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寺村乡村旅游渐入佳境,文安村设施瓜菜收入可观,赵咀村油牡丹长势喜人……时下,农业产业扶贫之花正在西峰乡村结出丰硕的果实。
西峰区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立足“东果、南菜、北畜、西游”四大产业布局,多措并举加快发展扶贫产业,不断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村社抱团壮大集体经济
往年,彭原镇赵沟畎村贫困户尚鑫都要到邻村找零活干,农闲时节就没有收入。如今,她到村里的“扶贫车间”上班,每月有稳定收入,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赵沟畎村曾是15个区级贫困村之一,缺乏主导产业,集体经济薄弱。去年,村“两委”班子牵头成立庆阳大舜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村社合一”方式,通过土地、资金劳务、技术等形式,吸纳60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发展饲用玉米、黄花菜、苹果等产业。同时,积极与庆阳凌云服饰公司衔接,成立服装加工“扶贫车间”,招收了当地30多名妇女在车间务工。
“今年,我们计划连片栽种多黄花菜、带动村民种植0多亩青贮玉米,让群众通过特色产业实现持续增收,早日过上小康生活。”村党支部书记孙浩春说。
针对贫困村产业薄弱现状,西峰区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鼓励村集体领办、创办和兴办专业合作社、企业等经济组织,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把村集体的土地、资金等集体资源量化入股到集体经营主体,由村集体控股,农户、贫困户合股经营。
目前,西峰区15个贫困村累计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带动贫困户户,实现了贫困村合作社全覆盖。年底,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万元。
资金扶持变“输血”为“造血”
近日,在西峰区什社乡贺塬村的梯田里,十多名村民正忙着栽种花椒树苗。“这些花椒苗是村里统一买回来的,不用我们掏钱。”贫困户贺昊权一边栽花椒苗一边告诉记者。
过去,贺塬村没有像样的产业,该村的帮扶单位筹集2万元扶贫资金,从天水引进优质花椒苗,组织村民集体栽植。“我们利用土地整理项目改造的梯田试种60多亩花椒,每户投入一亩多地。如果栽种成功,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贺塬村党支部书记贺志文介绍。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西峰区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针对有偿还能力的贫困户直接投放,对无经营能力但有贷款意愿的贫困户由龙头企业带动投放,对经营能力较弱、有贷款意愿的贫困户由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投放,分类施策扶持群众发展致富产业,变“输血”为“造血”,累计向户贫困户,发放精准扶贫贷款2亿元。
农企“结亲”小生产连通大市场
“以前到外地打工,离家远,收入也低,自从村里建起了苗木合作社,我就一直在这当领工,收入增加了近一倍。”提起与合作社“结亲”,显胜乡岳岭村贫困户袁万福深有感触。
在产业扶贫中,西峰区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民当中的“能人”创办合作社,采取政府出资补贴、合作社自筹、银行融资、产业发展资金折股量化等方式,加快推进合作社标准化建设,培育了一大批“龙头”合作社,把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促进农村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有效解决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对接难题。
去年,庆阳绿优苗木繁育农民专业合作借助“三变”改革东风,在显胜乡岳岭村大力探索“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吸纳29户精准扶贫户入股资金8.7万元,劳务入股60多人,土地入股20多户,带动周边群众抱团发展苗林产业。
目前,西峰区累计培育龙头企业17户,培育承接主体个,户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户均配股元,实现了各个产业领域都有龙头企业带动、村村都有合作社、户户都有致富产业。年至年,全区累计脱贫户名贫困人口,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元。
扫我
带你一起看樱花
李晓峰盘小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