县,宁县,庆城,华池,镇原,正宁

庆阳通

庆阳

庆阳位于甘肃省最东部,陕甘宁三省区的交汇处,系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沟壑区。习称“陇东”,素有“陇东粮仓”之称。辖1区7县个乡镇。除极少数以意念取名之外,其它乡镇名、村名无不与山水、乡土息息相关。所有这些地名,都有各自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读地名,就是读一个地区的文化历史。

小编就带大家看看宁县的各个地名趣谈!

西峰区:夏商时属雍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地属义渠戎国,为西戎、北狄游牧之地。秦属北地郡。西汉属郁郅县。东汉时羌戎入侵,郡县皆废。南北朝属彭阳县。隋文帝开皇十八年(),改彭阳为彭原(县治在今彭原乡彭原村)。唐太宗贞观元年(年),彭原划归宁州管辖。元太祖至元七(年),并彭原、安化入庆阳府。明太祖洪武二年(年),复设安化县,直隶于陕西布政司。清穆宗同治十三年(年),设董志分县(县治在今董志乡政府所在地)。民国二(年),撤董志分县入安化县,遂改名庆阳县,隶泾源道;民国六年(年),西峰受陇东镇守使管辖(治所在平凉);民国二十四年(年),国民党在西峰设立甘肃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年7月28日,西峰解放后,成立军管会。年,陇东分区易名为庆阳分区,区署设西峰,遂成立西峰市(县级),同年5月25日,改县级市为区级市,归属庆阳县。年,改市为区,年,改区为镇。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西峰市(县),原庆阳县南部8个乡镇及原西峰镇辖区划归西峰市管辖,撤消西峰,增设寨子乡和南街、北街2个街道办事处。年6月,庆阳地区撤地设市,西峰随之撤市设区。

环县:环县在历史上属西北边陲之地,禹贡九州之时,属雍州之域。三代之前,又属古西戎地。春秋及战国之初,仍为义渠戎国。秦厉公时,始伐义渠,后秦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置义渠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全国三十六郡,环属北地郡。西汉时,又分全国为十三刺史部,环属朔方刺史部北地郡,时北地郡郡治在马领(即今马岭镇),领县十九,环县属方渠县,治所在今合道川口环江与之交汇之处,约曲子镇西北之张旗一带。后汉之时,属凉州刺史部之北地郡。三国、西晋之时,没入羌胡地,正史无载,缺乏资料可考;东晋十六国时,先属前赵,再属前秦、后秦,后属赫连勃勃之夏国陇东郡;北朝时,为北魏豳州地,后属西魏朔州(治地在今庆阳市庆城县),北周时属宁州西北地郡(治地今庆城县)。隋朝,改西魏之朔州置弘化郡,领县七,环属弘德(今洪德)县。唐时,改隋弘化郡为庆州,属关内道,置庆州中都督府。天宝时,领县十,环属庆州方渠县。五代晋天福四年(年),五月,改方渠镇升为威州(时方渠属灵州),隶灵武,并割木波、马岭二镇属之。周广顺二年(年),因避太祖郭威讳,改威州为环州。这便是环县作为“环州”的最早记载。周世宗显德四年(年)九月,降为通远军。北宋淳化五年(年)复为环州,领县一,通远(即环县)。属环庆路经略、安抚使、庆阳府。金时属庆原路之环州,领县一,即通远。元代属巩昌总帅府,仍为环州,领通远一县,至元七年县并入州。明隶陕西行省庆阳府,为环县。清因之,仍属庆阳府环县。康熙八年(年),置甘肃省,环县始从陕西省改归甘肃,县治自元明以来,均在县城。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

