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街才是西安的美食一条街

西安的西大街曾经辉煌了很多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大街和南院门尚属西安的商业中心,当年的民谣有:“南院门热闹繁华,西大街店铺百家,东大街乱倒炉渣,中正路(今解放路)狼能叼娃。”

现在有几个人知道以陕菜正宗、陕西风味大全闻名于世,“食领三秦”的西安饭庄,就创建于西大街呢?

▲八十年代在西门城楼上俯瞰西大街。图

美藉日本人LroyW.Dmry,Jr

年,西安饭庄在当年的西大街24号开业,清末军机大臣赵舒翘的老师邢维庭先生题写店名。西安饭庄当时是西安最高级餐馆之一,军政要人都曾在这里设宴。杨虎城将军给母亲在这里办过寿宴。西安饭庄建店不久就挂出招牌,市民中就流传有“东钟西鼓、青龙白虎,香菜热汤、西安饭庄”的民谣。年才搬到东大街菊花园口。

现在,留在这条街上的百年老店还有以水晶饼扬名四方的德懋恭,慈禧太后闻香而停车,得名辇止坡的老童家腊羊肉店。再有钟鼓楼广场的德发长饺子馆、同盛祥羊肉泡馍,以及回坊的小吃街,让西大街变成一条吃货街。

在西安食品餐饮业中,老字号占据着重要地位。有儿歌大王鲁迁先生收集的民谣为证:“古城西边飘彩霞,吃香吃鲜没麻达,西大街一家赛一家,像节节高的芝麻花。”

说起西大街上西安市糖业酒公司下属的食品店,我可以说是如数家珍,因为我年上中专时勤工俭学,就是到食品店美其名曰的“劳动锻炼”,在西大街两家食品店干过。东边迎春食品店、西边大丰食品店,还有从西到东的刘胡兰、卫星、德懋恭、永信一等食品店,我都多次去过,因为每家食品店都有我的同学在此勤工俭学,劳动锻炼。我细数一遍,全西安数西大街食品店最多,加上小分店不下十余家。

当然得首先说享誉全国的“中华老字号”德懋恭食品店。德懋恭创建于清同治十一年(),位于南北广济街与西大街什字的东南角。店名“德懋恭”,取自《尚书·大禹谟》中的“予懋乃德”之句。“懋”通“贸”又通“茂”,加个“恭”字以示谦恭待人,以德使贸易、买卖茂盛。最重要的是这个“懋”字,《尚书·舜典》有“惟时懋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有“懋者,勉也!”东汉张衡《东京赋》有“咸懋力以耘耔。”《后汉书·章帝纪》有“呜呼懋哉。”注:“美也。”真正是寓意不凡。

德懋恭的特产是水晶饼,皮酥馅足,油而不腻,入口绵软,馅中能吃到冰糖粒,还能吃出玫瑰的芳香和桔饼的清香,可以说是“秦式糕点”头牌,清末被皇家钦点为贡品,百十年长盛不衰,名气不减。至今仍是世界各地游客西安行的必选珍味,而在我小时候逢春节给亲戚拜年,德懋恭水晶饼是必备的上佳礼品。

▲德懋恭。图

莲湖区志

我一直记得第一次吃德懋恭的情景,那是年10月的一天,我在钟楼食品店劳动锻炼,因为工作出色,店里经理专门带我们几个学生参观德懋恭食品店水晶饼的制作间,特意以刚出炉的热水晶饼,招待我们。那个香呀!香得人浑身打战颤,再就是烫,只能一小口一小口的啃咬,这时的斯文是被迫的。师傅说,给新来的学生娃吃热点心,是传统。说是旧社会德懋恭的学徒娃,都有老板师傅让放开吃热点心的故事,因为一吃多就腻住了,以后永远都忌了口。原来吃热点心是个陷阱。不过我这一生中仅有一次的吃热点心经历,反而激发了我对水晶饼的爱好,至今如此。(相关阅读:水晶饼,是关中男子的精致下午茶

美观测评)

