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潭2散落在英西峰林的美文篇章

年4月清远市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基地,在英德市黄花镇源兴明镜潭生态农庄揭牌,本辑推出作家们在基地采风后,创作的小说、散文篇。这些源自明镜潭灵感的文字,犹如散落在英西峰林星星点点的光。

彭先生的山庄梦

向明伟

彭先生叫彭东成,他的山庄取名源兴明镜潭山庄,建在黄花镇彭家祠旁边。抵达山庄,最显眼的就是迎面而来的一面湖。湖里放养了一群鹅,或黄嘴白羽,或乌嘴灰毛,结伴悠游于湖中,游乏了,结对聚到湖边栈桥底下,对人并不惧怕。游客凑近栈桥,举起相机想让它们入画,也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入画的自然还有近在咫尺的笔架山。那山应该是英西峰林的余脉,有平地里突兀而起的傲然和秀拔。如果能在一个蓝天白云的日子来到山庄,湖光山色,一定叫人痴迷。可惜我们去的是一个起着雾霭的暮春之日,鼠灰色的天宇下,临近初夏的植被把山峦装扮成一袭深绿,又有淡薄的水气弥漫,就少了清透的遗憾。

即便如此,在四月里的乡村,身边仍有招人喜欢的东西,且还不少。单说这山庄里的湖叫墨砚池,就是一个极好的名字,和山呼应,倒也般配。说到湖名的来历,彭先生说和天上的文曲星有关。山庄以此湖为圆心,栽花种树,建修民宿,渐渐显出了兴旺的气象。

身形不高的彭先生邀我们临湖喝茶闲聊。茶是新出的小青柑,精致的瓷杯里,茶水金黄透亮。茶墩是乡下早年用的一方石磨盘。人真是聪明,最早废物利用此物的那人,无疑是个眷恋乡间风物的雅士。我在好几处石磨盘上喝过茶,每见此物,心绪竟会跟着安静下来。

彭先生夫妇原来是做老师的,后来双双辞职开办工厂,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两年前,把工厂转让了,回老家来经营起源兴明镜潭山庄。人到中年,一是有些厌烦了生意场上的勾搭,二是看准了当地正趋兴盛的乡村旅游。后者无疑契合了这对夫妇回归田园,报效桑梓的念想。闲聊中,我们才知道这块地原来不过是个臭烘烘的养猪场。彭先生微笑着指指脚下的地皮说,这里两年前还是猪圈。虽然现在说得轻巧,我们也能想见山庄创建之初所要付出的艰辛。我们绕湖而行,看新起的竹屋民居,看水塘里舒展的睡莲,看雅致的陈设……一草一木,一砖一石,足可窥见山庄主人的匠心和热爱,同时也能嗅出天地间一番沧海桑田的味道。

选这里经营山庄,也自然是看中了紧邻彭家祠的优势。彭家祠是黄花镇的知名景点,修筑在一座小山头上,从山脚望去,形似西藏的布达拉宫,颇有些壮观。彭家祠当然是一个统称,实际上它是当地彭姓先祖顺山而建的一溜民房,砖石结构,门户互通。在明末清初之际,想必此地一定匪盗横行。据守此山,的确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自从过上了太平日子,彭姓子孙陆续搬到山下安生,老屋空置,成了现在族人凭吊、游客追怀的地方。

在彭先生夫人陪同下,我们穿过狭窄蜿蜒的上山石阶,钻进了这群连体密实的古旧建筑。在高处的观景台上朝下俯瞰,我寻找着彭先生经营的山庄,似乎要把现在和过去做一个对比。乱世把彭家先祖逼上了这片崖壁,让他们艰难求生。而今天,除了逢年过节彭家后人要来山上祭奠先祖,他们早就回到了山下的平畴里。比如彭先生,他要在一面波平浪静的湖边,完成他的山庄梦。这梦肯定比他先祖的梦要广远许多,精彩许多。

祝福有梦的人!

彭家祠式燕

邹业本

芳菲四月,春色依然。此时的英西峰林,风景秀丽,如诗如画,让人如痴如醉,恍惚身在桂林山水中。沿着黄花镇的村道,朝着明镜潭方向往前,很快就到了号称“小布达拉宫”的彭家祠。这座依山而建的古堡,已多次游览。或拍摄记录,或者调查研究,但终究还是没有安静下来,没能好好欣赏它的壮美,没能好好整理古堡的前世今生。我想,彭家祠古堡,必然是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只是被岁月淹没了。那些过去的辉煌故事,该从哪里去打听呢?

