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山村史村情四十问之一

怎样判断是白癜风 http://m.39.net/pf/a_6302655.html
(1)良山村的村名有什么来历?良山村名因龙山转音而来。年农业高级合作化时,命名为龙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因为境内有“龙尖山”“龙船埔”而得名。人民公社化时曾名为龙山生产大队。年小公社制时名为龙山人民公社。年撤销人民公社,实行乡镇制,龙山生产大队被改名为良山村。(2)良山村在民国时是什么建制?民国时实行保甲制,良山村当时叫溪南保。(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良山村建制经历了什么变化?初解放时为三狮乡,辖区范围包括现在的良山村和西峰村,因辖区境内有三座山像狮子形状,三只狮子面对一个绣球(球山),称为“三狮弄球”。三狮乡因此而得名。年实行小公社制,建龙山人民公社,辖区范围包括现在的良山村、西峰村及属于翔云镇的头梅村。(4)说良山村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有根据吗?年南安三中一位历史教师,在洞后寨南面山坡发现有石刀、石斧,这些都是新石器时代人类生产生活使用的工具,可证洞后埔是新石器时代遗址,至少有多年的人类文明史。这位历史教师的发现得到厦门大学考古专家和南安县文化馆联合组成的文物普查队的认可。(5)良山村现有洋厝、糠坂地名蕴藏着什么历史信息?洋厝、糠坂实际上是“杨厝”“康坂”之讹写。中国村庄命名有许多是以先民居住的姓氏命名的,英都古代杂姓而居,各种姓氏都有自己的村落。“洋厝”实际是古代杨姓乡民居住之地,而“糠坂”应是古代康姓乡民居住的村庄。还有“董墘”一地,很有可能是董姓居住过的地方。沧桑变幻,许多姓氏迁徙别地去了,却留下了地名供人稽古。(6)良山的革命老区基点村,始于何时?年6月,中共安南同边区地下党组织之安溪县工委下属的翔云区委,派卓明德(别名卓胜,翔云镇翔山村人)、洪进财(翔云镇翔山村人)潜入英都发展地下党组织,在山仔、坂埔、花矸林等自然村发展地下党员,建立溪南党支部,组织群众开展“反三征”(征粮、征税、征兵)斗争,并成立游击队。溪南游击队参与了年5月15日解放英都的战斗。(7)良山老区在革命战争时期有过什么惊心动魄的斗争?年8月20日,盘踞在安溪县的福建省保安二团(简称“保二团”)及安溪、南安、同安三地国民党武装力量大举围剿安溪及南安英都革命老区,疯狂实行扫荡,良山村的游击队与闽浙赣边区武装力量并肩作战,在高闾格激战二天一夜。(8)听说有一位国家领导人,革命战争时期曾经在良山战斗过,是真的吗?担任政协第九届、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的张克辉同志,本是台湾人,在厦门大学读书,年在厦门参加革命,奉命在安溪龙门一带开展地下革命斗争。他曾经潜伏在坂埔后港的一所古厝开展活动,多次被敌人追剿,因良山革命群众掩护而脱险,和老区人民结下了生死与共的革命情谊。他还指挥过激烈的高闾格反击战。他在回忆革命战争时,深情地称这里是他的第二故乡。从年至年,他先后3次重访良山村。▲张克辉重访革命老区良山村(摄于云从古室)(9)“东田反革命武装暴动”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良山村牺牲那么多人?年8月,南安解放后,全县设九个区,第二区辖现在的东田、英都、翔云三个乡镇,区公所驻地东田街。年2月22日,国民党潜伏的残余武装势力和地方土匪勾结一起,纠集多人,武装包围东田区公所,面对十倍于我们的凶恶匪徒,区公所全体干部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晋江军分区南安武装常备队驻守东田的战士英勇反击,终因寡不敌众,有的当场壮烈牺牲,有的被匪特抓去山美(即今东田镇的山西村)关押二天,受尽严刑拷打,最后全部押赴陈娘山用刀砍杀,推下深坑。这场战斗,共牺牲23位干部战士,其中良山村7名,他们是洪金斗、洪维怣、洪曾水、洪火益、洪天恩、洪乌猫、邱倭祥。良山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牺牲了7位战士,人数居全县各村之最(没有之一)。这7位同志都是在良山参加地下游击队,后来转为英都武工队、游击队。解放军南下解放南安以后,英都游击队与南下解放军会师,一部分战士被收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晋江军分区南安武装常备队,这7名烈士就是从游击队员受编成为解放军战士的。(10)良山村的面积有多大?良山村位于英都镇西部,东起洞后埔、霞美,西至高闾、秋芦、董墘,依山临水形成村落。东与荣星、霞溪村接埌,西与翔云镇翔山村接埌,南有将军山、天马山,北有英山(鹰山)。南面以将军山、天马山为屏,整个村呈南面高、北面低形状,山地面积较多。全村总面积为8.8平方公里,是英都镇面积最大的行政村。英都人民的母亲河——英溪自翔云镇翔山村流经本村的秋芦,进入英溪中游河段,溪水自西缓缓向东流,纵贯全村,把全村分成溪南、溪北二大片区。

全村有水田亩,旱地亩。林地亩,生态林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fengzx.com/xfsms/106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