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报点赞西峰村大洋西峰高山遗

村庄名片:

西峰村为革命老区,隶属大洋镇。由木瓜坑、西峰、小南、生姜田、田爿5个自然村组成,村委会驻地木瓜坑。户,人。耕地亩,原主产水稻,现主种茭白;林地亩,以松、杉、柳杉为主。

一村接温处,风情殊不同

如果说大洋是缙云的西藏,那么地处缙云东南最顶端大凤尖下、隶属大洋镇、与永嘉接壤的西峰村毫无疑问是缙云的芒康了。无论从西峰的哪个自然村出发,往东南一到三里,就是温州永嘉属地。因此,自古而今,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深受温州的影响。村民多与温州通婚、通语言、通建筑风格,婚丧嫁娶、待人接物、风土人情、生活饮食习惯与一山之隔的温州永嘉人更是别无二致。如今,行走村中,仍能看到许多独特的边界文化符号,感受到独特的边界文化魅力。

年秋,中央军委派陈文杰到永嘉楠溪江一带,永嘉、青田、缙云、仙居结合部播散革命火种,开展武装斗争。受其影响,木瓜坑成立了游击队,成为全县最早的三支游击队之一。年5月成立红十三军后,整编为红十三军第一团第一营第三连,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缙云其他地方的古民居是封闭式四合院,中央围有一个正方形道坛,用以通风采光,开展祭祀、宗教活动,通常还放置有终年蓄水的大水缸等,以备灭火紧急之需;外墙则常建有能起到防火隔离作用的风火马头墙。而西峰村的旧民居,虽然也是土木结构二层楼,却是一字排开,为典型的温州直坛式。每幢3、5间,7、8间不等,房前留有一大块空地,作为祭祀神灵、祖先的道教场所,同时起着防止火灾蔓延的作用。在木构件的衔接与紧固方面,缙云其他地方的古建筑通常采用俗称“雨伞栓”的木榫起铰接作用,而西峰村的古民居则采用温州特色的直榫穿透交叠牵制方式。全村房屋基本一致朝南,形成规格相近、格调相同的排屋,却不见高耸的马头墙,显得整齐而朴素。

因居住在偏远山区,过去交通落后,西峰及相邻的永嘉村民,除食盐需向外采购,其他生活必需品似乎都能自产。自给有余的时令菜蔬,保鲜困难,投售无门,因此,聪明的山里人采用晒干、腌制方式予以保存,既充分利用了资源,还由此开发出一系列颇具地方特色的风味菜肴“十八干”。所谓“十八干”,就是金针干、南瓜干、豇豆干、芋头咸、萝卜丝等十八种蔬菜晒成的干菜。这些普通干菜,不但要历经繁复的晒制程序,费时费力,还倾注了农人许多心血,寄托有他们的美好愿望。

五村联合体,和睦如一家

年行政村调整,原西峰行政村和木瓜坑行政村及各自所辖自然村合并为新西峰村。

木瓜坑,清一色王姓。据介绍,村名原为马不过坑、马过坑。始祖光贤公官至总兵驻守南京,解甲归隐后骑马东访,途经距另一王姓宗亲聚居地木栗10余里一洼地,遇一宽不过丈的清浅溪坑,坐骑死活不肯过坑,故而下马细察。但见此处三面环山,朝阳开阔,水草丰美,东有山岭草木葱茏如青丝,北有葛藤山直插云天,西面山岭高耸如大黄牯肩峰,小溪坑自北而南,从一块形似雄狮的巨石前潺潺流过。顿生定居之念,遂引马过溪。戏言道:“马过坑矣!”后取谐音木瓜坑,暗含派分木栗之纪念意义。县内也有民俗专家认为当地多贴梗海棠,其果俗称木瓜而名。

小南,海拔米,为缙云海拔第二高自然村,东南西三面均与永嘉接壤。多傅姓,始迁祖上林公于康熙年间由福建上杭来缙,定居小南后其叔兴霄公、兴齐公也自闽迁缙。因村庄朝西南偏西,仅少部分朝南而名“少南”,因方言少小谐音而名小南。

西峰,海拔米,光绪《缙云县志》称“西俸”。村民多陈、周姓。据小南《傅氏宗谱》载,迁居缙云途中,上林公偶遇一陈姓同伴,雇请其挑担行囊,因情投意合,遂撮土为香义结金兰,并将其安置在距小南东北2里之遥的西峰,是为西峰陈氏始祖。后有周姓男子入赘西峰陈氏为婿,嗣后有裔孙恢复周姓。

生姜田,原名三角田。因有一田受地势所限呈三角形,俗称“三角田”,村以田名,后以方言谐音讹传为今名。村民多杨姓。

田爿,海拔米,周姓。东西南三面与永嘉接壤。

得益于醇厚民风,西峰至今保留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传统,各自然村友好相处亲如一家。

农商存矛盾,化解有良方

许是兼备了缙云人的朴实厚道与温州人的精明能干,西峰人向来勤劳俭朴又很有经济头脑。

年轻村民大多外出经商。在家务农的村民也一改背朝黄土面朝天,土里刨食旧貌,10多年前,就看准消费者信赖高山蔬菜之心理,一边把水田全部改种茭白,旱地种植甜玉米、大豆等经济价值高的瓜果蔬菜,一边组建农业生产合作社,架通产销桥梁,多年来,仅茭白一项,全村年收入就稳定在万元左右。

近年来,外出务工者逐年增多,家庭农耕重担落在力不从心的留守老人肩上,土地有抛荒可能。另一方面农业形势逐年看好,合作社社员或种粮户则苦于自家土地面积有限,难以扩大生产规模。为此,村两委果断推出商业化的“委托备耕”制度纾解这一日益突出的矛盾。在土地权属不变,且是农民自愿前提下,鼓励农民以无偿或有偿模式,将土地委托流转给合作社社员或留守种粮的农民经营,最终实现土地不荒、权属不变“两放心”,利益均沾“两满意”双赢目的。

曾获得过县文明村、县优秀党支部、县农业生产模范集体等荣誉的西峰村,正如大凤尖下一颗璀璨而低调的遗珠,隐约闪现光华。

本文转自:缙云报

图文作者:项小六

项小六

赞赏

长按







































郑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fengzx.com/xfsfc/7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