遥望彭家祠古堡,它是森严庄重的。走近彭家祠古堡,它又是活泼生动的。那曲径通幽的过道,那拾级而上的石板,那明清砖瓦残留的气息,都在诉说岁月的沧桑。古堡门前,依然是老人小孩在卖香,在吆喝着土特产。我绕过游客,独自进入古堡。抬脚进入石门槛的瞬间,无意中看到,今年他们彭家贴的祠堂春联,跟往年不一样。春联的书法,是不如往年了,残留的对联,字迹生硬,不像往年的成熟。我猜想,今年的祠堂春联,十之八九不是往年的老先生所写。目光上移,门额新贴了“燕式宾嘉”四字。这四个字什么意思呢?在古堡半山岩块小憩,我才恍然明白,是顺序写错了。春联是从右边往左边写的,读法也是从右往左,应该是“嘉宾式燕”才对。式燕,通式宴,宴饮之意。《诗经》小雅《鹿鸣》篇有云:“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也频繁使用这词:“南有嘉鱼,蒸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南有嘉鱼,蒸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缓之;翩翩者鵻,蒸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另外,汉朝张衡《东京赋》有“上下通情式燕且盘”,唐朝苏環有“瑶池式燕以清流”等,这些诗句,大都是形容宴饮场面,且多侧重招呼雅客这层意思。彭家祠古堡今年的对联,虽然字迹略佳,但从内容上说,却让我震撼了。撰联者能文,能用古诗,能化典故,已远超越往年“四季平安”“财源广进”等俗词烂句了。

黄花镇的文献记载,并不算多。黄花、岩背、白湾一带,属典型的喀什特地貌,石漠化严重,在农耕时期,石峰林立,地区高寒,耕地稀少,野兽出没,匪患猖獗,农耕艰辛,这带地区,并不像现代那么受百姓欢迎。现代社会进步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可以游山玩水,把旅游业搞得红红火火。而古代,这片地区的百姓,却是过得非常的穷苦。据两千零六年版的《英德县志》记载,黄花镇,因全镇地形似花,且以前的田园山间遍布黄花,故此得名。康熙四十四年,称黄花图,道光十六年,称黄花乡,一九五九年,设立明迳人民公社。二零零四年,明迳镇与岩背镇合并,捡回旧名,沿用黄花。目前,黄花较有历史的,当数彭家祠古堡。彭家祠始建于明朝,古堡规模则建于清代中叶,它既是当地彭氏族人为抵御土匪滋扰而建的防御型堡垒,又是祠堂,乡间称之为“寨山古堡”,目前仍有保存完好的墙壁雕刻、古老窗花和清朝咸丰年间的“明义知方”赐匾。整个村落依山而建,共分三层。从山脚到山顶,只北面有一条石阶通道,石阶三百余级,陡峭盘旋而上。每层均只有一个小门可通往上层,其余三面,全是悬崖峭壁,凸现了建筑的防御功能,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让游览者,赞叹不已,流连忘返。

厚重的彭家祠,见证着岁月的沧桑。高悬在大门上的“明义知方”牌匾,颇具历史研究价值。这块牌匾,历经风霜,依然悬挂在彭家祠的门楣上。匾长约三百厘米,宽约八十厘米,厚约八厘米。横书楷体阳刻“明义知方”四个大字,每字四十五厘米见方。右上款阳刻“咸丰六年八月”,左下款阳刻“甲寅之秋,粤东蠢动,陷及县城。时余权尉浛洭,与各乡父老,收合义勇,且战且守,以图恢复。芨舍于彭氏,赋同袍马,越乙卯夏,由间道迎合官军,克复县治,乡练之力,为复多余,既嘉许众志相与有成,而当日左右维持实赖商贤俊嗣也。摄宰是邑,爰旌其闾,并为跋以记其事。钦加升衔赏戴蓝翎知英德县事陶人杰为绅士彭应能珠光宝光等立。”咸丰六年,即公元一八五八年。陶人杰,江西新城人,清咸丰三年任浛洸巡检司,咸丰五年由浛洸巡检司升任英德县知县。由这块牌匾可推测,当时,古堡是经历过生死浩劫的。当年官民合作,共除匪患的场面,从字里行间里依稀可见。

