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一事跑多窗”为“一窗办多事”,
为居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社区服务;创新志愿服务新模式,实现社区服务居民“零距离”;引进第三方机构,开展多元化服务,解决居民群众的操心事和烦心事。今年以来,西峰区按照“建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党员和群众共同家园”的工作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积极探索创新党建带群建为民服务新模式,突出党建与群团组织阵地共用、资源共享、机制共商、活动共办等方面深度融合,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社区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全方位、零距离、便捷化的服务。阵地建起来
打造为民服务“大家园”
12月10日,走进西峰区康寿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忙着为居民答疑解惑,社区居民有的在书屋里看书阅读,有的在康老苑里吹拉弹唱。“社区建成康美服务区、红色核心区、文化传承区,包括活动娱乐、学习教育、议事协商、疗养健身等多个功能室,给居民提供便民服务、综合文化服务和康老服务,极大满足了居民多方面需求。”康寿路社区党总支书记贾丽说,社区探索运行契约化特色服务项目,以信息化、专业化、自治化打造服务圈和生活圈,使服务触角全面延伸到辖区各类人群。居民在社区城市书吧看书绘画今年以来,西峰区秉持“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阵地最大化”的理念,18个社区打破原来行政化办公格局,进行提档升级。“换装”后的社区,实现了平方米以上办公场所、20人左右的专职工作队伍和1套便民服务机制,设置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居民歇脚室、网格员议事室、“一窗受理”窗口等功能室,为各类活动提供硬件保障。介子路社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科创空间在改善服务场所的过程中,西峰区坚持“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大幅压缩办公场所,在便民服务大厅只设一个开放式全科服务窗口,集中受理服务居民所有事项,后台分类进行办理,变“一事跑多窗”为“一窗办多事”。扩大活动场所,合理设置功能室,完善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和功能配置,提高功能室的使用效率,探索为民服务新路径。服务沉下去
共绘幸福社区“同心圆”
最近这段时间,合水东路社区丽景家园小区居民李有雄因为做了手术,行动不便,头发长了,却没法外出理发。家人找了多家美发店,可没人愿意上门服务。无奈之下,李有雄在社区网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