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夜游庆阳
20年前,我在师专求学,在庆阳学习生活了三年时间。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董志塬上的这个小城却给我留下了很多至今都无法忘怀的记忆。20年后,一个机会让我再次来到庆阳,并在这个20年来一直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又住了一晚。追忆曾经的庆阳,眼见的庆阳早已天翻地覆、换了人间,不竟感慨良多,难以自已。
进城的时候已是晚上8点多,也许是天黑的原故,先前公路两旁熟悉的麦田和董志镇上低矮的店面一直没有找到,只是在车窗的左侧远远看到了一片炼油的设施,高大雄伟的储油罐和纵横交错的输油管道上闪烁着各色灯光,在漆黑的夜里呈现出一种现代神秘的气息,仿佛在提醒着路人,这里已是一个现代化的石油城了。
下了高速,进到城内。脸贴在车窗上,一眼不眨地扫寻眼前的庆阳:宽阔的街道,明亮的灯光,高大的楼房,穿着入时的路人,穿流不息的车辆。各种映入眼帘的景象,时时处处都在展示着这个城市的活力与自信,不时的冲击着我的眼球,让人感觉好像是来到的了某个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而不是先前脑海里那个熟悉的庆阳了。
记得20年前,“庆阳市”刚从“西峰镇”升级而来,城市规模不大,街道狭窄拥挤,楼房低矮破旧,比现在的一个普通县城好不到那里去。那时,庆阳人口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西峰没山、东湖没水,小十字不小,大十字不大,北城壕在南城,南城壕在北城……”可能是那时对这个城市最形象的写照。为了和同学斗嘴,我们经常拿这句话调侃本地的同学,嘲笑庆阳的矛盾和不可理喻。除过这些,同学们还总结出了庆阳很多的问题与不和谐之处,比如缺水的问题、交通闭塞的问题、治安乱的问题等等,往往让庆阳本地的同学很是尴尬和难堪。其中,缺水的问题又是这诸多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庆阳真缺水,近千平方公里的大塬上没有一条河流。95年大旱,“巴家咀”水库见了底,更是雪上加霜。自来水从此再也上不了三楼,三楼以下也是定时供应,每天早晚各供半小时,其余的时间就没水用了。那个时候,我们的宿舍楼里住了近千人,一大早成千人就为洗脸和入厕进行战斗。抢自来水、抢厕所几乎是同学们每天要面对的必修课。至于洗头、洗衣服这类“奢侈”的事情,那就提也不敢提了。
也许是缺水缺怕了,有了心理阴影,进到宾馆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洗手间拧水龙头。我住在宾馆五楼,龙头一打开,冷水、热水都很充足,哗哗的水声,让我这个“庆阳故人”既有些意外,又觉得释然。看来庆阳不再缺水了。
信步来到街上,找寻那些曾经熟悉的街景。
“小十字”是庆阳的中心,也是最大的商业区。上学的时候,路中间有一个圆形的街心花园,花园的正中矗立着庆阳的城市标志---“金象雕塑”。每个到庆阳的外地人都喜欢站到那个标志下面照一张相,就像到了北京必须要到天安门照一张相一样。
迈着激动的脚步,来到“小十字”。眼前的景象既让人有些兴奋也有些许失落。“小十字”繁华依旧,原来的那个五层百货大楼被一座更高的百货大楼代替,周边楼群上巨大的LED显示屏和耀眼的霓虹灯广告牌,在灯光的映衬下,自豪地宣示着这个城市浓厚的商业气息和快节奏的时代步伐,让人心潮澎湃。但是,原先那个带着些许温情和怀旧色彩的街心花园和“金象雕塑”却没了踪影,不免让人感到有些遗憾。
“小十字”到东湖公园的路底下已被掏空,建成了一条地下商场,虽然已是晚上,但行人络绎不绝,叫卖之声不绝于耳。东湖公园那个宫殿式的大门没有了,变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小广场,雕花式的独立廊柱和剪纸式的屏风围墙装饰在广场周边,生动地讲述着这个城市悠久的过去和不俗的文化品味,令人耳目一新。由于天色太晚,就没有再进到公园里面去,但看到门前这些精心设计的具有地方色彩的建筑装饰,想来里面也不会差到那里去吧,那个没有水的人工湖,现在也应该有水了吧!
