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望驼峰山
文/北城
确切地说,不该把驼峰只看作是一座普通的山。
二
郎
山
像陕北这样多山的地域,巨大且荒芜的黄土丘一个接一个,一直涌向苍茫的天际。举目遥望,心里像被什么堵住似的,又窘迫又沉闷。而驼峰的不同凡俗,称得上集陕北众山之大成。它耐看醒目,灵气飞扬,又不乏厚重静穆的气度。我曾多次登上驼峰,在高处想一些漫无边际的事情,想久了,便滋生出一些超拔于现实之上的念头来,当然自心域扩散四野的还有那份对现实的无奈和沉重的心情。遂想,上帝给了我们完整的躯体,但并没赋予我们完整的灵魂,他一定把属于我们的一部分遗留在了大地之上、山水之间。而我们,只有不断地去走动和寻觅,才能破译那些神秘的生命密码,才能在苦难的行旅之中,逐渐趋于生命的奇丽和完美。
这对许多人来讲,一生究竟能用多少时间来做这样的走动和寻觅呢?因而,我是幸运的。
每次走近驼峰,我都会先在山下逗留老半天。我并不急着到山上去。对于这座山,站在底下望,也许比置身其间更富有意味。位处城西边缘的驼峰,山下即是闹喧喧的县城。这山,每天都要受到各种车辆的轰鸣声,小商贩的叫卖声,工地电锯的刺耳声一窝蜂地侵扰。还有工业的浓烟,在山上落下黑的尘埃。但这无损于山本身坚硬的质地。它依然亘古屹立,像参禅的老僧,或是大隐于市的圣哲,一副大家气派,独守清寂。似乎任何外在的嘈杂,都不会入侵他心灵的高洁。
驼峰夕照
西望驼峰,顶端两峰凸起,中间稍低凹下去。是一匹巨驼,不堪困倦干渴的行途,抑或是其他什么阻绊了它行进的脚步?它驻足这里,迎风跪伏。尽管跪着,它还是骆驼。它整体的粗粝令我产生一种内心的贴近感。山头垂挂的烫金山牌,像挂在骆驼脖子上的一串耀眼的驼铃。驼峰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一幅生命浮雕,一种精神之力的象征。关于骆驼,人类对它的感激也许还远远不够。它高迈的头颅,充满了雄性的坚忍;它苍茫的眼神,充满了对严酷环境的挑战意味和无限的承受力;它跪卧的身躯要站立起来时的一声长嚎,会让我们眼眶里顷刻间溢满悲怆的泪水。驼峰山,正是这样的一峰骆驼,它是这块地域的造化。“要做兽类,也只肯做骆驼,做一峰可以俯视人类头颅的骆驼。”这是作家宁肯《藏歌》中的一段话,我不止一次地想起它,这极刚烈血性的句子!
登上峰顶,极目而望,山北,长城曾斜穿而过,如今只剩下几个复修的古垛台,庄严地立在大漠里,孤寂地讲述着历史的悲凉与世事的沧桑。伸出手,摸摸山上那些屡遭风雨侵蚀的石头,黑渍的颜色,浸着一种无情的冷寂。只有钟声,被僧人撞响。沉稳、韵极悠长,钟声接了远古,又荡向未来的时空里。
我在山上行走,像骑伏在一匹巨大的骆驼身上。一位西部作家曾说:精神在高处。是的,只有在高处,我们才能心游大野,目及更辽远的地方。但是,很少有人能体会到站在高处时的壮阔心境,并把行走在高处当做生活的内容。站在高处,才能看清自己在俗尘中的一切苟且与卑微,为蝇头小利窃窃自喜,为世俗名利钩心斗角;站在高处,我们会突然澄清许多现实的迷雾,狭小的心胸,会注入海的容量。
瑞
绕
西
峰
驼峰山上的庙宇大小不下百余座。朱漆飞檐,彩绘门窗,还有袅袅荡荡的紫烟,给人一派惊心的肃穆和神秘。不时地会看到一些善男信女出出进进,虔诚地跪于蒲团,上香烧纸。面对自然与生命,人承担着许多与生俱来的恐惧和苦痛。人在山上造庙,其实在造自己心灵或信仰的殿堂。这里有梦想,也有祈福,这是人类的一厢情愿,更多的是无助时发出的一声呼救或一腔叹息。
山上的路径起起伏伏,扭曲如一盘散乱的绳索。有一次时已日暮,我还在山上转悠。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喜欢永无止休地行走。尤其在这种氛围里,感受暮色四合怎样地把自己诗意地围拢,看一轮丽月轻佻佻地从山背后升了起来,听秋虫传递过来的萧瑟的信息,心里的适意和激动,千言万语,竟终归于默然。那天,我走了好久,下山时却迷了路。人慌张时肯走岔路。我急了,七拐八绕,气喘吁吁地转了老大一个弯,以为下了山底,不料又回到了开始迷路跺脚的地方。耗费了很多精力,竟成途劳,这多么令人泄气。可是,我们有时把许多时光,甚至一生都花费在走弯路上了。
驼峰的半山腰,有一口古井,井水甘甜清冽,俯下身的时候,宁谧的水面清晰地映出一轮月影来。注目这天地之清泉,我冥想着现实中一切有关纯净和出色的事物。想起那些信念或理想的字眼,人们对它们日渐疏远、淡漠,而我仍感受着它极高尚与纯正的生命气息。企盼自己的一脉心灵之泉,直在心间涌成不息的大流。
站在山上向下看,那条极富个性的窟野河流经山底。一条浑黄波动的带子,让人产生一些昏眩的感觉。或者像一首粗犷的民歌。窟野河是黄河无数支流中的一条细脉,它无畏地向前涌流,多少又显得有些急躁。干旱的天年里,农民浇田里差点把它抽干:山洪暴发时,它又十倍地猛涨……尽管经历了许多,窟野河依然没改变自己的流向,不因道路的险恶而中途消失……一条小河,或小至一滴水,只要汇入大流,又怎会枯竭呢?
驼峰山的最高处,托举着一株苍老的抚云柏,它从石缝中探出来,枝杆和叶子前倾舒卷,像一大朵凝重的绿云驻留在山头。除了山,有谁能走入他的内心深处?对于山来说,这株老树和树以外的任何一粒石子或一株荒草,一块碑刻或一缕香火,都是它的一部分。生命的内容不只是一种绿色,也有着诸多冷落和荒凉。
作者简介:
北城,又名王静,本名王小明,年生于陕西省神木县沙峁镇铁炉峁村。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神木县作家协会主席。
?END?
编辑
张慧
图片
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