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孟俊甫传记

孟俊甫传记

作者:严富余

惩治邪恶

孟骏甫(—),陕西省华阴市王道一村人。弟兄五人,排行为三。解放华山侦察班班长,八勇士之一,荣获智取华山英雄称号。少时,追随本村长者习武,体派魁梧,身体强健。性情耿直,待人真诚。行侠仗义,嫉恶如仇。军阀混战期间,村上驻军,欺男霸女,胡作非为。驻军连长,袒护部属,视老百姓怨声而不顾。孟骏甫等义愤填膺,密谋将其护兵投井溺亡。连长四处缉捕,孟骏甫潜逃河南,投奔胡景翼军营大哥孟振海处。

此时,孟振海为国民二军军长胡景翼的马弁连长。经孟振海介绍,孟俊甫进入胡部军官训练班学习。年胡将军因病逝于河南督军任上,国葬于华山脚下,吊唁月余,场面甚为壮观。安葬期间,孟振海将其弟介绍与胡景翼之弟胡景通、胡景铎。在河南呆了10年之后,回家为父脱三十年服。不久,孟俊甫与其侄孟立臣(孟振海之子)追随胡景通、胡景铎兄弟入陕北榆林国民党二十二军骑六师部。年孟俊甫升任为骑兵连连长。

投身革命

年10月,胡景铎(胡老六)受到习仲勋的感化,与兄胡景通(胡老五)分道扬镳,投奔革命,发动榆林横山起义。起义时,孟俊甫部属为骨干力量。因起义机密泄露,随机决定起义时间提前。孟俊甫部未接到通知,伺机等待。意图暴露后,被反对起义的胡景通(胡老五,于1949年起义)部下裹挟着调防榆林城。途中,孟俊甫感觉到形势不妙,如果到了榆林城,他们叔侄两人必死无疑。于是,悄悄地偷了两匹军骡,与侄子孟立臣绕道宁夏,从兰州回到了老家。

年冬,国民党大势已去。胡宗南下令加强地方自卫反击力量,各地组织自卫部队抵抗,以延缓全国的解放进程。孟俊甫一直想东山再起,重新投入革命,利用这个机会,便让侄子孟立臣通过其父孟振海当初的老关系,多方沟通,与国民党新编第二旅第二团取得联系,该团团部驻扎在临潼,同意在华阴组建一个营的兵力。从国民党陕西省政府拿到了组建部队的批文后,并领回多斤小麦多套军服。委任孟俊甫为营长,孟俊甫即令孟立臣、徐志林、项英杰等联系骑六师旧部,招兵买马,到年春,共招兵余名。任命马志列为副营长、孟立臣为营部副官,徐志林、项英杰、李志才、王彬分别为一、二、三连和机枪连连长,部队驻扎在太华街道办事处上洼村。部队代号为“长城部队”。

年2月,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大荔军分区成立。原骑六师后勤部长范志霙、参谋秦悦文分别任大荔军分区的供给部长和参谋长。原骑六师不少下层官兵也在大荔军分区部队工作。孟俊甫既派连长项英杰与范志霙、秦悦文及军分区负责人联系。大荔军分区司令员杨拯民接见了项英杰,向项英杰表示热烈欢迎。同时,杨拯民要求,部队不要来大荔,留在华阴更好,为解放军作内应,以便更好地发挥作用。并向该营布置了三项任务:一稳定发展力量;二为大荔军分区部队将来渡渭河准备船只,并将船只集中于阳村、八甲、三河口三个渡口;三在人民解放军解放华阴时,监视敌军,防止敌军烧杀抢掠。从此,国民党长城部队就成了共产党的地下武装了。

维护治安

此后,征得大荔军分区同意,利用旧关系,与从大荔逃往华阴的国民党陕西保安第六旅第三支队取得联系,被编为两个中队,分别安插进两个大队。孟骏甫任一大队二中队队长,徐志林任二大队二中队队长。第三支队撤出渭河防线,进驻华岳庙。支队长杨蔚清见势不妙,坚决辞职不干了。韩子佩派副旅长姜秉公兼任第三支队支队长。姜秉公见部队大部分是华阴当地人,人心不稳,不易掌控,十分害怕,暗中带着他的警卫排从瓮峪向南逃窜。三支队由副支队长张吉林率领,其实权已被孟俊甫掌握。

