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记者从庆阳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百千万工程现场会上获悉,近年来,西峰区牢固树立“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和农旅互促的发展理念,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先行、业态互补,完善发展规划,强化要素支撑,丰富业态场景,全面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产业集聚升级。
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农文旅融合发展体系。西峰区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文化底蕴,将文旅工作与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和美乡村建设统筹谋划、深度融合、同步实施,研究制定《西峰区深化文旅融合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从景区建设、政策支持等5个方面,提出13条具体措施,推动文旅融合互促、一体发展。围绕大景区建设、重点旅游线路打造,深度对接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编制《西峰区全域旅游规划及重要节点修建性详规》,制定景区建设提升实施计划清单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项目清单,明确全域旅游发展“路线图”和“计划书”,稳步有序推进文旅产业开发建设。
坚持项目先行,夯实农文旅融合发展基础。实施景区景点提升和乡村旅游提档工程,申报争取省级旅游专项资金补助项目9个,争取专项资金.3万元,打造A级旅游景区4处,创建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文旅振兴样板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国家甲级民宿1个;抢抓南佐遗址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历史机遇,推动纳入国家文化传承发展“专精特新”工程项目储备库,加快推进南佐遗址考古研究、保护管理、开放展示;围绕“一河(蒲河)、一寺(北石窟寺)、两沟(张铁沟、清水沟)、三湖(庆阳湖、东郊湖、东湖)”等人气景点,精心谋划布局,推出“寻根问源观光游、农耕文化体验游、城区湖景休闲游”3条旅游精品线路,将农耕活动、遗址文化、自然景观、城市新景等串联成线,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
坚持业态互补,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品牌。毛寺村通过将集体资产整合打包、折股量化的方式,与省文旅投子公司甘肃新驿站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经营,实现富农增收。区上依托肖金桃隐庄园田园综合体,与全市13处景点及文化场馆深度合作,建成全市唯一的中(职)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设置生产劳动、非遗民俗、国学经典等8项课程,为城区20多所中小学提供研学服务。围绕“一园两川”瓜菜带、规模化果品种植基地和凤凰塬舍、太一农庄特色民宿,拓展垂钓、露营、团建等元素,打造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等农旅新业态。依托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成功承办非遗美食品鉴、商贸展、民俗文化普品展、特色农产品展销等活动,提升城市美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激发文旅发展活力。
(作者:栗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