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村
这块神奇的土地
抓一把黄土就是触摸历史
吸一口空气就是品尝文化
本篇文章转自、、,在此表示深深滴感谢。
一颗小枣
将生态流村带到全世界人们的眼前
在流村小枣丰收的季节
满目翠绿的枣林里
累累红枣点缀
脚下青草如茵
或栗蘑满地
或青蔬满园
9月3日至10月8日
流村镇第二届昌平枣文化节
万亩枣林硕果累累
携亲人挚爱寻三五好友
作客生态流村
一起“枣”寻幸福
流村镇西峰山、漆园、王峪
这3个村是小枣产量大村
朴实善良的农户
不仅分量给得足足的
而且还会送一些蔬菜
小枣采摘价10元/斤
地头零售5元/斤
几百年前就出了名昌平物产之著名者有枣眼下,又到了枣成熟的季节,第二届昌平枣文化节在流村镇西峰山村拉开帷幕,吸引了不少游客来此体验采摘乐趣。
为什么小小一颗枣,如此受欢迎?因为这里盛产的枣,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狼儿峪的核桃,西峰山的枣,漆园的姑娘,瓦窑的小儿。”
西峰山小枣的种植历史悠久,年前就有记载。说起西峰山村小枣的由来,枣农时玉柱讲得头头是道。小枣是西峰山的特产,也因是北京西部盛产的名果,享誉全国。
据《光绪昌平州志物产篇》记载,昌平物产之著名者,有枣,产于西峰山、漆园、白羊城等地。《康熙昌平州志赋役志》等史料中也曾对西峰山小枣有过明确记载。
据村里的老人讲,打仗那些年,这些枣可立了大功,八路军的伤员很多都是靠贮存的枣补充气血的,只要一说是拿给八路军吃,乡亲们都毫不吝惜。
那时候,小孩长身体也离不开枣的滋养。将枣煮熟,枣肉与白面和在一起,摊成枣饼,最受孩子们欢迎。或是用细竹签将枣串起来,埋在刚烧过的灶膛灰里烧熟,拿出后放进杯子里,浇上开水,就是一杯又香又甜的枣茶,下地务农的乡亲们回来喝上一杯,精神抖擞。
家家栽植小枣树,发展致富奔小康。在西峰山村,有余户枣农,种植面积达余亩,有金丝小枣、尜枣、冬枣、骏枣、梨枣5个品种,年产小枣多万斤,每户年均增收1万多元。
用影像记录身边印象流村摄影大赛年第二届昌平区“印象·流村”
暨
第二届枣文化节摄影、 一、活动主题
围绕“印象·流村”——第二届枣文化节为主题。
二、作品要求
1、第二届昌平枣文节活动时间为年9月3日起至年10月8日止。
2、征集作品要符合“印象·流村”主题定位,内容健康向上,能够展现西峰山村自然风光、旅游风景、人文历史、休闲产业、经济生产、百姓生活等方面内容。
3、征集作品数量为每人10张以内,可单张照片,也可成组照片(每一组照片算1张照片,每一组照片4至6张),但不得对照片进行拼帖、挖补等加工,谢绝后期合成作品及反转片。(允许调整色阶、对比度、锐度、色温和裁剪处理)
4、 5、拍摄地点:昌平区流村镇西峰山村。
三、投稿方式
1、参赛作品格式为JPGE文件,2M以上,黑白、彩色不限。请将照片以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至cpliucun
. 2、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凡涉及知识产权所产生的法律纠纷、法律责任均由投稿人承担。流村镇对获奖作品有使用权。所有参赛作品不退稿。四、征集时间
年9月3日起至年10月8日止,评选结果定于年12月31日前在《昌平报》、《今日流村》予以公布。
五、奖项设置
本次征集到的作品将由昌平区第二届“印象·流村”暨第二届昌平枣文化节摄影、 摄影大赛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0名。 六、作品宣传
获奖入选作品将在《昌平报》、《今日流村》开辟专栏展示,部分作为流村镇机关、西峰山村文化墙进行展览。
七、联系方式
第二届昌平区“印象·流村”摄影、 联系人:张玉祥、马佳、李宁
联系
电子信箱:cpliucun
. 如果在你的身边,在咱昌平这块地界上,也有许多有意思的故事、难忘的人和事儿,都可以加南南好友,给南南投稿,或许下一篇内容就是你的故事O(∩_∩)O~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