彭家古祠,意蕴深厚。英西峰林,美不胜收。黄花全境,山地环绕,群峰林立,地形地势十分复杂。地势北陡南缓,既有海拔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岭,又有海拔不足百米的低缓山丘。四周山峦,层层叠翠,此起彼伏,线条柔和而曲折。盆地之内,峰峦拔地而起,峭壁千仞,峰石之间,情趣盎然,形态万千,有如碧莲出水,惟妙惟肖;有如骆驼情侣,耳鬓斯磨;更有五佛会峰、笔尖朝阳、观音古阁等等。奇峰之间,怪石嶙峋,溶洞凸现,暗河幽深。碧峰与秀水,有机组合。农田村舍,点缀于翠竹青山之间。田园风光无限,适宜开展观光休闲,及绿色生态旅游。这里密集分布着上千座石灰岩山峰,溪涧、岩洞,古建筑点缀其间,是广东省最长、最密集的峰林景区,是驴友人户外徒步的好去处,也是户外徒步探险圣地之一。而彭家祠古堡,是黄花文化之重地,它设计之精美,做工之巧妙,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力,同时,它也给英西峰林,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古堡山顶,风景旖旎,最高建筑处,有《维修彭公可学祠序》镶嵌于墙壁上,序言古雅,文辞流畅,写得极好:“食尽黄花九曲水,连绵乌石万重山。是联道明彭公可学祠独特之地理环境,钩画出奇异之无限风光。溯彭公可学祠之旧制,始创于大明天启年间,至今四百年矣。而观其沿山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构造门角钩心,装饰雕梁画栋,若拉萨之布达拉宫,然故有南国小拉萨之称也。若立于山巅,俯瞰远眺,但见環山古木参天,山下溪水碧绿,两岸翠竹摇曳,黄花美景,尽收眼底,真乃气象万千,令人心旷神怡。”风景确实不错,然而,祠堂古堡,风雨剥蚀,年久失修,现已满目疮痍。如果当地政府与百姓,能够将保护历史文物与开周边旅游结合起来,我们相信,彭家祠古堡,一定会再次出现“嘉宾式燕”的热闹场面,黄花镇的旅游业,也必将迎来“彭家祠式燕”的辉煌。

明镜潭

———写在市作家协会创作基地挂牌之际

姜学桓

清远城外北行八十余公里,英西峰林幽处,有一黄花镇。镇里有一小潭,名为明镜潭。

我们行进在一个草长莺飞的季节,芳草未歇,高树微凉,紫荆花开了一路。那里很恬静,静得只剩蛙呼蝉虫鸟鸣的声音。穿越峰林,豁然可见。明镜潭岸边石灰岩连成一片,翠竹竿竿,拂柳相掩。小木屋和小竹屋组成的别墅群错落林立,在庄主精心调教下,极富艺术气息。即便是楼群的命名也是“砚苑”、“墨庄”等等,与自然美景遥相呼应。寄书屋里,别是一番情趣,书香恬淡。

潭水清澈可鉴,荷叶田田。雾岚峰林倒映期间,依山而建的彭家祠梯级阁宇,形如小布达拉宫,倒挂潭沿。粉嫩的荷叶覆盖水面,微风吹过,不时番扁。荡起清清涟漪,那簇簇雾岚峰林与层叠彭家祠楼阁,也随之荡漾。采用蒙太奇手法的影视镜头,阵阵播报,幅幅中国水墨画,路人亦被这番景致深深吸引。

明镜潭外,一条青青的小河,由西向东,缓缓流淌,泽被一方领地。溪水从彭家祠的山脚下流来,向着遥远的地方流去。溪水下面铺满的小草,与芦草如出一辙,小草一律朝着一个方向,向来人招手,铺就了一条顺畅的路,那是一条四百多年的古老的路。前人铺路后人走,竹筏凭桨慢慢向前划动,向远处划去,把游人带入佳境,带入更远更远的世纪。茫茫峰林,如同披上一层薄薄的面纱,随竹筏而行,微露含羞的脸庞。悠悠淹没竹筏,渐行渐远,直到看不见它的身影。

田田的荷叶如萍,继续在潭水上飘零。漂浮不定,似乎没有根。摇来摇去,似乎又十分坚定。如今它还极为粉嫩,还未结蕾蓄蕊,犹如初长成人的黄花闺女,十八岁的佳丽。荷包距离绽放还有一段距离,好花需要绿叶配,欲待荷叶团团支起。等待,期盼,如同急切地盼归初恋的情人。总会有一天,她会扎根在这明媚的明镜潭里。到那时,咱们再来相会,定会今非昔比。

