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17日正午,在地理与旅游学院的副院长戴学军博士、副院长王丰年博士、尹辉博士以及吴鹏豹博士的带领下,在16、17级师弟师妹们的祝愿声中,15级地理科学专业两个班的75名同学带着满怀的期待与满腔的热情,正式踏上了为期14天的地理综合野外实习考察之路。
坐在广州——华山的列车上,一路向北而转西,同学们欣赏了余晖照耀下的粤北喀斯特山水,偶遇了清晨薄雾笼罩中的鹦鹉洲长江大桥,亦惊艳于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上方度寒冬而生意盎然的冬小麦,沿途的一切景色与风情可谓尽收眼底。可在地理人的眼中,风景只是风景吗?山只是山,水又只是水吗?他们在远赴他乡奔走游学的15天里到底经历了哪些?
陕西+内蒙古篇
01
险冠天下——华山
4月19日上午9:00,老师和同学们从西峰脚下“太华胜景”牌坊出发,乘缆车至近西峰之巅处,徒步开始。按计划,师生一行人依西峰——南峰——东峰——中峰——北峰的顺序对华山进行考察。
一路上,跟随老师们的脚步,倾听老师们的讲解,同学们对华山的气候环境、山体结构、地质特征、植被组成及宗教文化等都进行了深浅得当的认识和了解。经过约七个小时的上下攀援,下午六时,全体师生总算安全集合至北峰山脚,随后返回酒店,结束了一天的行程。
02
“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
4月20日上午九点,老师和同学们乘车抵达秦始皇帝陵博物馆,主要针对闻名于世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进行参观和学习。兵马俑陪葬坑分一、二、三号,按照这个参观顺序,同学们紧紧跟随景区导游员的步伐,时刻穿梭于摩肩接踵的人潮之中,眼耳并用,心手互通,艰难却从不间断地从目之所见、耳之所闻中努力汲取知识养分,渴望能将它们熟记于胸,最终化为己用。
03
十三朝古都——西安
下午两点,我们到达了向往已久的西安城。根据行程安排,我们首先对地处西安市中心区的明代古城墙进行了参观和考察。
怡然漫步城墙上,春阳未暖,轻风时拂来。凉快!
举目细望城内外,草木初绿,蓓蕾尚待开。美哉!
侧耳倾听师之言,城墙依旧,大明已不再。感慨!
在老师们的耐心讲解和参观下,同学们对明城墙的历史由来、文化内涵、结构作用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最后在到达酒店放置好行李后,同学们开启了一轮“西安自由行”。在下午到晚上的这段时间,同学们大多前去参观了外型古朴却气势恢宏的大雁塔和流光溢彩而金碧辉煌的钟鼓楼,并为它们美轮美奂的建筑体貌和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所折服。当然,同学们还不失时机地造访了永兴坊、回民街等时刻冒着菜香的地儿,好好地慰劳了一番风尘仆仆、饥肠辘辘的自己。
21日中午,我们从西安乘火车出发,约在傍晚时分到达地处陕西与内蒙古交界的陕西省靖边县县城。
由于受到季节、纬度、地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这里的白昼颇长,直到晚上八点半多天色方才完全进入黑夜。
饱经沧桑之地——萨拉乌苏波浪谷
01
萨拉乌苏河套人遗址
4月22日早上九点,我们乘坐大巴抵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萨拉乌苏河套人遗址。作简单的拍照留念后,在当地向导范金山老先生的指引下,老师和同学们很快就踏上了长达18公里的徒步考察之路。
1
漫漫18公里,同学们紧跟向导和老师们的步伐,顶着烈日,迎着扬沙,踩着崎路,一路爬沙丘、越高地、下斜坡、过沼泽……,不时认植物、辨方向、观地层、采土样……
采土样
→
当然,除了前进和学习外,在中途休息的间隙,同学们也抓住机会去画画沙画、泡泡“沙浴”、滑滑沙板,以好好体会一番沙漠给予人们的温情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