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发生在资水流域的特大洪灾即将成为历史。面对这场来势异常凶猛波及面广的灾难,桃江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许多共产党人舍小家为大家,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赢得了群众的点赞。在这个群体中,有这样一群80后90后的年轻党组织负责人,他们不甘落后,用智慧和心血凝聚成坚不可摧的战洪堡垒,在抗洪一线凸显了共产党人的“本色”,值得为他们点赞!
31岁女支书,群众利益摆第一
今年31岁的王熙,是浮邱山乡金盆村刚刚上任的村支书,同时,她还是一位尚在哺乳期的新妈妈。在今年的换届选举中,她当选村支书。没想到,上任不到一个月,就遇上了特大洪水的严峻考验!
6月30日早6点,突如其来的大水将王熙的家中淹没,她立马意识到洪灾来临了。这时,作为一个尚在哺乳期的妈妈,她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去避灾,而是要担负起一个村支书的职责,她需要立即掌握全村的受灾情况。于是,她将婆婆和只有三个月大的婴儿简单地安置到二楼后,立即召集村上的党员和干部,进行简短的党员后,她带头分组各家各户巡查。再次回到家中的时候,已是中午,水已经没过了她的膝盖,来不及转移自家的物资,快速地给小孩喂完奶水,她又淌进深水走出家门。
6月30日晚10点,王熙接到通知,低洼地带有一对老夫妇,但因为担心家里的猪和饲料,不肯转移。王熙首先组织所有在场的村干部、乡驻村干部,将他家的猪赶到了相对地势稍高的地方,并用土装袋,将所有的出入口全部堵住,形成简单的防洪栏,并一直留着人员守护在他的家中,确保老夫妇的安全。到凌晨5点多时,水越来越深,已经到了胸口,眼看着家里养的猪全都要淹死,老夫妇就一直泡在猪尿水混杂的水中,干着急却不肯转移。情况危急。王熙赶紧再次组织人员将他家的猪全部转移,让老人放心后才安全转移。
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王熙已经筋疲力尽了,加上长时间猪尿水的浸泡,病魔也向她袭来,她开始感冒发烧。身体虽然跟不上,但意念还在支撑。村中还有很多人需要转移,到处骨干山塘的垮塌需要她去掌握情况,公路堵塞需要她去组织疏通,船和车辆都无法进入,救灾物资下来了,受灾的村民在等着派送……叫苦叫累都没用,作为党的最基层“堡垒”的负责人,再弱的女子也是用特殊材料做的。王熙做到了。
80后党委书记,抗洪一线敢担当
6月29日,桃江暴雨来袭。至7月1日,牛田镇的降雨量达到mm,是全县降雨量最大的乡镇,汛情非常严重。作为牛田镇的“当家人”,虽然是“80后”,但是蔡亮一点也不犹豫,相反他比同龄人还要多份沉着冷静,少份心浮气躁。在组织全镇党员干部抗洪抢险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他果敢智慧,有条不紊的部署和安排,让“堡垒”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6月30日晚23点,蔡亮接到镇长汇报三塘湾村险情电话后,当机立断决定对濑溪河周边群众进行紧急转移。他一边向上级汇报险情,一边科学调度指挥,将全镇机关干部、三塘湾村组干部、党员分为群众转移、群众安置、秩序维护、现场处置、后勤保障、灾情核查统计、舆情信息等7个工作小组,全面加入到抗洪抢险中来。至7月1日零点40分,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沿河低洼地段的群众全部被安全转移。到目前为止,牛田镇没有出现过群众伤亡的情况,最大程度的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90后最美支书,关键时刻不退缩
蒋立军是武潭镇勤靶田村新任村支书,6月30号上午,他接到该村一位大妈的“我孙子在二中读书,现在还困在学校,请支书想办法帮我把我孙子接回来。”接到群众求救的电话后,蒋立军立即组织党员干部前去救援。然而,去往桃江二中的路已经被洪水堵死了,怎么办?他一边与鲊埠政府联系请求援助,一边多方联系朋友同学帮助。不知道学生所在的班级,他就一个个班级去问,10多个学生被安全接回。可回到停车地点时,由于洪水上涨太快,自己的车被淹无法启动,如果不及时把车拖出来车子就有报废的危险。关键时刻他仍然第一时间联系车辆把学生一个一个安全护送回家。
送完学生后,已是晚上11点,该村84岁的蒋奶奶一家还是不愿意撤离,这已经是村干部第四次上门做其思想工作了。蒋奶奶一家房屋建在陡坡旁,接连的暴雨,山体极有可能造成滑坡,必须紧急撤离。蒋立军于是再次赶到蒋奶奶家中,在实在无法说服老人家的情况下,蒋立军“强行”将老人转移至安全地带。大约两个小时后,蒋奶奶家后山发生山体滑坡,将她家的一栋杂物压垮。她的孙媳妇说,这次搭帮蒋支书态度强硬,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越是在困难时期,我们越要让群众知道有党组织在;越是在关键时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必须挺身而出。”这是一名“90”后最美村支书的心声。