人说绿荫幽草胜花,其实并未如此。路边的月季,天然而不夸饰,早已敞开宽广的胸怀,笑迎过往,不问来历。天刚刚滴落几点空濛小雨,红透了的花瓣上,挂上几滴晶莹的露珠,潋滟欲滴,白里透红,更是另一番艳丽。让你不舍离去,慢慢欣赏。有谁见过吗?我是头一回见过如此饱满,如此璀璨斑斓。我们都是爱花人,如此美艳灿烂,没有任何人舍得摘取。花是拿来看的,不是拿来摘的,这是牧童也明白的道理。此情此景,我唯独能做到的是,拿出手机为她留下一个倩影。我和月季留张相,任凭岁月老去,花与人却永世青春。

明镜潭上,坐看美景,林路遥遥,溪水悠悠,雾岚缭绕。在如此景致之下,思考人生。驰骋想象,触景生情。曼妙的思绪如丝丝烟缕,袅袅升腾。飞得再高的鹰,也会留下影子。当你走过这段路,你就会留下脚印。用情思留下自己的人生轨迹,让世人读懂我的心。找到一席之地,悠闲地品茗,聆听天籁的声音。一生中能进入这般绝境,此乃人之最高境界矣!

黄花采风之——邂逅明镜潭

文/陈诗雨

谷雨过了,春天走了吗?哦,我知道春天还在!可不,它就在清远市作家协会成员一行30人,今天要走去的“四月天.英西峰林”采风之地——明镜潭;在我依然有如少女情怀不减的憧憬与羞涩里……当大家第一眼见到明镜潭,便无限神往着:多么希望我会是明镜潭里的那条鱼,或是湖边上那株玫瑰,每天生活在这宁静而优美的世界里,该有多好啊!是啊!久居城市的人儿,一见到明镜潭这世外桃源幽静之美,能不欢呼雀跃吗?能不心生向往吗?每当身处纯朴之圣地时,心也将随之返璞归真。大家一改往日严肃模样,变的活泼开朗起来。站在明镜潭面前,怀揣一份喜悦的心情,且赏、且呼、且叹,那一幅幅宛如水墨丹青的画册。明镜潭,四面怀抱俊峰秀林,有潭亦有庄。山庄老板夫妇皆是令人倾慕的高才生,尤其老板彭先生,是科班美术系毕业,不但书画了得,也情趣盎然。一直有深厚文化情怀的他们,为了让生活与梦想兼并,故开了这间别有浪漫情调又艺术气息极为浓郁的山庄。对他们而言,一半烟火,一半仙居,一半书香,一半红尘,这样的日子才叫生活。四月里的明镜潭,里里外外都是诗意盎然。荷塘边阵阵扑面而来的花香,和迎风起舞弄清影的杨柳,都让我等观之而欢喜万分。尤其是,一眼便能触及到的那一湖荷叶的碧绿,将所有的心思密集到那里。穿过烟雨蒙蒙,仿佛看见盛夏那开满一湖粉红的荷,让人情不自禁想驻足观赏,也教人遐想翩翩……草长莺飞的四月天,明镜潭的蛙声已是四起。迷雾缠绕荷塘边,一份心事寄清风,一串串絮语如湖畔花,次第而开,不问花香飘向谁人家,只喜于采撷这世外桃源之旖旎风光。这一场美丽的邂逅,给我们的诗行添上深情一笔:流年的转角处/你的出现/我刚好遇见/你就是/上帝恩赐给我最好的礼物/恰如沐浴一场/阳光明媚/奉上酝酿已久的深情/从此/我的名字刻上了你的姓氏……时光淌过季节的风,脚步悠哉悠哉漫步在明镜潭,被举目所见如梦似幻又唯美到让人窒息的意境,浓郁了诗意:众里寻你千百度/蓦然回首/你却在山峰回路转最幽静处/宛如一个怀春少女/一脸羞羞答的笑/绽放在/我为你敞开的心扉”。湖中央倒影虽婆娑,但见它无波亦无浪。恬静如一位成熟稳重的美少妇,不与世俗说是非,不与红尘争名利,只是乖巧地安守于岁月的路口,为遇见我们的出现,诗意的栖息。湖水缓缓流动,似无声胜有声,倒是我们的思绪长了翅膀,飞旋在明镜潭的周边,流连于它的美。为了祝贺创作基地成立之喜,也为了迎接即日就到来的读书日,大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择湖畔捧起书,或坐荷塘边,或身倚杨柳,认真地读了起来。“明天和未来,我们以潭为镜,由我描写你的春天,你来收获我的秋天。许你在荷塘边,许我在杨柳下,人约黄昏后的浪漫,会是你我一辈子的光阴。那么,那么请你我用真心来供养遇见的缘,一起读书,一起写字,愿我们不负年华,不负梦!”。听,朗朗上口的读书声回荡在明镜潭的上空,醉了一群原本忙着采花粉的彩蝶和小蜜蜂。每个读书人的样子,那么专注,又那么好看,连在池塘里游玩的鸭子,都频频投来嘉许的眼光。不远处的红玫瑰,散发着芬芬,和着清风温柔地潜入我们的心扉……当风儿把缘分的琴声拨响,当画面当定格的时候,看——明镜潭的湖畔上:谦谦学子,柔柔细雨,依依杨柳,艳艳玫瑰,美美蝶儿,统统陶醉在《荷塘月色》优美的旋律里。