年5月上旬,解放大军眼看迫近,孟俊甫派人与另一支地下武装华阴警察局的领导人施俊峰取得联系,协商划定防区,保证华阴解放时秩序不乱。

5月19日,与大荔军分区联络的项英杰送来情报,说解放军已在大荔阳村及三河口集结,准备渡河。孟俊甫下令部队骨干,随时准备迎接人民解放军,监视敌军,防止敌军狗急跳墙,烧杀破坏。保六旅一、二支队从三河口撤往华岳庙,准备放抢,由于孟俊甫部坐镇,未能得逞。遂分别逃往潼关县城和瓮峪。

率部举义

孟俊甫久经战斗,对军事极为内行。调动人马,出谋划策,十分老练,三支队上下无人不服。又有徐志林和孟立臣两个得力助手,起义工作,组织得井井有序。

保六旅第四支队与三支队同驻军于华岳庙,孟俊甫有意拉近关系,意为策反四支队。四支队迫于三支队的震慑,为逃跑方便,趁机从华岳庙逃往孟塬冯家村。孟俊甫为了拉拢说服第四支队起义,率部尾随其四支队之后,驻扎于遆家村。遆家村与冯家村相邻,联络、策反四支队的工作较为方便。经过多次商榷,四支队长孙公举同意孟俊甫的建议,愿意与其一同起义。不料,解放军已过渭河,向县城挺近,四支队下属部分官员惊恐万状,迷途不返,架起队长孙公举逃奔潼关太要一带。

5月21日,情况紧急,全力以赴,稳定思想,巩固队伍,做好起义的准备工作。同时,孟俊甫安排亲信,暗中监视队里的反动分子,如若有意,立即采取措施。在此紧急关头,项英杰从县城赶来,传达杨司令指示,邀请孟俊甫立即赶往县城,共同见证华阴县和平解放之大喜。同时,商议举义相关事宜。

事急,孟俊甫立刻从县城返回,紧急召集分队长以上军官开会。路东总队侦察参谋刘吉尧率领侦察班也到了三支队,宣读了起义优待政策。军官们听了后,再无异议,一致同意起义,孟俊甫立即宣布起义,按照杨司令的指示,将部队开往县城附近的小涨村。

到达小涨村后,路东总队总队长马华亭、政委王生荣、政治处主任邓远等接见了起义官兵。翌日,起义队伍开进县城西关,接受整顿、改编。将超编的军官送往大荔军分区学习。遣送了部分老弱病残者和政治上不稳定分子,其余多人改编为路东总队新兵连,孟俊甫任副连长。部队开往华山脚下,协助主力军围困、监视华山之敌。

年5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荔军分区路东总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华阴县城,军分区司令员杨拯民派人用军骡,把孟俊甫从部队驻地孟塬迪家披红戴花地接进县城,这是他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

上山劝降

5月上旬,人民解放军准备渡渭河的风声愈来愈紧,韩子佩认为大势已去,不是解放军的对手。于是,派亲信暗中将一些物资、弹药偷运上华山,企图逃向华山做垂死挣扎。5月20日,韩子佩率关仕珍的特务营一百二十余人仓皇逃上华山。

华阴已经和平解放了,逃上华山的韩子佩却给华阴的解放留下了一条尾巴。路东总队委派孟俊甫和韩子佩的原副官张道远(元)上山劝降。刚到青柯坪,韩子佩接到电话就命令把二人杀掉。张道远被枪杀,孟俊甫因人际关系暂留性命,囚禁时翻窗逃脱。孟不敢从原路返回,害怕追杀。选择翻越仙峪,从仙峪出逃至县城,报告劝降过程。

张道远(-),名浚川,字道源,陕西子洲马岔人。此人主持公道,性格耿直,说一不二,善结交朋友。韩子佩担任绥榆保安十二团团长,张道远任团副。张道远和韩子佩是拜把子弟兄,比韩子佩年长,韩子佩也比较尊敬他。张道远看不惯韩子佩的飞扬跋扈,借故离开韩子佩回家。子洲县首届常驻参议员,参与人民政权的建设工作。

