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甘肃省省辖市。位于甘肃省最东部,陕甘宁三省区的交汇处,系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沟壑区。习称“陇东”,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全市总土地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年),辖1区7县个乡镇。
庆阳市是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2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多年前就有了早期农耕。多年前,周先祖不窋开启了农耕文明的先河。这里是“环江翼龙”和“黄河古象”的故乡,是中国“第一块旧石器”的出土地;这里是中国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中医鼻祖-岐伯的出生地,在此成就了举世瞩目的《黄帝内经》;这里是原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被誉为“永远的红区”。国家级陇东大型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蕴藏富集,长庆油田的发源地。
历史沿革
庆阳市据《史记》记载,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曾与中医鼻祖岐伯论医,有《黄帝内经》行世,"岐黄故里"由此得名。周先祖不曾率族人"奔戎狄(今庆阳)之间",与其子鞠陶、孙公刘等"教民稼穑","务耕种,行地宜",开启了先周农耕文化之先河,史称"周道之兴自此始"。巍巍周祖陵矗立于庆城东山之巅,殿宇巍峨。位于西峰区温泉乡的老公殿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华夏公刘第一庙"。
夏商时期,庆阳称鬼方,为周先祖公刘邑地。西周时期,称北豳。春秋战国时期,庆阳为戎狄之地,曾属义渠戎国。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年),秦灭义渠戎国,置北地郡,沿至汉、晋。西魏时改置朔州,辖彭阳(今西峰区境内)、阳周(今正宁县境内)、豳州赵舆郡、定安县、襄乐郡、襄乐县、独乐县(同属今宁县境内),北周时废弃。[1]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年)置庆州,炀帝大业年间改为弘化郡,辖合水、马岭、华池、归德、洛源、弘化、弘德7县,唐初复为庆州,后改安化郡、顺化郡,乾元初(公元年)置庆州、并升安定军,统辖顺化、合水、乐蟠、马岭、同川、华池、延庆、怀安、洛源、方渠10县;与分设的宁州(辖彭原、彭阳、安定、襄乐、真宁5县)、原州(辖今镇原及平凉部分地区)均属陕西关内道。
五代梁时改为武静军,后又复为庆州,辖顺化、同川、彭原、乐蟠、华池(今合水县境内),通远(今环县境内)、真宁(今正宁)、安定、定平、襄乐、宁州(今宁县境内)、通远军等8县1州1军。
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年)置庆州团练,属陕西路;乾德初复置庆州,庆历元年(公元年)改称环庆路;政和七年(公元年)升庆阳军节度,宣和七年(公元年)改为庆阳府,辖安化、合水、彭阳3县,与分设的环州、宁州同属永兴军路,原州(今镇原)属秦风路。
金初改庆阳为安国军,旋改定安节度;皇统二年(公元年)置庆原路总管府,庆、环、原、宁4州同属庆原路。
元时仍为庆阳府。明时隶属陕西布政司,并增庆阳卫,辖宁州及安化、合水、环县、真宁4县。
清康熙四年分隶甘肃布政司,雍正五年(公元年)裁卫归并郡县,统辖1州4县,即宁州、安化、合水、真宁和环县。
民国2年(公元年),归属陇东道(后改属泾原道);16年(公元年)废道,改隶泾原行政区。民国24年(公元年)甘肃省在西峰分设第三区行政督察区,辖庆阳、环县、合水、镇原、宁县、正宁6县。
年11月7日,在南梁乡成立了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随之,建立了华池、庆北县的革命政权。年秋又建立了新正、新宁县的革命政权。同年11月,成立陕甘省,辖华池、庆北等县;成立关中特区,辖新正、新宁等县。
年夏,建立了环县、曲子两县苏维埃政权。将庆北县与华池县合并为华池县。同年,陕甘省改为陕甘宁省,省址由陕北迁环县河连湾,冬季又迁曲子镇,辖华池、曲子、赤庆、固北、定环等县。年陕甘宁省撤销,成立庆环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华池、环县、曲子3县。
庆阳市年春,成立陇东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庆阳、合水、镇原3县。秋季,庆环,陇东分区合并为陇东分区,辖华池、环县、曲子、庆阳、镇原、合水6县。年5月,关中分区改为三原分区,新正、新宁县归三原分区。年6月,新正、新宁县改称正宁、宁县,划归陇东分区管辖。7月27日西峰解放,8月,陇东分区改为庆阳分区专员公署,辖西峰市及华池、环县、曲子、庆阳、合水、镇原、正宁、宁县8县1市,隶属甘肃行政公署,12月2日,改属甘肃省人民政府。
年7月8日西峰解放,成立庆阳专员公署。年9月庆阳专员公署并于平凉专员公署,年1月庆阳与平凉分设,复为庆阳专员公署。
年4月改为庆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年10月改为庆阳地区行政公署。
年元月成立西峰市,庆阳地区行政公署下辖7县1市。
年6月2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55号,撤销庆阳地区和县级西峰市,设立地级庆阳市。庆阳市设立西峰区,以原县级西峰市的行政区域为西峰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九龙南路。庆阳县更名为庆城县。庆阳市辖原庆阳地区的镇原县、环县、华池县、合水县、宁县、正宁县和新更名的庆城县以及新设立的西峰区。
行政区划
截至年4月,庆阳市辖1区7县,即:西峰区和庆城、华池、宁县、镇原、合水、正宁、环县。[2]
甘肃省庆阳市行政区划
县区面积(平方千米)总人口(万)常住人口(万)邮政编码政府驻地庆阳市
.
西峰区庆州西路
西峰区
38
38
九龙南路
庆城县
29
26
庆城镇
环县
35
30
环城镇
华池县
13
12
柔远镇
合水县
17
15
西华池镇
正宁县
23
18
山河镇
宁县
55
41
新宁镇
镇原县
51
42
城关镇
风景名胜
庆阳市庆阳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遍布全市各区县。年庆阳市投资3.2亿用于红色旅游开发和旅游景区建设,使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75.6%,旅游业总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79.1%,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市GDP的2.34%。
庆阳市现有旅游景点61处,其中人文类56处(红色革命胜迹7处),自然风景类5处。主要景点有:周祖陵、公刘庙、陇东民俗博物馆、岐黄中医药博物馆、子午岭、红色南梁、山城堡战役遗址、北石窟寺、石空寺石窟、东老爷山、夏家沟森林公园、潜夫山森林公园、东湖公园、南小河沟等。
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评比中,庆阳市作为唯一一个西北部城市入围,年,庆阳继续入围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
革命老区
庆阳市革命历史悠久,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从年到年新中国成立的22年间,先后经历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三个较大的历史时期。年在宁县建立了甘肃第一个农村党组织,年建立了陕甘第一支革命武装--南梁游击队,年建立了西北第一个陕甘边区苏维埃政权--南梁政府。以庆阳市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作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它的存在为中央红军和党中央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也为八路军三大主力北上抗日提供了出发点,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的大部分部队都驻扎在庆阳市。
庆阳现存的"南梁政府"旧址、河连湾陕甘宁省府旧址、山城堡战役遗址,是国家、省、市分别确定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血与火的斗争中铸就的老区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庆阳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城市景观
庆阳市区内共有南北向道路24条,东西向道路55条,巷道23条;市级广场2个,分别为"和谐广场"及"周祖广场";湖6个,分别为"东湖公园"、"范公湖"(城市东区)、"西湖"、"天湖"及"庆阳湖"(均在城市南区)、"公刘湖"(城市北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