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位于陇东山区,地处泾河上游,黄土高原中部。一说因此面靠山,在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而得名庆阳。一说庆阳在远古时为不窟城,夏王二十二年,不窟的孙子公刘迁居陕西旬邑,后代为祭祖下榻方便,在庆阳该地修了庆阳行宫,而取名庆阳。庆阳古称义渠、郁郅、弘化、顺化、安化,宋改庆州为庆阳府。年废府存县,改安化县为庆阳县。庆阳县城处于山环水抱之中,为历代军事重镇,古人因势筑城,其形似凤,故又名凤凰城。
西峰区西峰,夏商时属雍州之域。
春秋战国时期,地属义渠戎国,为西戎、北狄游牧之地。
秦属北地郡。
西汉属郁郅县。东汉时羌戎入侵,郡县皆废。
南北朝属彭阳县(县治在今董志乡南庙村)。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年),改彭阳为彭原(县治在今彭原乡彭原村)。
唐太宗贞观元年(年),彭原划归宁州管辖。
元太祖至元七年(年),并彭原、安化入庆阳府。
明太祖洪武二年(年),复设安化县,直隶于陕西布政司。
清穆宗同治十三年(年),设董志分县(县治在今董志乡政府所在地)。
民国二年(年),撤董志分县入安化县,遂改名庆阳县,隶泾源道;民国六年(年),西峰受陇东镇守使管辖(治所在平凉);民国二十四年(年),国民党在西峰设立甘肃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年7月28日,西峰解放后,成立军管会。
年,陇东分区易名为庆阳分区,区署设西峰,遂成立西峰市(县级),同年5月25日,改县级市为区级市,归属庆阳县。
年,改市为区。
年,改区为镇。
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西峰市(县级),原庆阳县南部8个乡镇及原西峰镇辖区划归西峰市管辖,撤消西峰镇,增设寨子乡和南街、北街2个街道办事处。
年6月,庆阳地区撤地设市,西峰随之撤市设区。
庆城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年)析置弘化县,神龙元年(公元年)改弘化县为安化县,宋、元、明代属庆阳府。年安化县改名庆阳县,以庆阳府得名。年庆阳地区撤地设市时改庆阳县为庆城县,以县政府驻地庆城镇得名。
环县古称环州。明太祖洪武二年(年)改环州为环县至今。环县地名的由来,据当地志书记载:因“环江流绕城西委曲环抱”而得名。
华池县以境内二将川河古名华池水而得名。南北朝时,西魏始置华池县。以后历代华池县名多次兴废。年秋重新成立华池县。
合水县隋开皇十六年(年)始置合水县。因当时境内建水与北岔水汇合后称合水,合水县由此得名。
正宁县原名罗川县,唐天宝元年(年)在罗川东20里处获玉真人像27尊,更名为真宁县。清雍正元年(年),因避世宗(胤祯)之讳,改名正宁县至今。
宁县古称宁州。西魏时,取抚宁戎狄之意,州以宁名。年改宁州为宁县。宁县以古宁州而得名。
镇原县镇原之名始于元朝。因唐代此地称原州,宋、金时曾设镇戎军(州),故元代合并镇戎、原州时称为镇原州。明洪武二年(年)改镇原州为镇原县,沿袭至今。
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