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上的未解之谜——洞里瓮
西岳华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一座圣山,古往今来华山以一“奇”字让人捉摸不透,华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美景让人不由自主的陶醉其中,随着岁月的变迁也流传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华山就像一个谜,很多现象让科学家,甚至是专家都无法解释。
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了很多人间美景,在西岳华山有一个人间奇景,名曰“洞里瓮”。一个山洞中有一口瓮,这本身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可是奇怪的是,洞口很小,瓮比洞口大出很多,并且瓮完整无损。于是关于“洞里瓮”引发了很多的猜想,这口瓮如何放进洞中的?是先有瓮还是先有洞?
民间传有绕口令说:“洞里有个瓮,瓮里有个洞,洞里的瓮里有个瓮里洞,瓮里的洞里有个洞里瓮,不知道是先有洞还是先有瓮。”小中寓大,大中寓小,奇趣横生…… 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就连专家都惊叹这样的奇绝之地是如何的形成的。
以道教为本土宗教的我国,流传有很多的道教神话,对于祖先们,用现有认知解决不了,想不明白的事物,总是喜欢用“神话”来解决。丰富的天然资源锻造了独具特色的华山文化,千百年的风雨磨砺衍生了无数令人神往的神话传说。关于“洞里瓮”,有传说说是吕洞宾和何仙姑的化身,话说八仙云游至华山,遇瓢泼大雨。铁拐李向崖壁一指,就出现一个山洞,众神仙在洞中观雨喝酒,第二天走的时候,铁拐李把酒葫芦放在洞中,变成黑色大瓮,何仙姑又在瓮中放入了一个酒葫芦。就这样,壁立千仞中有了这个“洞中瓮”。
当然,神仙不管有没有,最起码我们都没有见过,所以吕洞宾和何仙姑的故事也只是传说,不足为信。那么,“洞中瓮”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网友们对此也是给出了很多解释,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瓮是瓮就是在洞里烧制的,结果烧太大了办不出去就遗留在洞里了。
这种说法听起来也是蛮有道理,当时的人先运送粘土之类的材料到洞中,然后在洞中烧制了这口瓮。但是,这一说有一个疑点,那就是为什么古人要在华山的悬崖峭壁上烧制这么一口瓮呢?还有,如果是在洞中烧制,那么洞里应该可以发现烧制的痕迹,比如洞壁被烟火熏烧的痕迹。但是,洞中却没有丝毫痕迹。
第二,“洞中瓮”的形成和石狮子嘴里的球一样的道理。
我们知道很多石狮子嘴里都有一个石球,或叫石珠。这个石珠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雕刻技术。中国石匠的水平和工艺是很高的,采用的是“镂空”制作出来的。石匠先把石狮子外形雕刻好,再把石狮子嘴部掏空,里面剩下一个圆球状,圆球一些部分和口部侧壁相连接。当石狮子大致做好之后,再除掉连接部分,最后再进行修饰。这种技术对石匠的工艺水平要求非常高。
华山之谜“洞中瓮”,专家都没法解释,却被网友破解。道友们,你们觉得华山之谜“洞中瓮”是怎么形成的呢?网友们所讲的这两种方法可行吗?你觉得可能还有哪些方法?
整理编辑:太华索道综合办公室
素材来源:网络转载
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