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朋友们??
一起来涨姿势!
小贴士
积极收集和介绍村庄规划案例,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乡村委”)自成立起即着眼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此乡村委在年与同济大学、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联合举办了“乡村规划实践案例展”,参加单位来自全国各地,覆盖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地区共44家单位,包括设计单位、研究机构、高校和政府部门。
为更好的推广,我们将不断收集整理有关案例,并陆续推送,欢迎村民朋友们反馈意见分享心得。
案例来源
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同济大学、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联合举办的“乡村规划实践案例展”
编制单位
天津大学城市规划系
项目成员
陈天、刘君男、周玲吉、刘旸、乐桐
1
1
天津市蓟县渔阳镇西井峪村
FIRST
西井峪村简介
1
区位分析
蓟县位于天津市北部,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现已形成盘山、黄崖关长城,翠屏湖、县城古文物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和度假区,作为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基地等的重要历史地位毋庸置疑,决定了其在未来天津市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天津市层面分析图
渔阳镇层面
区位分析图
渔阳镇位于蓟县中部,府君山南,镇政府驻地县城中心。渔阳镇作为蓟县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中心,其发展对蓟县总体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西井峪村位于县北部府君山山脚,属于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地质剖面自然保护区——中上元古界地质剖面自然保护区。南眺烟波浩渺的翠屏湖,北望悠悠长城,东临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接巍峨的盘山。
西井峪村西南距县区的津围公路2.5公里。附近主要山峰有府君山、饽饽山等。西井峪村域范围面积为:.9公顷;保护区面积为:13.4公顷。
村域层面
区位分析图
2
西井峪村概况
西井峪村清代成村,因四面环山似在井中并冠以方位而得名。村子现有户人家,分上庄、下庄和后寺三个居住点。这里群山环抱、绿树敝舍、景色别致,空气宜人。村中处处可见的是别具特色的页岩、白云岩等形成几亿年的石头垒砌的房屋、墙壁和石路,这些房舍依山而建,街巷就势而成,走在其中仿佛穿行在石头的森林。古朴的石材风貌和醇厚的民俗民风又成为摄影家们镜头下绝佳的素材。
民居现状
3
历史价值与风貌特色
西井峪村四面群山环抱,处于府君山地质公园范围,村中的房舍、街巷整体由距今5.6—8亿年的沉积岩垒砌而成,是一个独具地方特色的塞内村落。另西井峪村还有皮影、草编等历史文化价值。
民居特色一:整个村落坐落于石山之上,拥有八亿年地质石岩
民居特色二:大多为石木、砖石结构,青石灰瓦。
民居特色三:以石头作为院墙。
4
原状保存程度
西井峪村现状保留的由石头垒砌的房屋约占村庄现有建筑的三分之二,且多为清末民初的老房屋,原貌保存完好,布局相对集中,村庄整体环境依然保持村落形成时的风貌。
5
现状规模
西井峪村保护区现状保留的石砌建筑分布于村内各处,且保留完好,其历史传统建筑面积总和已达到平方米。
用地现状分析
现状建筑价值评估
现状建筑院墙形式分析
现状道路分析
6
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
西井峪村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规划已编制完成。
西井峪村的历史文物和村落风貌的保护由蓟县人民政府组织,蓟县规划局、文物局和渔阳镇政府共同负责,各项保护和管理都依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及相关法规执行。
7
崆峒山龙脉与文物遗迹
西井峪村位于崆峒山北侧,明代山上修有府君庙。据道光《蓟州志?山川》记载:“崆峒山一名翁同山,以上有崔府君庙又名府君山;在州北五里,形式峭峻;登峰一望,则边成野景尽在目中;乃附郭之奇观,雪后遥瞻,宛若图画。旧有日照寺,后改为地藏殿。因药王殿旧基为广成子殿;补前人所未及,且以存古迹。今庙宇亦坍废。”崆峒山的大部分在西井峪村范围之内。沿山脊蜿蜒起伏有大量积石,成条带状,通长米,当地人称之为“龙脊”。
药王殿(清代图)
崆峒山龙脉:
可分为山前、山上和山后三个部分。其中,山前部分自锁子岭(富裕花园后山)至赵公塔(碑亭),长米。山上部分自赵公塔经中峰、主峰,向西至西峰,此段约米,保存较为良好。山后部分自西峰至西井峪村后的饽饽山。崆峒山人工堆砌的龙脉,旨在对固有的天然龙脉的强化和保护。崆峒山人工堆砌的龙脉,旨在对固有的天然龙脉的强化和保护。
太白洞
穿云洞
万卷石书
SECOND
保护规划
1
规划目标
西井峪规划区作为西井峪生态走廊中重要的生态人文节点和历史文化遗产地进行保护。实现对以西井峪历史村落为核心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环境的有效保护与永续利用,推动天津市的文化建设和社会综合发展。
2
基本原则
1
历史文化资源的全面、真实与整体保护原则。包括历史遗产的真是载体及其环境整体保护的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2