祠堂里的女人(小说)

筱绡

十五岁的绿萝牵着六岁的绿萍,跪在一丘新坟前,芒草在萧瑟的风中飘扬,白色的芒花铺天盖地,仿佛在为这大大小小的坟堆守丧。新坟里那口薄得不能再薄的棺材里,躺着她们的姐姐,红棉。她在临终前干瘦得像块炭,全没有一个十九岁女子应有的丰润。

那是几天前的一个夜晚,绿萝把药端到她的床前,她颤悠悠地接过药,放在床头那快散架的桌上,药洒了大半。绿萝伸手护碗,双手却被红棉的一只手紧紧地攥住了。红棉的目光出奇地清亮,牢牢地看着绿萝。绿萝抽出一只手,托住红棉那只干枯的手。那一瞬间,绿萝感到红棉的血液流进了她的身体,就像六年前的母亲。生产之后,她大如箩的肚子快速萎缩了下去,像一枚深秋风干的百香果。那时,母亲也是这样抓住了红棉的手,什么都说不出来,红棉只一个劲地点头,周身散发出凛然的、果决的光晕。绿萝本能地觉察到:往日温顺的红棉变了,她变成了另一个母亲,或者说就是母亲的替身,因为母亲将所有的血液传进了她的身体。

充斥着血腥气息的床上,小老鼠般的绿萍哭声震天,全身发抖的绿萝显然嗅到空气里越来越浓的不祥气息,她抱起襁褓中的绿萍,紧紧贴着自己的身体,小鹿一样的眼,不安地闪烁着。

红棉的气息越来越微弱,手上的温度也在一点点地流失,最终像薄雾一样消散了。那只蜷缩在绿萝双手的拳头,终于抻开,然后重重地垂了下来。

安葬了红棉,绿萝呆坐在床沿,用那块残破的镜子仔细端详着自己的脸,皮肤不算黑,脸虽瘦削但还有弧度,睫毛很长,眼球黑多白少,有两条明显的卧蚕,是多子的象征。人死不能复生,而这个世上又会有一茬接一茬的孩子降生,活着的人就得顾眼前,不然怎么活?嫁人!绿萝回想起红棉在时,她没日没夜地缝补刺绣,像伺候祖宗一样照顾那一亩三分地,可还是吃不饱。饶是如此,还要小心村里那些不怀好意的男人,他们淫邪的目光仿佛要把她们姐妹俩吞了。现在红棉不在了,她绿萝一人又怎能躲过这些目光?只有嫁人,才有可能活下去!绿萝眼里闪现出一个后生,他的牙齿整齐而且洁白,笑起来泛着青青的品色。他总是对她笑。这次红棉的丧事,他家还出了大头。他叫陈展鹏,村里依山而建的祠堂就是他们家祖上的,如今家道虽不比从前,好歹丰衣足食,他是独苗一个,只有一个哭瞎了眼睛的娘。绿萝铁定了心嫁他。她久久地,朝圣般望着窗外。

过了几天,在一个黄昏里,她一个人径直朝陈家祠堂走去。

斑驳的木门依稀可见往日的繁华,房间的光线有些暗,散发着雨水的味道,她看到了陈展鹏在低头看书。他们家办义学,开医馆,平日里乡亲们看病都是来找他的。

她呆看了好一会儿,加重了脚步朝他走来,他显然察觉到了,抬头诧异地看着她。展鹏哥,你娶我吧,我们一起过吧。他似乎不相信眼前的丫头是那个可怜的、跟在姐姐身后的绿萝,可几乎又在同时,他被这具弱小身体里传递的力量震撼了: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都要苦苦支撑着,他若不答应她,她又该如何?

