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陈林黄郑吴等10大姓氏背后的

达力士卡泊三醇软膏能不能治好初发的白癜风 https://m.39.net/pf/a_4340678.html

姓氏是血缘关系的标示,家族系统的符号,想必都有听说过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的说法,一千多年来,莆田人生生不息、繁衍至今,如今莆田境内约有多万人口,迁居海外和港澳台同胞有70多万人,共计有多个姓氏。

大家都知道莆田人口排名十大姓氏是:陈林黄郑吴,李张蔡王刘,但这些百家姓分别是从哪里来呢?今天就分别和大家聊聊莆田这十大姓氏的起源。

01陈,门额题匾:颖水流芳

陈姓为莆田第一大姓,同时也是福建省第一大姓氏,在14年全国6次人口普查中,陈姓人口排名第五,最早迁入福建的陈姓大始祖,是历任散骑侍郎的陈润,于晋朝时期迁入,历今多年,其后裔多聚居福州,莆田。

按理来说,陈姓入莆时间大致也是在晋汉这个时期,但令人诧异的是,莆田陈姓族人却把隋唐年间的族人陈迈尊为入莆始祖,这是为什么?原来陈迈是陈氏入闽始祖陈润的第十一世孙,陈迈平定闽中地区后,便在莆田担任县令,使莆田在短短的几年间从蛮荒之地跃升为上等县

朝廷加封他为上骑都尉,为纪念陈迈功绩,莆田各派各支各房陈氏族人在明弘治年间(—年)一致议定,不管何时入莆,不论派出何处,都把莆田首任县令陈迈尊为入莆始祖。陈姓入莆支派多且繁杂,人才辈出成为莆田名门望族,形成了历史上莆田十八陈的说法,例如玉湖陈(阔口),侯揽浮山陈(枫亭、东沙,霞林)义门留坡侯坂谷目陈(仙游)横山陈(新度)寿山陈(涵江)

02林,门额题匾:西河衍派、九牧流芳、双阙传芳、金紫流芳、忠孝传家、乌露呈祥

林姓最早起源于中原,东晋时,一个叫林禄的将军从北方南下定居福建,这是第一个姓林的进入福建,接着林姓就跟他的字形一样,从木,到林,到森,以几何级数增长,迅速在福建福建生根发芽,而后开枝散叶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而莆田的林氏入莆始祖为林禄将军的第4代曾孙林格,于东晋宁康元年定居在今天的城厢区霞林棠坡,林氏主要有4大支系,千载三仁传节义,一门九牧焕文章,其中九牧林主要分布在荔城区、城厢区和涵江区大洋,庄边,新县,白沙等地,金紫忠义林主要分布在埭头,平海,北高及黄石一带,东庄和新度主要为阙下林,龙溪、仙游游洋,这一支世称游洋林。

唐中早期是林氏家族发展最鼎盛时期。这源于林披九个儿子,个个担任刺史,被誉为唐九牧相当于在唐代和宋代,莆田林氏出现过一家有九个兄弟担任省长的奇观。

03黄,门额题匾:江夏流芳

黄氏在莆田和福建姓氏都排名第三,两晋直至南北朝时期,福建不断吸引越来越多的南迁移民。在这样的背景下,以黄元方为首的黄姓人大批进入福建,莆田黄姓俗称莆阳黄是一个重要分支,黄岸被奉为莆田黄氏始祖,其是入闽始祖黄元方字彦丰嫡系十一世孙,当年唐代桂州刺史黄岸辞官归闽,见延福山(现涵江国欢镇黄霞村)山水之秀,遂定居此。并把福州乌石山住地黄巷,作为这里的地名。故现在黄霞村口立的碑也是黄巷。

随后黄岸的第六世孙,著名的文学家黄滔从涵江迁至现荔城东里巷,分支为莆田市区东里巷的黄姓始祖

然后东里巷又分支到现在宋城古街的后街黄巷里和大路黄巷里。八条玉带八支黄,黄守恭后裔也有传入仙游,遍布度尾、大济、枫亭、游洋、象溪,榜头等地。

04郑,门额题匾:荥阳流芳

天下郑氏出荥阳,是因为郑姓古代家族发祥地在荥阳郡(今河南郑州)。莆田郑氏是荥阳郑氏中,影响最大的分支。不仅闽、浙、粤、海南等南方各地的郑氏与莆田郑有直接关系,而且港澳台及海外各国的郑氏十有八九与莆田郑有系属关系。