年他闲居西安,听说韩子佩盘踞华山与人民为敌之事,他请缨劝降,认定凭他和韩子佩的交情,可以说服韩子佩放下武器。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荔军分区、渭南军分区联合司令部领导权衡利弊,答应了张道远的请求。5月底,孟俊甫随同张道远带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和当时大荔地委书记刘文蔚的书信,上山劝降。刘文蔚是中共党员,神木人,和韩子佩是同学,也有过交往。

张道远和孟俊甫到了华阴县委,华阴县委派人把张道远和孟俊甫送到华山峪口。俩人步行过五里关,到沙萝坪,恰好驻守此地的是韩子佩的部下关仕珍营长。关营长与张道远有私怨。在西安,一次张道远和韩子佩聚会饮酒,酒宴上,韩子佩谈到想提升关营长,征求张意见,张道远说关营长心术不正,不可重用。此话恰好被关仕珍听到,于是怀恨在心,此时正是泄愤的好时机。上华山劝降,第一关遇上了仇人关仕珍,他感知凶多吉少,小心提防,终未逃出魔爪。关仕珍和张道远言语不投,寥寥数语,就将其关押在青柯坪上。请示韩子佩后,另其就地枪决。正合关仕珍意图,当晚,命令部下将张道元诱上北峰杀害,尸首丢入华山北峰的峡谷里。

智取华山

多次劝降不成,要迅速解放华山,看来还得另想办法。一天晚上,在华阴县城东城门楼上,路东总队政委王生荣与孟俊甫散步探讨解放华山时,问孟俊甫:“登上华山是否还有其他的路径?”孟俊甫说:“据老人说,华山曾经有一批宝贝被盗,道人发觉后,立即派人去追,但追到峪外也没有盗贼逃跑的踪影和信息。看来盗贼没有走正道,那是怎么逃走的呢。没人能说得清,猜测上华山可能还有其他路径。”孟又说:“当地也有人从黄甫峪小路偷偷上山挖药材,华山的道士禁止采药,挖药材的人一般都是在阴雨天偷着上山,究竟谁都上去过,几乎没人知道。”

根据孟俊甫提供的线索,打开了解放华山的思路。路东总队领导决定,临时组织一个侦察班,侦察班选调十人,由新兵连副连长孟俊甫任班长,侦察参谋刘吉尧任副班长,带领侦察班寻找这条鲜为人知的登山捷径。经过几天的侦察、调查,得知住在黄甫峪猩猩沟里的王银生父子,以采药为生,祖辈生活于此,熟悉这里的山尖沟壑。侦察班请王银生为向导,王银生军人出身,欣然答应为向导,重新探寻昔日九死一生的天险。

孟俊甫是华阴本地人,熟悉华阴的风土人情,熟悉华山的自然环境,自幼常上山砍柴。虽然已经45岁,翻山越涧麻利如梭。他出谋划策,决定大事。刘吉尧,年轻有为,智勇双全,是老牌侦察排长,主要带领士兵作战。两人相得益彰,密切配合,增强侦察班的战斗力。

年6月13日,侦察班从王银生家出发前,留三位战士在家守候接应,七名战士加上王银生共八人上山,经过一天一夜的艰难跋涉,终于摸到了北峰下面。侦察班本来的任务是探索一条袭击华山的道路,但,此时已是深夜,要从原路退回,显然已不可能。而要等到天明则更危险,侦察班和向导八人就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孟俊甫劝降时已了解到北峰上的守敌情况。敌人并无斗志,且人数不多,只有二十来个。孟俊甫坚信,趁着夜色,侦察班一定能拿下北峰。大家一鼓作气,一瞬间,二十来个敌人糊里糊涂地就缴枪投降了。

6月14日凌晨,北峰解放了。解放华山的战斗实际上就到此为止,整个战斗中仅在冲进北峰时打了一枪,击毙了一名欲反抗的敌人。在孟骏甫的震慑、说服下,北峰以下千尺幢、青柯坪、莎萝坪的敌人纷纷投降缴械。派道士将信息很快送到玉泉院守军。6月15日,路东总队总队长马华亭和政治部主任邓远,率增援部队赶到北峰,邓远代表军分区到西峰与韩子佩谈判。6月17日达成投降协议。两天后,韩子佩率西峰残部50余人到北峰投降。