成亲后的绿萝,五官长开了,肤色甚至露出些粉白来。操持完家务后,她就坐在祠堂半腰的露台上看医书。簸箕上晾晒着药材,绿萍用小手拨弄着,总算有点小儿女的烂漫了。这里风景好,高高的镬耳封火山墙让她想起母亲久违的怀抱,这种依恋甚至比对展鹏的爱还要强烈得多。展鹏是她的救命稻草,她紧紧地抓住这根草,小心地,周到地对他和他的娘。

也许,恩爱于她而言,始终是恩大于爱,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之间少了些亲昵吧。

三年了,绿萝的肚子依然平坦着。展鹏给她号过脉,什么也没说,连药也没开,这反而让她更着急了。展鹏的娘只要一提到谁家生了小孩,她就觉得有一座山像她倾来,她恐惧地向后退,却又无路可退。如果没有孩子,她该怎么办,绿萍又该怎么办。她像躲瘟神一样远远地躲着村里玩耍的孩子,她甚至翻山越岭,不顾匪患,暗自出外求医,还请来送子观音,折腾了四年,肚子依然不见动静。吃饭时,她甚至能感觉到婆婆在“看”她,仿佛她的筷子一朝荤菜伸过去,那两道光就像银针一样射来,刺中她的死穴。有一次,她实在受不了这“目光”了,胡乱吃了几口白饭,下了祠堂,这时走来一对母子。那做母亲的她认识,比她小两岁,两年前嫁过来的,手里牵的孩子像只小黄鸭一样走路。她终于第一次嚎啕大哭了起来。

此后,她整个人都恹恹的,做事也没有那般爽利。谷雨那天下了一场小雨,雨停后她望着古堡外满地的黄花出神。她忽然想起新婚的头两年,展鹏有一次望着这遍地的黄花,说以后要生个囡囡就叫“黄花”。恍惚间,她打来水洗脸,望着水中的薄薄的倒影:干枯的头发,凹陷乌青的眼窝,脆弱的身体在本来合体的衣服里隐隐浮动着,她不忍看下去,匆匆洗过脸,准备做饭,环顾四周,空无一人,绿萍也不知去了哪里。她唤着她的名字,声音在空荡的祠堂里此起彼伏。一种突如其来的不安,钻进了她的毛孔,突然,她听到一声压抑的年轻女子的笑声,这声音是她再熟悉不过的。他们一步步走上石阶,一前一后,有意隔开距离,可绿萝还是从绿萍一笑回眸又仄头望向祠堂的眼神里看到了诡异:那眼风,不对!

五雷轰顶般,她瘫倒在地,想起这段时间都是绿萍给坐馆的展鹏送饭,一去就半天,回来时像只喜鹊般喳喳不停。前两天,她害羞又兴奋地说,姐,你知道吗?我的名字取得可好啦,姐夫说水里的浮萍命硬着呢,长出的紫蓝色的浮萍花像孔雀的羽毛,所以又叫“凤眼蓝”,姐夫说它清热解毒,还可入药呢!一幕幕,像在戏台上演出一样在她眼前不断地闪现。

傍晚,绿萍正在院子里晾衣服,她伸出手臂直起腰把一件衣服往上搭的一瞬间,上衣褂子被撩了起来,刚发育的胸部线条显露了出来,侧腰也露了出来。一直冷眼旁观的绿萝突然喊了一声,绿萍,你过来。绿萍把湿手在裤腿上蹭了蹭,又蹭着走过来。绿萝不看她,只去掀她肚前的褂子,那肚皮平坦光洁得像刚揉好的面。

绿萍,你今年多大了?过了端午就十四了。姐夫对你好吗?绿萍脸胀得紫红,眼泪簌簌地掉了下来,腿跟着就跪了下来。绿萝多么希望她为自己辩解,哪怕是无耻的狡辩,哪怕是撒泼滚地,哪怕是哭诉喊冤!可是,没有!她别过头抹了把眼泪,陡然抽出手来朝眼前那张脸打了过去。

绿萍手肘托地,支撑起上半身,左边脸的手掌印清晰可见,鼻血落在地上,像瑰艳而凄怆的杜鹃花。

绿萍终于抬起了头,四目相对,恍如隔世。绿萝能感觉到:自己寒冷的目光里肯定浮动着一层冰碴。她错得太离谱了,她一直以为绿萍还是那个粘在她身上的胆怯小姑娘,却突然之间发现,原来她已经成人了。自己不就是在她那个年纪,对着展鹏说,你娶我吧。