郑氏入莆时间为西晋永嘉年间。郑桓公的第四十世子孙郑昭进入福建,担任福安、泉州、晋安太守,郑氏族人都尊称郑昭公为入闽始祖。

绝大多数莆田郑氏族人,都尊郑露三兄弟为入莆始祖,现在后裔均称自己是南湖郑氏。因为郑昭路经莆田时,喜爱南湖山(今南山,凤凰山一带)的水光山色,于是迁葬祖先在这里,这就是南湖郑氏的由来。

郑露三兄弟在莆田开办湖山书院,即现南山广化寺旧址,换来了十室九书堂,龙门半天下的人文荟萃局面,开创莆田文献名邦、海滨邹鲁先河,世人尊他们为南湖三先生目前,在莆田的郑氏族人分为西峰郑露、浔阳郑庄、巩桥郑淑三个世系,分布在凤凰山龙桥街道,新度蒲坂,北高黄石等个自然村。

05吴,门额题匾:延陵衍派

莆田吴氏有吴兴和吴祭两个世系,两人谁是入莆始祖,志谱记载不一样,现仍存有争议。吴祭携族随王审知入闽,择居莆田灵岩山,后卜地黄石水南沈浦(钱坡),开垦屯田兴修水利。吴兴为避则天乱政,随父入闽,后定居莆田,居住在华岩山下洋西(洋西村),莆田至今还流传着吴兴斩蛟龙的故事

这个故事也为莆田留下许多地名,现莆田畅林村有条溪,就莆田四中附近那赤溪地名,源于龙血染红了下游的溪水,吴兴殉难后三日,人们在八里之外的泥沼中发现吴兴斩龙的大刀,就把这个地方叫做吴刀,即今天西天尾镇吴江村,蛟龙头被斩之后,随着溪流飘10余里,搁浅在岸边,人们把该处命名为流头,吴兴斩龙的地方,今在绶溪公园的泗华溪下游,潭深水清,人们称为吴公潭,潭南边有个地名叫吴公

拱辰上林村有一座吴兴纪念馆,仙游县龙华镇貂峰村也有一座明代吴氏宗祠,各地每年都在自己宗祠祖庙举行纪念活动,纪念吴氏先祖。

06李,门额题匾:陇西世第

李姓是九黎民族之一的氏族的族称,是李姓的始祖。李姓图腾由虎、木、子三部分组,李氏先后建立12个政权,称帝称王者60余人,这在中华姓氏上是少见的。时至今日,一提到姓氏,李姓的族人就会骄傲地说:我们和大唐皇帝是本家。按照人口数量排序,李姓是全国第一第二大姓。

但李姓在福建省和莆田市均不靠前,名列第六位,莆田李氏多为李渊后裔,进入莆仙又分为:白塘李、蔡王李、江口李、火德李等派系。

白塘李:唐游击将军李尚炅裔,避武氏乱,迁徙至莆田孝义里白塘(今涵江区白塘镇洋尾村),白塘湖赏秋月

蔡王李:唐高祖李渊叔父李蔚,唐代追封为蔡王。蔡王十世孙李欣,莆田城关后埭人。莆田之后埭、城厢等李姓皆其裔。

江口李:浙江余姚李氏,出自汉代李广,其后光州刺史李杞为避祸定居福建长溪(今尤溪),再后有李秉义,因事送管福建江口服役筑海堤,遂定居江口。

火德李:唐朝最后一个皇帝被朱全忠杀,其幼子李熙照岁余,由堂叔,浙东尉李开来带到福建邵武抚养成人。李熙照下传七世至李纲,其有裔孙李火德。

白塘湖公园

火德之后,子孙遍布海内外,台湾李氏家族,多为火德之后代。其下传第十一世,有李禄延裔孙一支迁入仙游东屏山。其二十三世,有海外华人首富李嘉诚。二十五世,有台湾李登辉。二十七世,有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

此外,莆田还有凤山李、莆禧李、湖山李、山坪李、龙洲李等派系。李氏目前分布在莆田五十多个街道、乡镇中。

07张,门额题匾:清河世第金銮家风百忍传家

张氏入闽始祖为梁国公张睦,长孙张濬因避世乱迁居仙游县城,相传晋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前,仙游就有一张、二傅、三茅、四顾之说,民间还有另一种东张、西傅、南茅、北顾的说法,张濬的后裔传遍仙游13个乡镇45个村落,为仙游张氏最大支系。

