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区发改局ldquo十大生态产业

如何防止白癜风的复发 http://pf.39.net/bdfyy/zjft/180423/6185592.html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以史为镜、以史明志,以史鉴今、资政育人,聚焦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以及“十大生态产业”等核心内容。这既符合国家战略,也符合甘肃省、庆阳市和西峰区的发展趋势,我们要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由能源资源拥有者向低碳能源服务者转变,为实现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懈努力、作出贡献。年,西峰区十大生态产业占GDP比重38.5%,多能互补的能源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6%。持续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6.6%,全区万元GDP能耗0.吨标煤,低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西峰区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发展十大生态产业,坚决扛牢责任使命,发挥比较优势,奋力打造低碳城市,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振兴发展之路。

1

1

节能环保产业

围绕高耗能、高污染工业领域和区域综合环境治理,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污染防治和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加大节能技术应用,强化服务体系支撑,加快形成功能完备的产业体系。开展低碳节能减排、废旧农膜、医疗废弃物等污染控制、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以废旧产品再利用为主的再制造产业,推广应用新型装配式建筑材料,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多方筹措资金,持续加大污水处理设施等项目投入力度,有效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创新节能服务模式,培育新业态,提高节能服务专业水平。引导和鼓励节能服务机构为重点用能单位提供资源审计、能效评估、节能监测、审计认证等服务。

2

1

清洁生产产业

进一步优化石化产业布局,实施炼化能量系统优化,扩大油气生产规模,实现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和协同发展。支持骨干企业抢抓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互联网+”行动等一系列政策机遇,大力发展工程机械、机床、电机等再制造。围绕全区特色果蔬、肉制品等特色农副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对传统产业进行绿色化、生态化改造,引导企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转向“全生命周期控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料,减少有毒有害原料的使用,从源头削减或避免产生污染物。推进工业企业实施环保改造和出城入园。充分依托庆化万吨炼化企业的平台载体作用,进一步强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延伸、资源分类利用和循环使用、能源梯级利用,建立健全循环型产业体系,推进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3

1

清洁能源产业

大力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进风光绿色能源体系建设,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利用,推动清洁能源产业提质增效发展。有序推进风光电发展,实现资源更优配置,促进风光电技术进步和上网电价降低。大力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完善配套电网设施,增加贫困群众的稳定收入。积极发展其他清洁能源,完善生物质资源收集、运输、存储、转化体系,规划建设一批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通过完善电价优惠政策,打造电价洼地,积极探索建设新能源就近消纳产业示范园区,推动新能源产业与先进高载能产业联动发展。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有效拓宽我区电力消纳渠道。加强智能电网建设,提升电网枢纽、辐射能力。

4

1

循环农业产业

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促进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效对接,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选择适宜地区加快发展草产业,促进农牧互补发展。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制定实施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加大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加快畜禽粪便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进农产品、林产品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田园综合体等平台和载体,构建生态农业生产和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发挥特色优势,突出品牌质量,打造更多“独一份”“特别好”“好中优”的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建设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的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面提升绿色农产品加工水平。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年,全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0.2个百分点,肥料利用率达到了4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了85%以上。

5

1

中医中药产业

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中药材标准化种植、规范化加工、品牌化营销,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中药产业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的特点,提升中医中药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健康西峰建设。加快中药材种植标准化步伐,在全区广泛种植甘草、丹参、生地、牛蒡子、黄芪、柴胡等特色中草药,完成播种面积0.16万亩,产量0.1万吨。提升中药材加工质量水平,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以道地药材为主,开发深加工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鼓励支持西峰制药等药企研发引进中药新品种,做大做强中药制剂产业。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中医康复能力建设,在医院建成中医康复理疗中心,开展中医药特色理疗服务。

6

1

文化旅游产业

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统揽,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发展。围绕西峰民俗文化品牌,着力打造田园农耕旅游产品,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逐步实现从文化大区向旅游大区的转变。突出民俗文化、绿色生态旅游文化等资源优势,加强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建设,积极申报国家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文化资源优势转换,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深入挖掘西峰历史民俗文化资源,突出自然资源优势和气候特点,加强区域文化旅游合作,打造东西连通兰州、会宁、六盘山、延安的长征会师旅游线;南北连通西安、银川的历史文化旅游线;西南通往平凉、天水的寻根访祖旅游线;东南通往铜川、咸阳、渭南的陕甘边红色旅游线。坚持区域联动、组团发展、一体推进,以精品旅游线路为轴,由线扩面,努力把西峰打造成全国文化旅游胜地、全国农耕及民俗文化体验基地、国家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基地。

7

1

通道物流产业

完善区内物流发展布局,积极构建东西南北物流大通道,加强沿途物流园区布局,完善商贸流通网络,搭建完备高效服务平台,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实施冷链物流建设计划、外贸突破行动计划。加快物流基础平台建设,力争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物流配送格局。创新运输服务模式,提高储运工具的信息化水平,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鼓励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运输工具和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加快平庆铁路、庆平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进度,积极构建东西南北物流大通道,加强沿途物流园区布局,完善商贸流通网络,搭建完备高效服务平台,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8

1

数据信息产业

统筹建设完善、先进的有线和无线网络,建成宽带化、光纤化、移动化、泛在化的信息通信网络。加快全光纤网络城市建设,建制镇以上居民集中的地区实施光纤化改造,推动光纤到户进程,统筹提高城乡宽带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加强通信网络建设,在城区、镇区形成连续及深度覆盖,并覆盖乡村数据热点,高质量保证用户的移动网络体验。以庆阳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项目为契机,全面支撑西峰区信息化产业发展,加快西峰区大数据产业孵化园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产业升级换代、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围绕石油化工、能源等支柱产业,加快行业信息化应用和改造升级。通过试点示范项目的实施,完善融合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把两化融合工作与落实国家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相结合、与招商引资工作相结合、与经济园区建设相结合,从两化融合薄弱环节进行突破,注重政企合作,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政府工业管理体系。

9

1

先进制造产业

不断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加速提高工业制造服务能力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实施“互联网+制造”行动计划为主线,积极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绿色新兴产业,促进传统制造产业提质增效,提升先进制造产业发展水平,逐步形成绿色、智能、协同制造为特征的先进制造模式。依托庆阳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项目,制定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路线图,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突出抓好“互联网+制造”和“互联网+小微企业”两个行动,加快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机交互、工业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集成应用。围绕提升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等三大传统产业集群,瞄准关键环节实施技术改造,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和质量水平,尽快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围绕新型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和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支持一批技术先进、行业领先、竞争优势明显的骨干企业,打造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市场需求前景广、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链。

10

1

林业生态产业

坚持荒山造林和苗木繁育相结合,商品林和生态林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齐抓,整合项目整流域治理,创新机制多渠道融资,放大效应全方位发展,年完成造林面积5万亩,完成海绵运动绿地项目后续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维护及绿化补植提质工程的实施;完成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造林补助项目0.7万亩;完成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造林补助项目1万亩;完成中央财政林业发展改革资金项目森林抚育1.5万亩。

来源:甘肃党建

作者:刘建峰本期编辑:杨立涛责任编辑:杨立涛总编辑:刘建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fengzx.com/xfstc/12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