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往昔抱养恩重今朝反哺情深
——记第七届甘肃省道德模范、庆阳市西峰区温泉镇齐楼村罗红梅她用柔弱肩膀扛起家的重担,用朴实的孝心报答爷爷奶奶的抱养之情、养父与叔父的养育之恩,用黄土高原般的厚实诠释比血亲更浓的亲情……她就是第七届甘肃省道德模范罗红梅。
罗红梅家住庆阳市西峰区温泉镇齐楼村。远远望去,她家简易的砖瓦房与邻居家的白瓷红瓦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门前码晒成山的玉米,在阳光下散发出金灿灿的光。干净整齐的庭院内,红红的辣椒、黄灿灿的南瓜、偶尔传来的羊叫声,给冬日的小院增添了几分生气。厨房里炊烟袅袅,西屋内欢声笑语中夹杂着幼儿的咿呀声,麻利的女主人将一道道热气腾腾的饭菜摆满西屋的大圆桌。
西屋是爷爷奶奶的房间,也是家里唯一一个生火炉的房子,一家七口人都习惯在这里活动。罗红梅将炕上玩耍的一岁小女儿抱给丈夫,安顿聋哑叔父与养父落座就餐后,便给患有脑梗的88岁爷爷和瘫痪在床的82岁奶奶送去米粥。待全家人吃完饭,罗红梅手脚麻利地收拾碗筷、烧炕、喂羊、洗衣服……她就像冬日里的一枝红梅,让这个贫寒的家不失温暖。
“她可是我们村的好女孩,小小年龄就扛起家庭重担,照顾老人无微不至,我们都得向她学习。”提起罗红梅,齐楼村村民都为她竖起大拇指。而罗红梅却这样说:“我今日所做不过是本分,远不及爷爷奶奶和叔父、养父把我拉扯大的恩情。”
25年前,罗红梅被爷爷奶奶抱养,从此,她便和年迈的爷爷奶奶、身患残疾的叔父养父相依为命。“我是在一家人的疼爱中幸福长大的。”回忆起当年,罗红梅眼眶里噙满了泪水。
小时候,罗红梅身体很差,三天两头发烧感冒闹肚子。罗红梅说,记忆中,爷爷总是骑着自行车,一手按着自行车把手,一手小心翼翼扶着后座上的罗红梅,带她去看病。有亲戚见老人为了照顾频繁生病的罗红梅,一年四季风雨无阻,感叹道:“你受那罪干啥?这娃就算是养活了,长大了,你也靠不上。”但爷爷对罗红梅的爱未减。
罗红梅和叔父带小孩玩耍“自从当了母亲,我更能体会到一家人抚养我的不易了。”罗红梅说,她是在离家两里外的齐楼村上初中,每每下晚自习,一路小跑,直到在村口槐树下看到养父的身影,就无比安心。养父因为身体原因,出门走太远总会找不到回家的路,可他放心不下上晚自习的女儿,于是,村口的那棵槐树就成了父女俩约定的接送地点。这种被呵护的幸福感,不仅来自于罗红梅的养父,还有叔父。每次只要叔父务工回家,都会给罗红梅带各种小礼物。
罗红梅是在七八岁时,从邻居家小孩嘴里得知自己是抱养的孩子,为此,她还抓伤了那小孩的脸。可她觉得自己什么都不缺,和别家孩子没什么两样,她也从来没有问过爷爷奶奶自己的身世。罗红梅喜欢和同学一样的手套,爷爷二话没说,花了20元,第二天就让她戴上新手套上学;奶奶平日省吃俭用,却用省出来的钱给罗红梅买花裙子穿;下地回家的叔父,不管多累,都要抱起小红梅举高高;养父总是偷偷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她……知道自己身世的罗红梅,内心反而充满了感恩。
罗红梅和丈夫一起晒玉米年,罗红梅的奶奶因患风湿性腿疼,行动不便,连上厕所都要人搀扶。无奈之下,16岁的罗红梅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一切。年,爷爷查出患有脑梗,奶奶做了胆结石手术,生活不能自理,疾病让这个家庭变得更加艰难。面对困境,罗红梅没有气馁,每天给奶奶喂饭、活动筋骨、洗漱。天气好时,她还会用轮椅推着奶奶,扶着爷爷到院子里晒太阳,陪他们聊天。在罗红梅的悉心照料下,爷爷奶奶病情有了明显好转。
“我们还是把红梅娃靠上了。”迟暮的奶奶,已听不清别人讲话,但提起罗红梅,她却一个劲地说:“我娃好得很!”
邻居罗雪文也连连夸赞:“红梅每天照顾四位老人,真是不容易。老人穿的衣服,盖的被褥,都被她洗刷得干干净净,屋里没一点异味。”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考虑到家里四个老人的情况,罗红梅从没想过外嫁。年,宁县小伙罗全成被罗红梅的孝心打动,表示愿意入赘罗家和她共同照顾几位老人,一起扛起生活的重担。一年后,两人步入婚姻。
家有丰衣,仓有足粮,上有四老可敬,下有女儿可亲。如今,罗红梅在丈夫的帮衬下,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罗红梅用最朴素的方式,阐释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以陇原儿女的博爱奏响了新时代的“红梅赞”。
罗红梅一家七口其乐融融责任编辑:赵芳芳
编辑:高岩
时政、社会、生活、文化
在这里我们共同掌握西峰发展脉搏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