年6月下旬,路东总队在向西北野战军司令部汇报解放华山的报告中,记述着“侦察班”在“新兵连副连长孟俊甫、侦察参谋刘吉尧的带领下”解放北峰和韩子佩接受条件投降的全过程(此原件现保存在中国军事档案馆)。

孝敬母亲

华山解放后,孟俊甫以此为荣,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大荔军分区安排他到大荔军分区工作,担任第三科副科长。母亲年迈,原配妻子离世,续弦小媳和两小儿子长期患病,无法赴任。娇妻憨子,常常因家庭矛盾不和。他在家还能少些吵扰,他一离家,时不时都有一些纷争。思前想后,干脆留在家里,侍奉母亲,悉心尽孝。同时照料小媳幼儿。部队移驻大荔,大家都随部队走了,唯他待在家里未能上任。部队首长对他没法,干脆给他放了长假。杨拯民、马华亭派人屡屡促催,孟却无法脱身。部队只好对他按照自动离队处理。

母亲亡故后,家庭情景每况愈下。两个儿子均患软骨病,肌肉萎缩,四肢变形,未能直立,先后夭折。在外干事几十年,多少也算王道村的人物,为母释服立碑也无可厚非。可是,碑子刻好后,身心备受摧残,家庭劫难。碑石一直搁在家里,没有立碑机会。直死也未实现立碑夙愿,碑石躺卧在家七旬有余。

信守若言

年7月3日,《群众日报》发表智取北峰的报道时,侦察班的领导人就成了刘吉尧一个人了。孟情绪消极,急流勇退的思想由此产生。但不管从哪个方面说,都无损于他正直、淡泊的真正英雄的本色。这就是歪曲《智取华山》历史的最初,如果没有此,也可能没有后面的一切。所以说,《群众日报》是陷害孟骏甫的罪魁祸首。

解放初,王道村隶属华西乡管辖,乡公所设在西王村王达生家里,乡上公务人员只有两人,一位乡长郭稳厚,一位文书柴某。孟俊甫女儿,天资聪敏,美丽端庄。柴某一眼看上,差村主任提亲。孟俊甫对村主任说:“女儿已许配人家,不能食言。无言无故的拒绝亲家,以后怎么在世上做人呢。”孟俊甫一番真诚的表白说得很清楚,村主任无言以对,只好悻悻而归。但,柴某觉得丢了人,闷闷不乐,心怀憎恨。从此,孟俊甫给自己在日后的生活道路上,埋下了致命的祸根。

命运多舛

孟骏甫担任生产队饲养员期间,一头牛病死了。本来,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人都死尼,还不要说生畜。却有人以此说事,告诉工作组:“孟骏甫说,不是我,你们还想吃牛肉呢。”分明这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因嫉妒而有意陷害他。工作组不分青红皂白,信假为真,借孟骏甫做戏,说他:“有意致死耕牛,破坏生产。”别有用心者,又告诉工作组:“孟骏甫说,社会还黑暗着呢,冯玉祥点着灯敢见蒋介石,现在,谁还敢点灯见毛泽东。”栽赃陷害孟骏甫是反革命。因这两件事,柴某觉得火候已到,说:“给怂把帽子戴上”就这样,孟骏甫成了“名副其实”的“四类分子”。

那个时候,谁还敢犟辨,没有申辩的机会,说你是啥你就是啥。古语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从此,孟俊甫戴着高帽子整天扫巷,窜村游行,大会小会批判。批判会上,被反对派打得“哇哇”直叫。有良知的村民看了,无不噙着泪花,暗中叫屈。