一片片梯田一层层一阵阵歌声随风传

谁不说俺家乡好

正宁县:夏桀(履癸)年间,周部族先祖公刘建立豳国,正宁属之。商初,正宁仍归豳国所属。商末,周部族南迁岐山周塬,豳地被犬戎所。戎人建立义渠戎国,正宁属之。自西周末年起,义渠戎国与强秦抗衡余年。周赧王四十五年(前年),秦灭义渠戎国,县域属秦北地郡和上郡所辖。秦始皇三十五年(前年),蒙恬修筑直道,秦始皇三十七年(前年)直道粗成,在县境长达70千米。汉代,县域建立独乐、阳周二县,是正宁建置的起始。元封元(前年),汉武帝率大军十八万众,沿直道经县域,出朔方,威振匈奴,还祭黄帝冢于桥山。新莽始建国元年(前9年),王莽改阳周为上陵畤。东汉,县域设独乐、阳周、西川三县。三国两晋时期,部族攻伐,诸侯兼并,县域归属屡经更迭。南北朝末期,县域所设独乐、阳周、安定三县属宁州。隋开皇十八年(年),因罗水出于川,遂更阳周为罗川,属宁州。唐初,罗川属关内道宁州。天宝元年(年),唐玄宗梦群仙现于“罗底”,派使臣在罗川县挖得玉真人像27尊、心星1座,取“真人安宁”之意,改罗川为真宁。随后,唐肃宗李亨在此避“安史之乱”。宋代,真宁历属永兴军路宁州、陕西路宁州、环庆路宁州、庆阳军节度宁州、兴宁军节度。金天德二年(年),真宁属庆原路宁州。元属陕西行省巩昌路总帅府宁州。明洪武九年(年),属陕西布政使司庆阳府宁州;万历二十九年(),属陕西布政使司庆阳府。清康熙八年(年),属甘肃布政使司(行省)庆阳府;雍正元年(年),为避世宗“胤禛”之讳,又改为正宁。正宁之名始见史册。民国二年(年),属甘肃省陇东道;民国十六年(),属泾源区行政视察员公署;民国二十五年(年),属甘肃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年7月27日,正宁县解放,属甘肃行政公署庆阳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年12月,并入宁县。年1月,恢复正宁县建置。

华池县:夏时,属雍州、北豳。商时,属义渠戎国。西周、东周时期,属义渠戎国。秦时,属北地郡义渠县。西汉,属朔方刺史部。东汉,属凉州刺史部。三国、西晋、东晋,属休屠胡。南北朝北魏属豳州,西魏属蔚州、朔州。北周属宁州。隋时,属弘化郡。唐时,属庆州。五代后梁属武静军路,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属永兴军路。宋时,属陕西路庆州(~)、环庆路庆州(~年)、庆阳府(~年)。金代,属庆原路。元时,属陕西行省巩昌都帅府。明时,属陕西行省庆阳府,公元~年属陕西布政司庆阳府。清时,属陕西布政司庆阳府。民国元年(年)~民国十六年(年)属甘肃省陇东道,民国十六年(年)~民国二十三年(年)属甘肃省泾原行政区。民国二十三年(年)11月~民国二十四年()年11月属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民国二十四年(年)11月~民国二十五年(年)5月属陕甘省苏维埃政府,民国二十五年(年)5月~民国二十六年(年)9月属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民国二十六年(年)9月~民国二十九年(年)8月属陕甘宁边区政府庆环分区,民国二十九年(年)8月~民国三十八年(年)9月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陇东分区。民国三十八年(年)8月~民国三十八年(年)9月属甘肃省庆阳分区。年10月~年4月属甘肃省庆阳分区。年4月~年2月属甘肃省人民政府庆阳区。年2月~年10月属甘肃省庆阳专员公署。年10月~年4月属甘肃省平凉专员公署。年4月~年12月属甘肃省庆阳专员公署庆阳县。年1月~年4月属甘肃省庆阳专区。年4月~年10月属甘肃省庆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年10月~年12月属甘肃省庆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年12月~年12月属甘肃省庆阳地区。

合水县:20万年前,境内已有人类活动;0年前,人类在合水的生产活动已具规,隋末设县,已有余年的建制史。秦朝时设义渠县。西汉设略畔道和除道县(一说为直道);新莽时期改略畔道为延年道;东汉末年二县县府南迁陕西,地域为羌胡所占,直至南北朝。西魏时期设蔚州。隋开皇十六年(年)设合水县(治在今庆城);仁寿二年(年)设华池县;义宁元年(年)设乐蟠县。唐武德六年(年)增设蟠交县;天宝元年(年),改蟠交县为合水县。宋熙宁四年(年),废乐蟠,地域归合水。金、元、明、清皆归庆阳府辖。民国属泾原道。年9月21日,合水县县治由老城镇迁至西华池镇;年12月20日,裁合水县,分属宁县、庆阳县辖。年12月15日,复置合水县,县城设西华池。