鼓楼外十字西北角有一家清真食品店名“永信一”。年初,我在鼓楼十字东南处的迎春食品店打过工,这两家一个核算店,所以我经常进永信一,对他们出售的清真素糕点情有独钟。

他们做的绿豆糕与众不同,特绵软精细,口感极佳,再有蜜食果、酥饺等传统品种。特别要说的是永信一的招牌点心,叫蛋丝饼,算是名贵的清真糕点之一。饼面粘着一层黄亮亮金灿灿的细丝丝,好像是油炸出的鸡蛋丝,酥软绵甜,入口即化,咬一口喷香,馅中也有玫瑰桔饼芝麻青红丝什么的,花生油调制,核桃仁裹饴糖。选料特讲究,真正是精心精致。色香味形都独俱一格,当年头一次品尝时的那种搡眼劲,至今仍能回忆起。听说是回民中待客最佳糕点,也是化觉巷大清真寺待客之精品点心。

接着说老童家腊羊肉的“辇止坡”。老童家位于西大街北广济街口,门牌是北广济街号。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老童家的腊羊肉是用鲜羊肉加工的一种腊味品,年获国家商业部优质食品称号,是西安清真食品的一绝。首先他们在选肉上特别讲究,选的是双背圆尾,腰粗腿短,生长两年以上的羊。制作卤汤用的是百年老汤,水是老井咸水,铺料齐全,火功合适,制做出的腊羊肉色泽红润,肉质酥松,有一种特别香醇的味道,用西安说就是:“味气正”。

“辇止坡”得名于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西逃西安时,一次她途经广济街,忽然飘来一种特别的肉香,忙唤停下御辇,得知是老童家腊羊肉,老佛爷品尝后赞不绝口,老童家腊羊肉店门口就被人称为慈禧太后闻香停车的“辇止坡”。后由清代军机大臣赵舒翘的老师邢维庭先生为老童家腊羊肉店题写金字匾“辇止坡”为店名。

还有民国九年()开业的同盛祥的牛羊肉泡馍馆,是西安老字号之一,位于西大街33号,九十年代末西大街改造,建设钟鼓楼广场时被拆后复建成了同盛祥饭庄。同盛祥的牛羊肉泡馍被誉为陕西一绝,年被列入国宴,年6月,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大师黄胄曾写下“天下第一碗”,民间有“提起长安城,常忆羊羹名;羊羹美味尝,唯属同盛祥”的民谣,还有“西大街,长又长,东头有个同盛祥,牛羊肉泡馍真个香,咥了半夜敢撵狼。”

确实,西安城中牛羊肉泡馍馆多得数不胜数,但同盛祥属于数一数二的名优馆子。在同盛祥店堂的墙上贴有不少的老照片,看来来过这里的名人不少,有蒋介石、李宗仁、杨虎城、张学良等,还有美国的五星上将 。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元帅还分别在这里宴请过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越南主席胡志明,英国元帅蒙哥马利等。

▲西大街牛羊肉泡馍馆(水彩画)陶浒绘

我因单位西安市文联曾在距离同盛祥不远的社会路所巷,所以经常光顾这里,曾陪着作家陈忠实在这里品尝过羊肉泡,还和一帮文友在这里宴请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军区司令,还是位诗人的少将昌业廷。

西大街中段广济街口朝东有家名为“麻食张家”的小铺子,张家的后代张一冰先生给我说起有关“麻食张家”的故事,让我想起小时候听母亲说的“麻食子姓张,越热越香”,意思是麻食做好了,煮不透,放一下闷一会儿麻食就软和了,咬着还带筋头,更好吃。麻食姓张的“张”,即指膨胀的“胀”。这也可能是从“麻食张家”流传出的。

▲西大街夜景。

西大街还有“苗老二油泼面馆”,他家的特色是给顾客端上刚泼了油的面时,碗中还腾着半尺高的火焰。我始终不明白这火焰为啥能保持这么长时间不熄灭,如今这绝技早都失传咧。而西大街这一带却留下了很形象的民谚:“苗老二的油泼面,吃咧还想把碗舔。”