含冤离世

年4月26日,是日,枪毙王炳西。翌日,公安局来人说,下一次枪毙人数可观,催要孟骏甫的材料,材料准备好后就枪毙。材料就差一个谈话记录。驻村工作组组长张明,派民兵连长叫孟俊甫。此时,孟骏甫已经吓得走不了路了。儿子孟立恒背着父亲,走到斜对面严家祠堂门口,半卧在架子车上。工作组与其谈话,做了笔录。晚上,正直而同情孟俊甫遭遇的村干部,对孟俊甫说,与其这样受辱还不如吊死算了。第二天清早,孟立恒到民兵连长家来说:“我大死了。”工作组张明对民兵连长说:“你到他家看一下是怎么死的。”民兵连长到孟俊甫家,看到孟骏甫已经把衣服穿好了,躺在门板上,面上盖着苫脸纸。现场查看确认,孟俊甫是在后门管子上绑绳上吊死亡的。民兵连长将此情况汇报于工作组,工作组张明,立即用毛笔在白纸上横书“立即枪毙孟骏甫”几个大字,挂在大队部门前,召开批判大会。张在大会上声讨:“孟骏甫自绝于党,自绝于人民。”警告孟俊甫家人:“不准披麻戴孝,不准举行丧葬仪式,不准用龙杠抬丧,不准在耕地里葬埋。”

巷党邻居,没人敢帮忙理睬。夜深人静,寒风料峭,儿孙们趁着夜色的掩护,用架子车拉着棺木,将父亲草草葬埋于土崖下。

活在世上,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屈辱与煎熬。落入阴间,还要被诅咒和批判。古语云:人死为大。死了,也没有变大,仍然要承受羞辱。一代英雄,带着冤屈和愤恨离开了人世,带着“帽子”入棺。

艰难平反

年,开始为老干部平反。后辈儿孙申请,提供相关材料上交组织,经过组织调查核实,一切完好无缺。村委会疑有异议,平反杳无音信。家属继续寻找刘吉尧,刘吉尧寻找陕西省委,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之后,通过关系找到中央统战部,中央统战部亲自下达命令,强行要求平反,这已经是年的12月了。陕西省统战部,责令渭南地委立即为孟俊甫平反。此时,迷茫的顽固分子,依然认为孟俊甫是反革命,阻挠平反。

渭南地委书记杜鲁公气急败坏,情急之下,亲自坐到华阴县委办公室。对华阴县委说:“你们不平反,我就不走。”强迫华阴县委,立即为华山乡党委打电话,无论无何,今天必须为孟俊甫平反。华山乡党委来到王道一村,要求王道一村支部,连黑干晚召开两委会,专题为孟俊甫平反。逐级将平反材料送到杜鲁公手里后,杜鲁公才甩袖离开。

编者按:虽然为孟俊甫平反了,但,留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印象,他至多是一个国民党军队的起义投诚人员,解放华山八勇士之一,是一个群体中的可有可无的人物。人们记着侦察小分队的副队长刘吉尧,记着带路攀越奇峰险壑的农民王银生,却很少有人能记着他。在有些纪念文章和活动中,甚至依然沿袭着年之前的历史,不经意间缺失了他的名字。

年清明,在孟俊甫孙子孟凡墩的带领下,来到柳叶河西岸土崖上,查看了安葬孟俊甫的墓地,埝堎上没有坟头,只有一丛丛的槐树苗。在槐树苗根处,用砖块压着一张洁白的纸钱,标志着孟俊甫的墓穴所在。无论那位吊唁者到此,无不为之慨叹、惋惜,这就是英雄的归宿处?

孟骏甫家族辈系表

父辈

同辈

子辈

孙辈

重孙被

曾孙

玄孙

长子:卓

长子:都仓

理论

次子:西仓

次子:登科

子:卫平

长子:毕恒

长子:拴墩

次子:兴墩

次子:毕发

夭折

三子:毕朝

夭折

长子:高学

次子:念学

子:培元

战峰

武生

长子:占军

次子:军全

武民

子:战营

参考书目:《华阴县志》《华阴历史上的帝王将相》《华阴百名历史人物》《智取华山》《王生荣的回忆录》《华岳风云》

张道元(-)烈士,名浚川,字道源,陕西子洲马岔人。

年生,家中颇有田产。此人主持公道,性格耿直,说一不二,爱结交朋友,和陕某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先生是世交。他曾在井岳秀部下任过连长,人称“老连长”。年曾任何绍南保安二中队队长,年2月29日王震将军驱逐何绍南后,韩子佩担任绥榆保安十二团团长,张道元任团副。张道元和韩子佩是拜把子弟兄,比韩子佩的年龄大,韩子佩也比较尊敬他。张道元看不惯韩子佩的飞扬跋扈,又受李鼎铭的影响,所以在子洲建县前一年,借故离开韩子佩,回了家。年子洲县首届参议会上,他被选为常驻参议员,参与人民政权的建设工作。[1]