保护与更新、利用、发展向结合的原则。
3
历史文化价值评估
1
现存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最早修建年代
2
文物保护单位最高等级——府君山文物遗址
3
反映重要职能特色的历史建筑保存完好情况
4
现存历史建筑与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
5
拥有体现村镇传统特色和典型特征的环境要素
6
拥有形态完整、传统风貌连续的历史街巷
7
聚落与自然环境完整度,涉及历史建筑及其环境、石阶石巷、自然生态景观等多方面
8
空间格局及功能特色
9
拥有传统节日、传统手工艺和传统风俗类型,以及源于本地并广为流传的诗词、传说、戏曲的数量
4
典型特征环境要素
西井峪村拥有大量能反应传统特色的人工环境要素,如石头场院、石碾、古井和石头构筑物等;同时,其还拥有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人工聚落与自然环境保存完整,依然保持着较高的融合度。
5
西井峪历史文化名村评价指标体系
THIRD
西井峪村保护和整治措施
根据建筑价值评估结论,结合环境因素分析,包括对原貌保存、古建筑的修缮、环境整治等方面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及具体办法。规划将西井峪村保护区内的保护工作分为以下几类,并制定分类保护和整治措施。
1
核心保护范围
1
保护整体格局,包括建筑风貌、街巷空间、传统商业和民俗文化,以及构成传统风貌的树木、水井、石阶等历史环境要素。
2
在保持传统尺度和形制的前提下,改善市政公共设施。
3
不得擅自改变现有街巷的名称。
4
不得擅自新建、扩建道路,对现有道路进行改建时,应当保持或者恢复其原有的道路格局和景观特征。
5
对风貌区内的建筑,根据其价值及保存状况,分为六种保护与整治模式,即修缮、维修、改善、整修、拆除不建和拆除重建六类。
发展用地布局图
保护区用地规划图
保护区功能及展示规划
保护区建筑保护措施
保护区绿化景观规划
保护区空间环境规划
2
建设控制范围
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应体现传统的民居风貌,建筑高度应≤4米;建筑体量与典型民居相协调;建筑形式宜采用硬山坡屋顶;建筑色彩采用灰色系;建筑密度不得大于35%。
空间管制措施:禁建区,限建区,适建Ⅰ、Ⅱ区和已建区;各区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限高等建设控制。
保护区总体鸟瞰图
保护区风貌总平面图
3
保护区重点院落保护规划
西井峪村整个保护规划用地范围内,以保留、修缮、改造、整治等规划措施保护历史建筑,规划完善村落自身历史文化价值。在保护区内严格控制新建建筑,以保护其历史完整。
为更好的引导建筑控制,本次规划选取几处典型建筑及建筑院落形式进行重点建筑设计示意;并在保护现有街坊格局的基础上,以“微循环”和“有机更新”的方式对具有代表性的民居逐步进行修缮和更新。在之后的规划中,还应进一步根据每栋具体的建筑及建筑院落形式进行逐一的建筑设计和控制。
1
END
1
图文整理
杨犇/廖航
编辑
孙逸洲
村庄规划案例系列??
江西安义千年古村群的保护规划与实践
黑龙江省富裕县三家子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秀美村庄发展规划
广东省从化市良口镇仙溪村灾后重建规划
政府主导下的村庄保护与更新实践-以弥勒市可邑村为例
河南省登封市大冶镇朝阳沟村“美丽乡村”规划
安徽岳西水畈村美好乡村规划设计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屿头乡:沙滩村“美丽乡村”规划
新疆叶城县阿亚格乌吉热克村村庄整治规划
新疆哈密市天山乡头道沟村村庄规划
村庄规划案例15: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实践
村庄规划案例14:南京市汤家家生态旅游示范村规划
村庄规划案例13:四川省宝兴县大溪乡曹家村灾后重建规划
村庄规划案例12:授之以渔,本土营造——四川凉山马鞍桥村震后重建研究
村庄规划案例11:珠海市斗门区莲江村幸福村居建设规划
村庄规划案例10:珠海市幸福村居城乡(空间)统筹发展总体规划
村庄规划案例9:韶山试验——乡村人居环境有机更新方法与实践
村庄规划案例8:遵义实验——从原生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有机更新
村庄规划案例7:贵州省黎平县地扪—登岑侗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
村庄规划案例6:重庆市永川区板桥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利用规划
村庄规划案例5: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塱头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
村庄规划案例4: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东峡乡下脖项村村庄规划
村庄规划案例3: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吞达村村庄规划
村庄规划案例2:上海市奉贤区四团镇拾村村村庄规划
村庄规划案例1:新疆巴楚县多来提巴格乡塔格吾斯塘村
崇礼连片美丽乡村总体规划设计
连云港市高公岛街道凰窝村整治规划
泰州市姜堰区兴泰镇西陈庄村美丽乡村规划
案例推介1: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龙泉庵村养生文化小镇规划
乡村规划与建设
积极分享乡村规划与建设领域
研究成果与学术信息
欢迎交流:rural
planning.org.cn在刷墙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