▲鼓楼西边有永信一食品店(水彩画)陶浒绘

西大街西头夏家十字口东边路南有老关家甜食店,也很有名。据《莲湖区志》记载:“西安经营元宵历史较长、制作讲究的要数老关家。该店开业于年,时名‘俊发德’,由名师关俊杰、关俊源兄弟俩先后主业。”老关家甜食店主营的元宵很有名。其玫瑰元宵选料特讲究,有玫瑰、桂花、核桃仁、冰糖、蜂蜜、青梅、橘饼、青红丝等。以个大皮薄,黏软芳香,后味无穷而著称。老关家甜食店的鸡蛋醪糟、黄桂柿子饼也很地道,受吃客好评。

尤其是老关家甜食店流传有把元宵称烧心蛋的滑稽故事,让人记忆深刻。

是说有一河南逃荒到西安的小伙子到老关家要饭,店主施舍一碗元宵,饿极了的小伙子一口囫囵吞下,没咬,烧得直喊:“啥元宵?烧心蛋!”还有,逃荒的小伙子吃了元宵,过十多天又登门要饭,老关家店主正下饺子,给他端上一碗,逃荒小伙子一见有点儿诧异:“俺的娘呀!这烧心蛋(元宵)咋长耳朵了?”

西大街社会路口有一家大众小吃部,日夜服务的食堂,可能是西安少有的二十四时连轴转营业的食堂。我参加工作后的七十年代,在铜川歌舞团乐队当演奏员兼编导组的创作员,每当来西安演出,一般都住在西大街上的省文化局招待所,演出完,或排练完,都到夜里十一点后。这日夜食堂就成了我们物美价廉的夜宵店。记得便宜的有三分钱稀饭、五分钱一角子的锅盔馍、八分钱的阳春面,差不多的有肉包子、馄饨。

记得当年有这样的顺口溜流传:“七十年代五毛钱,逛趟西安花不完,粉汤羊血一毛五,鸡蛋醪糟八分钱,两毛五的羊肉泡,没有凳子人急躁。买个搅糖、疙瘩剁,西安饭庄也敢坐。”

当然要吃好馄饨,则是桥梓口的大麻子馄饨馆。大麻子的馄饨,号称鸡丝馄饨,汤是鸡汤,鲜而香,油又汪,那真正是绝味。如口袋有钱,再让来上半只烧鸡,那更是绝味中的绝味了。钱不多嘛!还想喝两口酒,就要上半斤卤鸡爪子,七十年代一斤才三四毛钱。那年月讲究吃鸡大腿,一桌酒席上,上个囫囵鸡,那两个鸡大腿,一个给最年长者,一个就给小娃娃了。而鸡爪子不值钱。

▲西大街桥梓口东边的大麻子馄饨馆陈吉祥摄

时势变得快,我年到深圳闯荡,发现单位食堂供应打工仔的盖浇饭都是放一个鸡大腿,而鸡瓜子被称为“凤爪”,则成一道凉菜,价格翻了好几番呢。说起这个话题,有人说:如今养的鸡,叫饲料鸡,三个月就催肥了,你吃鸡就好像吃饲料,什么大腿,还是爪子?都一样。

《莲湖区志》的名店名食记载:大麻子馄饨的创始人和经营特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挑担摆摊经营馄饨小吃的张小水,所卖馄饨特别好吃,又由于张小水满脸麻子,人们风趣地称他的馄饨为“大麻子馄饨”。后来张小水生意越做越红火,就在摆摊的桥梓口东北角开了馄饨馆,取名“大麻子馄饨馆”。大麻子馄饨,选料考究,做工精细。和面时,必须用上白面粉加入鸡蛋清调和,手工揉筋揉光,擀成薄片,折叠后切成方形面皮。馄饨馅选用新鲜猪肉,剁成肉泥,加入酱油、精盐、味精、葱花、姜末、芝麻油搅拌制成,然后逐个包成“猫耳朵状”的馄饨。食用时沸水下馄饨,待水重沸后改小火煮熟。碗内事先放入各种调料,滴入几滴香油,捞入馄饨后,撒上紫菜、香菜、虾皮、鸡蛋皮丝、熟鸡肉丝,浇上烧沸的鸡汤即成。