很想到母校看看,往路边一站,不到两分钟,就有一辆出租车停在路边,比一些大城市快捷方便多了。进到车内,座位干净整洁,出租车师傅很是文明客气,问明了要去的地方,还征询行走的路线,显得很有职业素养,让人顿生好感。
随着出租车驶上街道,看到满街的车流,不竟让人又想起了过去。那个时候,庆阳还没有出租车,满大街都是人力三轮充当出租车。三轮车大都没有什么装饰,车厢两壁放上一块木板就是乘客的座位,条件好一些的,木板上加个软垫,就算是“软座”了。刚来上学的时候,可能是受老舍先生笔下“骆驼祥子”的影响,出于学生思想的单纯,很为这个独特的街景惊奇和不解,觉得已经是新社会了,怎么还有“人力车夫”?因为这个心结的存在,不但从心底里排斥这个行当,而且也很看不惯坐三轮的人。但庆阳人出门坐三轮好像已经成了习惯,大姑娘、小媳妇,老头、老太太,甚至不爱走路的年轻人,出门上街首选就是坐三轮,乘座的价钱也不贵,记得好像一次是五毛钱左右。那个时候,在拥挤的南北大街上,一辆辆人力三轮车咣咣当当地穿行在车辆和人流之间,成了庆阳一道独特的街景,也真实地反映着那个年代庆阳人谋生的艰辛和不易。
一路走来,街道上各种各样的酒店、饭馆、茶座、卡厅,一家挨着一家,灯火辉煌、高朋满座,令人目不暇接。看来庆阳人丰富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但上学那个年代,庆阳人的夜生活大多是座在家里打麻将。一到晚上,随便你走过一栋家属楼,不经意间就能听到哗啦、哗啦的搓麻将声。据说,这也是庆阳人招亲待客的首选,亲朋好友来串门,闲话不说,支上麻将桌就开打,赢不赢钱是小事,但就图个气氛欢快。那个时代,毕竟能玩的东西不多,人们晚上聚在一起又能干什么呢?不知道现在庆阳人是否还好玩这个?路过几个家属楼,没有听到打麻将的声音。也许,这个城市现在真不“好”这个了,外面还有好多丰富的夜生活等着他们去享受呢!
有人说,吃饭的口味反映着一个地方人的性格,庆阳人性格直爽,可能与爱吃辣、能吃辣分不开。上学的时候,桐树街上有一家叫“飞天”的牛肉面馆,当时据说是全庆阳最好吃的牛肉面,我也时常到那里去解馋。我吃面时,顶多放半勺油泼辣子,但庆阳人不放个七八勺辣子似乎就不能吃,吃完面的饭汤里,还汪汪地漂着厚厚的一层辣子油,看得人心惊肉跳。有同学说,这那里是吃牛肉面,简直是喝辣子汤来的么……来到绿树掩映的桐树街,深夜的桐树街上车流人流很少。“飞天”牛肉面馆竟然还在,虽然已经夜深打烊了,但店面扩大了不少,招牌也很是气派,想来生意不错。庆阳人嗜辣的口味看起来没有变,要不然这个牛肉面馆怎么能几十年一直开下来呢?
走马观花似的夜游庆阳,很难将这座城市20年的变迁一一看在眼里,写在纸上。但是,仅见的这些景象,已经足以说明庆阳再也不是那个充满矛盾和问题的地方了。我相信,庆阳这块曾经创造无数个奇迹的热土,在“三个生态”新理念的引领下,一定会再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真心祝愿庆阳在今后20年会变得更好!
长按,识别北京白癜风如何治疗北京白癜风病医院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