宁县:夏商时期,宁县属雍州,是周族发祥之地。秦始皇数游北地郡,蒙恬奉命修直道。直道途经县属子午岭主脊约60公里,使宁县成为辅翼咸阳的军事要地。汉置泥阳、大要、弋居、彭阳、襄乐、义渠6县(道)。公元30年,征西大将军冯异进军义渠县,兼领北地太守事,控制了这一军事要地。魏晋时宁县地属雍州安定郡。北魏先后置华州、班州、邠州、豳州,辖西北地、赵兴、襄乐3郡,领10县。辖区南到陕西永寿、旬邑,北至陕西吴旗。西魏废帝二年(公元年)以“抚宁戎狄”为名,改豳州为宁州。隋、唐时,数度置州辖郡领县,成为当时的京畿重地。宋、元时,宁县为军事州,辖五县,地处边关前哨。明时,宁县仍置州领县。康熙二年,析庆阳等四府以置甘肃省,宁州遂属甘肃省。民国二年(年)改宁州为宁县。

庆城县:其历史可以上溯到20万年以前。据20世纪20年代出土的旧石器证明,那时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刀耕火种,生息繁衍,是华夏民族发祥地之一。夏时天下分九州,庆城县属雍州。荤粥为北方最大戎狄部落。“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立邦国于北豳(今庆城县城)。商初,戎狄部落众多,互侵不断。后期,庆城县全景周人南下岐山,迁国于豳(今陕西省旬邑之西)。庆城县被犬戎所占,戎人建立义渠戎国。商末,当时的泾水流域出现过几个氏族小国,有共国、阮国(今泾川)、密须国(今灵台)、彭国等。庆城县属彭国古地。庆城县属义渠戎国。义渠戎国也是甘肃建国时间较早的国家之一。西周末年,周平王东迁雒邑。东周初,庆城县仍属义渠戎国辖地。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年),历经近年战争。公元前年,秦昭公灭义渠,庆城县始入秦版图。秦统一六国后,设置郡县,全国分36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年),置北地郡,郡属在今庆城县马岭。辖富平、乌氐、泾阳、朝那、义渠、泥阳6县,庆城县为义渠县。西汉(公元前年—公元25年)基本沿袭郡县设置,仍置北地郡,隶属朔方刺史部管辖。高帝三年(公元前年),改义渠县为郁郅县。元鼎三年(公元前年)郡县改置,北地郡辖19县(道):灵武、廉、灵州、富平、煦衍、直路、归德、鹑孤、马岭、方渠、回获(安塞)、郁郅、五街、略畔道、义渠道、大要、泥阳、弋居、除道(直道)。其时,在庆城县西北的马岭设北地郡守,析分义渠县地,设马岭县;在今庆城镇设郁郅县,县之东北林锦庙设归德县。东汉(25—年)北地郡改属凉州刺史部。末年,羌戎入侵,郡县皆废。三国时,庆城县全境被匈奴屠各部落(亦称休屠胡)所占,原郡县皆废。魏咸熙二年(年),庆城县为西晋所辖。东晋十六国时,庆城县先后为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大夏属地。永和七年(年),前秦灭后赵,立国于长安,庆城县复归前秦,仍以军代政。太元九年(年),后秦军驱逐前秦驻军,在庆城置泥源军,军政合一。义熙十三年(年),铁佛匈奴首领赫连勃勃在陕北统万建立大夏国,庆城县为其所辖。南北朝时,北魏实行州、郡、县建置,在县境内置西北地郡,在彭原置富平县(属豳州西北地郡),庆城县辖平富县全境。西魏置朔州、云州。北周再设西北地郡。隋朝初年废州置,实行郡县制。在庆城设弘化郡,废西北地郡及富平县。开皇十六年(年),在今庆城镇置合水县,属弘化郡。开皇十八年(公元年),在今庆城镇北15公里环江东岸置弘化县,隋末移置现庆城镇,属弘化郡治。大业元年(年)置弘德县、归德县、洛原县,复置马岭县,属弘化郡治。大业八年(年)改庆州为弘化郡。义宁二年(年)在今桐川置三泉县。唐初实行州、县建置,后改为道、州、县建置,武德元年(年),改弘化郡为庆州。废弘德县置方渠县,改三泉为同川县。武德六年(年),在庆阳城设总管府,移治弘化县,与合水县同为庆州治所,并分合水县,在今玄马乡置白马县,将合水县改为合川县。武德七年(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贞观元年(年)废都督府,划全国为十道。庆州属关内道,在今庆城镇设庆州都督府,归道管理。神龙元年(年),改弘化为安化县。开元十年(年)分洛源,在今县城东北75公里处设怀安县(今华池怀安)。天宝元年(年),改庆州为安化郡,改白马县为延庆县。