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陇东高原又迎来一次降雪。在西峰采油一区西-拉油点,值班人员蔡小飞早上8:00不到就开始一天的工作。清理积雪、检查井口,查看油套压……一边干活,一边哼着歌。但是去年的这个冬天蔡小飞的心情可不是这样好,尤其是雨雪天气,保路拉油、甚至于憋罐停井成了他一块“心病”。
西峰油田经过多年开发,存在设备设施、管线腐蚀老化、地面工艺落后、系统运行效率低等老油田“常见病”。尤其是西峰采油一区管理多口油井,平均单井产量不到1吨,水多油少的现状使该区处在高投入、低产出的状态。
年,该区以厂部“综合治理工程”为契机,深入摸排、广泛调研,全面集中解决安全环保隐患多、生产组织运行难等突出问题。按照“高标准、高质量、快组织、快推进”的工作要求,合理安排工期、将工作任务分解到部门,细化到岗位,量化到个人。该区领导班子靠前指挥,及时帮促、监督、协调、解决施工中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进工程进度,解决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使厂部综合治理工程真正惠及生产一线。
为了快速有质量地推进综合治理工程进度,今年以来,厂部按照油气生产单位工程规模、改造数量、将地面系统改造投资全额下放到基层,由原来统一规划部署变为基层单位自行组织实施。在实行权力下放的同时,厂相关部门按照“依法合规、质量效益、投资控制、简政放权”4个方面14个节点做好抽查和日常检查,对方案把关优化,对重点项目立项和建设方案进行现场审核,角色由“婆婆”变身“保姆”,监管由“面”到“点”,促进了该区综合治理工程平稳快速推进。
目前,该区已经试运行投收球管线54条,安装投球器68套,更换总机关2套,对西12增、西13增、西19增、西三增站内流程进行优化升级,日均减少原油拉运液量80m3,日均减少拉运费用元,有效提高了全区生产运行效率。站库升级改造,管网流程优化更新,彻底解决了老油田发展中出现的各类“老年病”,这也是蔡小飞工作心情舒畅的根本原因。
油井远程遥测系统是集输管网建设的核心。年以来,该区开展SCADA系统建设,升级现场数据链路17座站库、油井口、阀组座水井口、水源井18口,完成了21座站库组态界面和8个功能模块的开发。近口油井在终端上可以显示单井功图、油压、电量等数据,并可实现远程启、停井。目前,该区已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运行数字化改造工作,技术管理人员只要在办公室里轻点鼠标,就能全面监控到油井生产状况,减少了因故障停井、综合治理、生产隐患带来的运行难题。把原来需要“人海战术”才能完成的工作,通过“电子员工”的巧手,自动收集在电脑里,瞬时显示在屏幕上,缩短了隐患排除的反应时间,有效的降低了原油损失。
生产流程运行不顺畅一直是基层管理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在老油田发展后期,集输管线结垢严重、流程设计不合理、站库流程安全隐患大等问题随着油田发展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何让现有的生产条件满足发展需要,解决老油田发展中不断出现的瓶颈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但要解决当下,更要着眼于长远,把站库优化升级改造当成一种员工福利,长期坚持下去。
话题一西峰采油一区今年流程优化都做了哪些工作?
年,西峰采油一区结合生产现状,依托现有集输流程,重点对镇51、西5-12、西-、西-、西40五个拉油点进行治理,日均减少原油拉运液量35m3。在站内系统改造方面,全年站内系统维护改造立项6项,目前已全部完工。对4座站库加热系统进行升级优化、西三增供暖流程和西一卸加热炉更换已全部完工。(西峰采油一区生产技术室副主任兼工艺岗:慕浩东)
话题二流程优化对基层员工带来了那些好处?
站库流程优化减少了管线频繁破损带来的安全环保风险和额外工作,生产运行更加顺畅,站容站貌也得到极大改善,工作环境更加和谐舒心。对于基层操作员工来说,不但减轻了工作量,同时提高了安全系数,真正体现了“安全是最大人本”的理念。(西峰采油一区西12增站控岗员工:陈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