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做法富民强村的ldquo斟灌

东斟灌村地处寿光市最东端,现有户、口人,党员55名,耕地亩。该村不毗邻城市镇区,不靠近交通要道,无区位和资源优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依靠“土里刨食”的纯农业村,却在短短几年内华丽转身,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明星村。去年全村总收入万元,村集体收入92万元,人均纯收入元。东斟灌村的嬗变,源于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走出了一条“抱团”发展、共同致富的新路子,实现了民富村强、和谐稳定。18年来,该村未发生一起违反计划生育行为、信访上访和刑事案件,先后荣获“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相关做法被评为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典型案例和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年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生被省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近日,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到东斟灌村调研指导

斟灌之变,变在哪?

——村干部从“守摊人”变成“创业者”。过去,东斟灌村班子“捏不成块儿”,村干部习惯于看摊守业,占着位子不干事,党员群众人心涣散,村庄经济薄弱,支部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年底,以李新生为班长的新一届班子上任后,面对一穷二白的集体“家底”,一致认为与其“苦熬”,不如“苦干”,下定决心摘穷帽、拔穷根,拓出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子。党支部书记李新生带头试种质优价高的以色列五彩椒,并在全村推广,彩椒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多亩。近五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番还多。集体的“盘子”大了,群众的腰包鼓了,村党支部和村干部的“存在感”越来越强。“原来办事没人理,现在说话有人听,跟群众交流也有了底气。”李新生对此深有感触。

——土地资源从“土坷垃”变作“金疙瘩”。“春种一片坡,秋收一小箩”。“一茬玉米一茬麦,不及大棚一筐菜”。过去种粮食,群众一年忙到头,收入却不足千元;如今家家户户种五彩椒,有时一天就能卖几千元,亩均收益比以前翻了近30倍。种植结构的变化,让村民愈发感到土地的金贵。年,村党支部顺势而为,领办了土地股份合作社,村民手中的土地全部转给集体经营,不想种地的村民摆脱了土地束缚,每年光分红就达到多元,到合作社里打工还能收入3万多元;想种地的村民也实现了规模经营,发展起3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20多个,大型农业园区6个。村民李宝先脑子活、有技术,在流转来的土地上建起了2个近米长的蔬菜大棚,年纯收入在20多万元。他感慨道,“以前种大田,如今种大棚,土地产出增加几十倍,土坷垃变成了金疙瘩”。在东斟灌村,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土地附加值呈几何数字增长,村民实现了增收致富,村集体也通过股权收益60多万元。近几年,先后有40名大学生和退伍军人返乡当起了“新型农民”。

——“三资”管理从“糊涂账”变为“笔笔清”。过去,村里花钱都是村干部关起门来定,程序不够规范,随意性也比较大,即使没有问题群众也会说闲话。这些年,随着集体资产“盘子”增大和群众民主意识增强,群众对村里的账目也越来越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fengzx.com/xfsms/139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