张睦有一个孙子张实,后迁徙今黄石镇横塘村。他的后裔衍传黄石沙堤、涵江埔尾、坂头、北高中沁、东峤赤岐,常太长基和南日岛、岐尾、洋埭、马洋等地,以及仙游县苦竹、香田里陈坑、枫亭、龙桂、广桥头等地

张氏衍传莆田派多支繁,或有曲江派,或有宝珠派,还有不少是其他支系,明清时期还有6支从惠安迁来仙游的枫亭兰友张、新街口张、园庄东坪张、岭北蒋宅张、内宅张和盖尾湖坂湖里张。

08蔡,门额题匾:济阳衍派

蔡氏入莆始于唐末,居于浙江钱塘的蔡用元辗转来到同安,后来也随着中原移民潮进入莆田,选择居住在仙游刺湖蕉溪(现枫亭)故蔡用元成了莆田蔡氏始祖。

蔡用元家族后代出了诸多宰相,尚书,发展成为当地望族家族,最突出的就是伯房的蔡襄家族和季房的蔡京家族。仅蔡襄一族中,仅进士就有23名,莆田蔡氏聚居最集中的城厢区东海镇,多是蔡襄第三个儿子蔡旻的后裔,占莆田蔡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堪称全市姓氏人口族居之最。而蔡京虽政声不好,但他对莆田的贡献无可非议。他关于修建木兰陂的奏疏,为莆阳水利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09王,门额题匾:太原巨族琅邪衍派三公槐树开闽传芳一甲梅花

王姓家族世居太原。为中国第一第二大姓,战国时期,分为太原与琅琊两个郡望,福建开闽王氏——王审知是属山东琅琊王派,初居漳州、泉州,大顺二年又占据福州、莆田。王姓入莆有三支。

1、莆田《王氏族谱》载:周灵王太子晋五十一世王居、王楷两兄弟,从福州迁入仙游县。居善化里(今仙游大济)。其后一支迁入莆田壶公山之麓。

2、《帽峰王氏族谱》载:由河南固始渡江入莆,始迁祖为王嫡麟。

3、本支王姓,先祖扬州真州人,明代初以入籍隶兴化卫,始为莆田人。

在莆田灵川东汾王氏宗祠堂有一副对联:三槐家声大汾山世泽长。联上句三槐指北宋王祜在庭院植三槐的故事,上联寓意莆田奎山王与太原王一脉相承。下联汾山就是现在的灵川东汾,讲的是王氏先祖王回的故事,世人用对联来歌颂,希望王回正直不阿的精神可以永传。

10刘,门额题匾:沛丰流芳

刘姓源流较复杂,刘邦统一天下后,分封诸王,赐姓宠臣,形成多个支派。主要有三大派系:汉武帝刘彻派系,称藜阁衍派;中山靖王刘胜派下(刘备),称彭城衍派;长沙王刘发派下(刘秀),称沛丰衍派

刘姓入闽始于晋永嘉之乱,刘姓入莆最早在唐代。泉州官职别驾的刘韶死后,他儿子刘友扶柩归宗,途经莆田时正值安史之乱,无法继续前行,其见莆田民风淳厚,便把父亲葬在兴教里碗窑山(今西天尾镇三山,年作为对台部队驻地),自己也定居涵江沙坂(今涵江区保尾)

西刘村复戒

刘友尊父亲刘韶为入莆始祖,其后裔称涵江刘。他的后裔登进士的有36人,曾有一门三秘监三尚书,若虚两代五进士的美誉。宋哲宗皇帝曾写诗称赞试问江南谁第一,无人不道涵江刘

明代倭寇横行,刘氏族人纷纷从保尾搬迁避难,开始分布在莆田城关和仙游度尾,榜头横汾等地区。如今,埭头镇刘姓人口最多,江口镇和南日岛次之。在江口镇刘氏族人聚居的西刘村,还有一座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刘公祠,下南洋富豪辈出。

除此之外,莆田还有诸多姓氏

杨、许、朱、郭、翁、

徐、方、谢、周、曾。

何、苏、余、唐、柯、

姚、胡、肖、戴、傅、

潘、叶、邱、严、魏、

彭、卢、邹、沈、宋、

欧、庄、卓、赵、梁、

阮、范、俞、詹、薛

由于篇幅有限无法一一介绍,同姓不一定同源,异性也有可能同宗。像莆田翁氏北宋年间有六兄弟分别改为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号称“六桂堂”

诸多百家姓汇集于莆田,又繁衍发展至全球各地,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莆仙的历史,不同的姓氏以宗族血缘为纽带、以文化交流为基础,共同建设莆田家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fengzx.com/xfsls/16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