年他闲居西安,在保六旅任副官,领一份军饷,并已起义。听说韩子佩盘踞华山与人民为敌之事,他认为大局已定,共产党必胜,凭他和韩子佩的交情,可以说服韩子佩放下武器。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荔军分区、渭南军分区联合司令部领导权衡利弊,答应了张道元的请求。5月底,张道元带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还带着当时大荔地委书记刘文蔚的信(刘文蔚是中共党员,神木人,和韩子佩是同学,也有过交往),准备上华山。

张道元和起义军官孟俊甫(智取华山八位勇士之一;八勇士是:刘吉尧、王银生、杨建东、路德才、孟俊甫、杨党成、崔朝山、张自发)到了华阴县委,陈述了原由,华阴县委派人把张道元和孟俊甫送到华山沟口。俩人步行到华山五里关沙萝坪,恰好驻守此地的是韩子佩的部下关士贞营长。关营长,张道元也认识,并和张道元有私怨。因为在西安时,一次张道元和韩子佩聚会饮酒,酒宴上,韩子佩谈到想提升关营长,征求张意见,张道元说关营长心术不正,不可重用。此话恰好被关士贞听到,因此怀恨在心。此次张道元上华山劝降韩子佩,第一关遇上了仇人关士贞,他才知凶多吉少。关士贞和张道元没有说几句话,就将其关在青柯坪上,请示韩子佩后,当晚,关士贞下令让其手下杀害张道元。守兵将张道元诱上北峰,杀害后,将尸首丢入华山北峰的峡谷里。

一个为人民政府送信劝降的老人,就这样牺牲了。

战友孟俊甫脱险。据当时任大荔公安处处长的于桑回忆:“韩子佩杀害我党信使张道元的行径激起我军指战员的愤怒,纷纷写决心书,请缨杀敌,为牺牲的战友报仇。”

谁是杀害信使的真凶

张道元之死,和韩子佩有没有关系?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关士贞将张道元上山之事用电话告知韩子佩,此时韩子佩正接到胡宗南发来的电报,要他据险坚守,并给韩许愿升官,韩子佩邀集部下传达电令。他害怕张道元前来动摇军心,传话不予接见,并示意关营长就地处置。另一种说法是关营长公报私仇,未告诉韩子佩,就杀害了张道元。哪一种说法比较合乎事实呢?应该说第一种说法较符合实际。还有一个佐证,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韩子佩死刑的罪状之一,就是韩子佩残杀我方送信人员张道元。

据当时部队政治委员王生荣回忆,“当时,中共大荔地委书记刘文蔚利用与韩子佩的同学关系给韩写了一封劝降信,派韩原来的副官张道元和在华阴起义的原国民党保六旅中队长孟俊甫持信上山劝降。张、孟赶到青柯坪,凶残的韩子佩下令将张道元杀害。”(摘自《智取华山·解放华山的经过》)时任大荔地委委员、社会部部长和公安分处处长的于桑回忆,“华山解放后,地委书记刘文蔚、军分区司令员杨拯民同韩子佩谈了话,谈话时我也参加。我们问了他们在华山坚持顽抗的一些情况,特别指出他们枪杀解放军信使,是不可容忍的罪行。韩子佩杀害我党的信使张道元的行径激起我军指战员的愤怒,纷纷写决心书,请缨杀敌,为牺牲的战友报仇。”(摘自《智取华山·一点回忆》) 因此,韩子佩是杀害张道元的凶手。

严富余

年8月生,华阴市华山镇王道一村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工作单位,华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华阴市作家协会会员。爱好写作,酷爱民俗文化。曾在《陕西宗教》《渭南日报》《华山风》等刊物及网站发表百余篇文章。编辑出版《华阴民俗》一书。

国庆假期想免费上路?快收好这份指南!华阴市“见证?变迁——改革开放四十年影像记”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影像资料征集公告“十一”旅游黄金周,华山景区绕(禁)行提示-近平回来了今天,值得铭记!他们,不容忘却!这种病被称为"全球十大致死病之一"!你了解多少?华阴乡党注意了,最新的张贴栏信息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便民张贴"严富余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诊疗目标
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fengzx.com/xfsfc/7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