绿萝没有问展鹏,他到底预备怎么安置绿萍。他白天黑夜都住医馆,他们已经很久没碰面了,更不要说同床共枕了。一连几天,绿萝也不跟绿萍讲话。有天晚上,绿萝在睡梦中朦朦胧胧地听到了什么。土匪下山来了,他们挎着土枪,点着火把,很快撞破了门。搜刮一番后,其中一个络腮胡,脸上还有一寸长的刀疤,看起来像是头头,突然拽起伏在地上瑟瑟发抖的绿萍,扯住头发看她的脸,呵,长得还不错哦。这丫头归我了,说着就拦腰抱起,上了马,绿萝扯住络腮胡的裤脚,说她还是个孩子,结果肚子上被踢了一脚,她疼得昏死过去。

天刚蒙蒙亮,她醒来就看见了展鹏。绿萝问他,怎么办?他垂着头,额头上竟然多了这么多道皱纹,她突然觉得,他是个好人,但也是个懦弱的男人。他懦弱得稀里糊涂就娶了她,又忍气吞声让自己的女人被掳走。她再一次感到周身流满了血液,有母亲的,有红棉的,这些血混在一起,早已分不清是谁的了。她把存了多年的体己钱全拿出来,到处走动,托人打听那帮土匪的下落。有人说他们是流匪,打一枪换一炮,哪寻得见踪影?又有人说他们在山头跟另一群土匪打起来了,死伤惨重。

过了十日,绿萝几乎绝望了。可那天夜里却听到敲门声。是绿萍。身上穿的衣服不是自己的,是有钱太太穿的那种,可是蓬头垢面,衣裳也满是泥淖,好几处都被划破了。绿萝切了点芥菜,就着晚上的剩饭,大火滚了点稀饭给绿萍吃了,然后就张罗着给眼神呆滞的绿萍洗澡、换衣服。绿萍什么都不说,她也就什么都不问。

三个月后,绿萍怀孕了。展鹏号脉的那一刻,半天都说不出话来,绿萝只觉口齿绵缠,上嘴唇粘着门牙,张不了嘴,可是她分明从他的眼神里知道了绿萍确实怀孕了,再说那微起的肚皮,她摸过,骗不了人。只是,孩子是谁的?

娶了她吧,我不能跟你生,绿萍可以。

这孩子不是我的。

你怎么这么肯定?就算不是,生下来就当阿猫阿狗一样养吧。迟早她还会为你生的。

展鹏不吭声。蹙起的眉头越发让额上的皱纹沟壑道道。

中秋刚过,秋凉时,展鹏娘走了,绿萝把绿萍藏起来,她缝了个布袋,往里面加上棉絮,绑在肚皮上,再穿上宽大的衣服,她终于可以挺起腰杆,时不时摩挲着肚子,在村里“招摇过市”了。展鹏愈发衰老,像个干瘦的老头,他还是整天呆在医馆,捣鼓他的丸药,要不就外出采药、收药,常常几天不回。

最后的一次,去了七八天没回,绿萝的右眼在那个午后就一直跳个不停,她央求村里几个壮丁跟她出去寻找。晚上在不远的河边,找到了他的尸体。

大家都嘀咕:怎么会呢?这么浅的水,还没腰高,他又不是不识水,除非……

绿萍早产,是个女孩。绿萝叫她黄花。绿萍很爱这个小孩,喂奶时眼中透出无尽的柔光。望着这对母女,绿萝有些不知所措了,她嫉妒,她仇恨,同时,她也被这嫉妒和仇恨吓了一大跳。

大概是常起夜的缘故,满月不久,绿萍就受了些风寒,嗓子疼得吃不下一点东西,她又喉咙发炎了。绿萝长年看草药和医书,也成半个郎中了。绿萝为她抓药烹煮时,手不停地抖。绿萍吃药后,反而更难受了,喉间肿得老高,几米之内甚至都能嗅到化脓溃烂的臭味。她哑了。她又一直贪玩,不愿识字。

绿萝开始教黄花说话,她教她叫自己妈,叫绿萍姨。

时光荏苒,很快黄花就长成了大姑娘,十三岁就已经高过绿萝一个头了。她好动,学习也好,要去城里念初中。绿萝不肯,说你识几个字跟我开医馆不很好么?跑到城里有什么好?黄花不肯,她就动手打她。她跑去男同学家,绿萝知道了就去男同学家把她提回来,关在牛棚里。一开始她哭闹,然后就是绝食,绿萍尖声喊着,手不停的朝绿萝摆。

我知道你怪我,可她出去了,她的心就野了。留下我们俩,算怎么样?

