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董志原
雪落董志原
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原边。
1.2亿年前,印度版块和青藏高原版块碰撞,形成庆阳湖,万年前,地质裂变挤压隆起和黄土堆积而形成了董志原。董志原是西周“大原”的一部分,唐代,易名“彭原”,清代,左宗棠平乱设董志县,遂更名为董志原。董志原是世界上黄土层最深厚的地方,土层最厚处达多米。
董志原不仅是现代人的宜居地,也是史前人类的繁衍地。闻名全国的“南佐遗址”离城区只有6公里,距今却有年的历史,属于仰韶文化,遗址总面积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7米不等。发掘出的大型夯筑祭祀性殿堂建筑室内面积达平方米,现存九处大型夯土台基,结构十分宏伟,是泾渭地区又一高等级中心遗址。
董志原上的风光一半在原上,一半在沟里。“南佐遗址”周围有风景优美的南佐沟,沿着崎岖的石子路可直达沟底,一览风貌迥异的黄土风光。每年盛夏,与朋友相约,抵达南佐沟底,可以看见清澈的溪水,成片摇曳多姿的荷花,躺在九女绾花台上,一阵凉风吹过,荷叶拂动,含苞待放的荷花紧紧地握成一个个粉红色的拳头,暗香浮动,煞是好看。往沟稍里走,有茂密的芦苇荡,芦苇疯长着,密不透风,芦苇上挂着褐色的呈圆柱状的果实,我们都唤其为“毛蜡蜡”,拿在手里像一串糖葫芦一样,可惜是只能看,不能吃。
在遗址上散步,随时可见几千年前的陶片就在脚下,南佐被掩藏了几千年的神秘面纱也即将徐徐揭开。
原标题:《惬意之城西峰丨神奇的董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