90后回乡副乡长拖着身孕战洪魔
谭慧君,女,年4月出生,株洲市茶陵人。中共党员,年7月经湖南省公务员考试,考录到离家公里远的鲊埠回族乡工作,现任桃江县鲊埠回族乡副乡长。自年参加工作以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视鲊埠为家,将责任与担当牢牢地扛在柔弱的肩上。尤其在年6月30日的抗洪抢险中,怀孕5个月的她,仍然以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奋战一线38小时,用行动实践“鲊埠是家”的诺言。
▲图为谭慧君(右黄衣者)转移重病群众
年6月29日始,持续性的强降雨导致资江水位骤升,严重威胁居住在资江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谭慧君第一时间奔赴所驻村——位于资江边上的陶公庙,紧急组建以驻村干部、村支“两委”成员、党员组长为主的应急小分队,随时投入抗洪抢险。30日凌晨5点,资江水位达54米,已超出正常水位……米,河水漫堤,鲊埠社区告急。政府机关所有男青年赶赴受灾最严重的鲊埠社区紧急转移群众。此时暴雨仍未停,上游开始泄洪,水位上涨极快。早上6点,陶公庙村告急,水已漫过部分地势低洼的群众家,而雨并没有减小的趋势。谭慧君立刻将情况汇报乡指挥部,请求人手支援,随后立即要求应急小分队,紧急租用民用船只,迅速转移河边群众。上午9点,陶公庙村入口全部被洪水淹没,整个村被水分成三片,道路多处淹水,形势十分严峻,谭慧君利用村委办公室广播,号召广大党员群众加入到救援队伍中来。她与党员干部一起,面对留守在家中不愿意转移的老人,在洪水中淌过一遍又一遍,一家一户上门做思想工作。截至到30日晚上8点,安置转移群众近余人。
7月1日下午3时,身怀六甲的谭慧君已经陶公庙群众安置点待了整整35个小时。而此时,年近70岁的灾民张运桃出现了紧急情况。在安置点张建军家中,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病的张运桃突然手脚抽搐,浑身颤抖,不到5分钟,人瘫在凳子上,几乎快要失去意识,情况非常危急。当机立断,谭慧君立即组织在场的党员干部紧急行动,通知就近船只,靠岸接送,同时电话联系乡卫生院,仅仅15分钟,谭慧君与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合力,在第一时间挽回了张运桃生命。
一个个感人故事从她笔中传播出去,这是她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这也将成为她生命的印记,成为鲊埠精神的印记。
第一书记李鹏:洪水中的守护者
6月30日,天刚亮,县委组织部干部、驻浮邱山乡西峰寺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李鹏就驱车前往西峰寺村。此时,桃江城区已多处被淹且封路,其中就包括去西峰寺村的必经之道。村里的山塘水库水位有没有超限?住在危房里的群众是否出现危险?这些都牵动着李鹏的心。到处受阻,经过一波三折,李鹏终于绕远路到达了西峰寺村。
到村后,李鹏迅速与乡、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员对全村的危房户进行走访,详细了解各危房目前的状况,向他们宣传防汛知识,并反复交代注意事项。在郭弥生户,因郭老独居且年老体弱,李鹏反复交代其邻居,请他们帮忙不间断观察房屋情况,有状况及时报告。
6月30日晚8点,暴雨持续加大。经常观看新闻的李鹏知道,许多危房倒塌事故都发生在晚间。情急之下,他果断带队去还没有转移的两户土坯危房户家中,准备帮他们进行转移。赶到郭弥生家后,李鹏告知郭老要立即转移的事。可郭老觉得太麻烦,不想折腾,始终不同意转移。于是,李鹏开始耐心的劝导老人,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知他不转移的危险有多大,逐步引导他接受必须转移的现实。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沟通,老人终于同意转移。于是,工作队员们将郭老安置在其邻居家里。与此同时,工作队员联系到了郭老的女儿。等其女儿一家赶到后,李鹏又细致的交代他们要照顾好老人转移期间的饮食起居。安置好老人后,李鹏终于松了一口气。
大雨仍然在下,李鹏不敢停歇半步。他立即赶到了另一户危房户胡立坤家中。这是一个七口之家,老的已是85岁,四个小孩子中小的只有六七岁。然而,胡立坤家的附近没有可以安置的地点,这下可急坏了李鹏。他立即与工作队员商量对策,同时向胡立坤一家了解相关情况。当他得知一公里外有其兄弟的房屋后,李鹏迅速组织工作队员一起护送这家人转移。在满是泥泞的道路上,李鹏和队员们冒着大雨,扶的扶、背的背,将一家老小安全送至其兄弟的家里。等安置完,已经是晚上10点多。此时,李鹏仍然不敢休息。他时刻乌鲁木齐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