至德元年(年),改安化郡、县为顺化、县。乾元初(年),复改郡为庆州,废怀安县。五代时建置多变,但行政区划大体同唐。后梁时,改庆州为武静军,废马岭县。顺化、同川、延庆、彭原仍沿旧制。后唐庄宗时,复改武静军为庆州。后周显德三年(年),废延庆县,后归安化县。宋时,全国划为15路,庆州隶属永兴军路,后改属陕西西路,辖华池、安化、乐蟠三县。乾德二年(年),改顺化县为安化县。乾德三年(年),并同川入安化。庆历元年(年),陕西西路分置4路,庆州属环庆路,仍领3县。宣和七年(年),改庆州为庆阳府。辖安化、合水、桐川、彭原4县。金初,改府为安国军,又为安定军节度。并安化入彭原县。皇统二年(2年),并宋时的泾原、环庆两路,在县城内设庆原路总管府。元代首次设立行省(含甘肃省),省下置路、府、州、县,县以下置乡、都、里、社等基层组织。元代庆阳府归陕西行省巩昌都帅府管辖,府治于安化(今庆城镇)。至元七年(年),废安化、彭原县归府直辖。明改行省为布政使司,下置府(直隶州)、县(州),洪武二年(年),复置安化县,直隶陕西布政使。洪武九年(年),庆阳府隶属由陕西行省改为陕西布政使司,辖1州(宁州)4县(环县、安化、合水、真宁)。清沿明制,仍为府、县建置。清顺治二年(年)二月,清靖远大将军阿济格攻占秦陇44城。六月,庆阳为清廷管辖。清朝初年,庆阳府仍为陕西布政使司。康熙四年(年)庆阳府改隶甘肃布政使。康熙八年(年),复置甘肃省,安化县归甘肃布政使管辖。民国二年(年)废府置陇东道,并董志入安化县,改安化县为庆阳县,隶陇东道。不久改泾原道(今平凉市)。民国十六年(年)废道置泾原行政区,直隶于甘肃省。民国十八年(年)县府移至西峰镇。民国二十四年(年),隶甘肃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11月,陕甘边区各县隶属陕甘省苏维埃政府。民国二十无年(年)5月隶属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民国二十九年(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2月,庆阳县人民民主政府在庆城镇成立,与国民党庆阳县政府(设西峰)并存。庆城县北部地区(驿马以北)归边区政府管辖,共设6区1市,即桐川、驿马、高迎(即今高楼乡和庆城镇一部分)、新堡、三十里铺、赤城6区和庆阳市。区以下设乡,乡以下设行政村。8月22日,中国共产党庆环分区委员会机关由曲子镇迁往庆阳城(今庆城镇),改为中国共产党陇东分区委员会,同时在庆阳城设立陇东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年7月,西峰解放。8月,成立西峰市(县级)人民政府。年12月,陇东分区易名为庆阳分区,区署迁西峰镇。年10月,庆阳、平凉两地区合并,区属设平凉。年4月,华池县并入庆阳县。12月合水县板桥等5个乡及宁县瓦斜、镇原县肖金乡并入庆阳县。年12月,庆、平分治,庆阳县仍隶属庆阳地区,并从庆阳县析出华池县,板桥等公社划归合水县,瓦斜公社归属宁县。年5月,筹备成立西峰市。翌年元月将原庆阳县的彭原、后官寨、温泉、什社、董志、陈户、肖金、显胜、西峰8乡1镇划归西峰市管辖。年8月,撤销庆阳地区设庆阳市,庆阳县更名为庆城县。

镇原县:镇原古属雍州,秦属北地郡,位于黄河中游、泾水以北的黄土高原,为华夏古土。各代均在此在封署设置,委官牧民。西汉初年,北地郡分设安定郡,所辖21县,临泾县是其中之一。北魏时置原州(辖今镇原、平凉和宁夏的彭阳、固原一带)。唐时筑临泾城,为临泾县治,唐末和宋代原州治置此,后又成为镇原州的州治。明初镇原州改县,临泾县被废。民国初年(年),镇原县被划分为五区。年,县城设临泾镇。年,设临泾乡。

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免费订阅“环县那些事儿”,平台每天推送您喜欢的高质量文章,您也可分享到友友圈或空间,小编在这里表示万分感谢!









































患白癜风可以要孩子吗
患有白癜风要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fengzx.com/xfstc/8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