大麻子馄饨馆,也号称通宵营业不关门,这种日夜通宵营业的食堂唯有西大街的两家。

大麻子馄饨馆以西,群众电影院东邻有一家同福楼饭庄,经营中餐炒菜,是附近街巷中居民举办婚宴、寿宴的首选。饭庄店堂分上下二层,还挺阔气,门面好像是仿古式建筑。上初中时,我曾跟父母进去参加过一次婚宴。

西大街路北边桥梓口到鼓楼一段的几条碎巷子,号称回坊。西安回坊小吃闻名全国,就不多说了。

▲回民街西羊市熙熙攘攘的游客。图虫网

当然,炒菜办宴会也有不少大店,记得桥梓口什字西北角有天锡楼,曾是西安古城最早独家自营的清真名菜馆。原名天锡永包子铺,清顺治元年()由回民马建行、马建吉、马建安等兄弟八人创建,由于慈禧太后老佛爷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逃来西安,曾在天锡永吃过宴席,遂改名“天锡楼”。门上悬挂的长方形金字大匾“天锡楼”,据传由于右任先生题写。民国时期,接待过不少大人物,先后有张凤翙、蒋介石、杨虎城、马玉贵、马鸿宾、马鸿逵等。

据马德宏撰写的《西安清真名菜馆天锡楼》中介绍:“天锡楼菜谱有百余种,全羊席样,其中有滚盘珠(羊眼)、百草关(羊喉咙眼)、尝百草(羊舌)、登云梯(羊蹄)、红烧云头(羊脑)等名贵菜肴。像这样的宴席过去二十多银元一桌,其它一般宴席也得十二至十八块银元,价格昂贵,一般劳苦大众可望而不可及。天锡楼的涮羊肉也很出名,主要调料能摆一桌子,有虾油、红豆腐乳、芝麻酱、韮黄、绿豆面条等。还有天锡楼的牛羊肉泡馍,选用甘肃西峰的优质羊肉,味道鲜美,制作精细,与众不同。天锡楼经营特点是,冬天以牛肉为主,夏天以羊肉为主。”

鼓楼街北口的楼北楼也属于大店,还有个称“一间楼”的牛羊肉泡馍馆。

鼓楼对面的竹笆市有汉民名小吃樊家腊汁肉夹馍和南院门春发生葫芦头泡馍,都是百年老店。樊家腊汁肉始创于清末光绪年间(年)。传说其创始人樊炳仁先生偶得慈禧御膳房秘方。

葫芦头泡馍,还跟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攀上关系,说经药王给下了几味中药,一下变得成美味,经营者门头挂上药王的药葫芦,才名声大震。这两家名吃至今都是顾客盈门,饭点时还要排队占凳子呢。我有一西安老哥们,最爱吃三种泡馍,早晨羊杂碎泡馍,中午牛羊肉泡馍,晚饭葫芦头泡馍,被大家戏称为“×三泡”,让人佩服。

我有外地朋友来西安,一定请他们到西大街吃个遍,让他们真正感觉到,不虚此行。

  作者:朱文杰

  老西安人

  版式设计:霹雳

相关阅读:

泡馍就着油泼面,陕西狠人的饮食崇拜

馄饨,还是咸阳老街的好吃

冬至,千万不要带人去吃酸汤饺子

西安的肉丸胡辣汤江湖

夜晚西安的味道:烤肉与酒

今天我们来谈谈水盆

冬日,霾,宜进羊汤

西安回坊的肉香与面香

周五不吃面,一周都白干

一个陕北人无处安放的乡愁:岁月不及挂面长

对于北方人来说,硬到什么程度才算一个硬菜?

回不去的东大街

东大街又一地标被拆除了,这次是西安饭庄

没人记得七十年代的北大街什么样了

消失的北大街商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fengzx.com/xfsms/9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