绝食第三天的晚上,牛棚里居然响起了歌声,绿萝起身,端着煤油灯过去一看:这还是黄花吗?上午都好好的,眼下怎么衣衫不整,她手里抓着稻秆,双手舞动着,眼神像戏台上的花旦一样妖媚。仔细一看,她脸上起满了红疹,嘴唇上长了好几个大燎泡,嘴角还流着涎水。她中邪了,她疯了!

绿萍听到这么大动静也赶来了,两姊妹找来麻绳,下死力把她摁倒,五花大绑了她,抬进房里,给她灌下安神汤,折腾了半宿,累得不行才睡了。

第二天醒来,她又仿佛神志清醒了,眼神回来了,大哭大闹起来。她力气大得很,趁解手时松了绑,就推开她们,往外跑去,绿萝赶紧追上去,没跑几步,听到沉闷的倒地声,只能回头先救了绿萍。

黄花的病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就念课文,不好的时候就疯跑出去,花痴般涎皮赖脸地盯着男人看。黄花长得高大丰满,跑动起来免不了医衫不整,绿萝怕她被人欺负,就用布条拴住她。她这样好三日坏五日,即使有心让她去念书,估计也没有学校愿意收了。

绿萝早就坐馆了,如今身旁坐着念课文的黄花。来得病人都是乡里乡亲,也就见怪不怪了。

又过了几年,绿萍突然吃不下饭,开始咯血。那天三个女人在院子里吃饭,吃到一半,绿萍突然扔下饭碗,随手拿起一条毛巾捂在了嘴上,毛巾再拿开时,上面已经是鲜血点点。

绿萝扔下饭碗,一把抓过绿萍的一只手,放在了饭桌上。她给她号脉,突然像被蛇咬了般,猛然从那只胳膊上跳开了。手指成鸟喙状,悬在半空,然后慢慢垂下,垂下。一声无法抑制的哭声,从身体最深处钻出来,尖利地在空气中划拉着。她知道,妹妹要离开自己先走了。

到最后,绿萍的脸已经白得像纸一样,连指甲都是雪白的,她身体里已经没有血在流动了。绿萝知道,就是这几天了。这个晚上,她搂着绿萍,像小时候哄她睡觉一样,拍着她的背,我让黄花叫你一声妈,好吗?她长这么大都没有叫过你一声妈。她刚把她放下,就被一只手抓住了,她雪白的手上突然有了力气,她看着她的眼睛,说,你不想吗?她是你身上掉下的肉啊,虽然现在疯疯癫癫的。

绿萍只是摇头,那只手死死抓着她,一直都没有放开。你怕告诉了她,她会恨我,是吗?你知道你要走了,所以把她留给我,是吗?

绿萍无声地流泪了,绿萝搂着她在床边坐下来,说,你从出生就是我带,阿姐整天都忙里忙外,我每天晚上都这样哄着你睡觉。绿萍,你是怪我吧?怪我害你成了哑巴吧?是我不对,我不应该这么自私,我这辈子不能生育,我就想,以后怎么办呢,没有个孩子,我老了可怎么活啊,你有了孩子的时候,我就想,我一定要把这个孩子抢过来,因为你抢了我的男人。那时候我恨你。再后来你一辈子都没有再说过话……

姐……

声音沙哑得像乌鸦的叫声。

绿萍……是你说话吗?你没有哑?

我没有哑,就是声音咽了,那时你那么怕我会说话,我就不说了。姐,我虽然不认识字,但我记得那个圈了红点的药方是治男人不育的病的,钱家媳妇招娣的弟弟找姐夫开过这种药,就是圈了红点的,我包的药,那气味我是不会记错的。姐夫死了之后,我才想起他老是吃那些药……

绿萍的声音越来越弱,身体越来越凉,她像流水一样一点一点地流走了。

绿萍死后,绿萝一夜白了头,她不再坐馆,终日守在黄花身边。有人来看病,就上祠堂来找她。黄花总是乜斜着眼笑,周身清洁,几十年如一日。

美文回顾

??我市诗人唐德亮入选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实力诗人”

??中秋∣“诗满江心,碧落清欢”·朗诵一座诗意之城

??中秋∣“赏北江明月,诵盛世诗音”?月亮下的咏颂

??清远两80后成广东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诗意清远

我来到你的城市

赞赏

长按







































复方氨肽口服液
白癜风可以完全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fengzx.com/xfsfc/5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