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婚丧寿庆礼俗·西峰转院
先周文化发祥地的庆阳市西峰区及周边区域,在婚、丧、寿、喜的民俗活动中,有一种诙谐风趣的口头文学,以顺口溜的形式夸赞主人家事过的周全圆满、活跃现场气氛、答谢亲朋邻居,调和邻里关系,俗称“转院”。随机应变,即兴编演,是“转院”的基本文化形态。属民间口头文学的“脱口秀”。
转院这种不见书载的口头文字,无法考究其产生的具体年代。但根据民间礼仪则可追溯到周代祭祀活动中的“赛社”赞礼词,周礼中的赞词虽已失传,转院却可谓是其形式的流传衍变,据庆阳老一辈的人说法,转院习俗在清末民初就有,传承历史至少已上百年。
转院来自民间口头文学的创作人,不见史传,不见作者,但它是民俗活动礼仪中的一个项目,婚事中的订亲、结婚,丧事中家祭、点主,三周年记念、竖碑,贺寿中赞词,小儿满月过事,喜庆事有转院便是一种圆满,所以它对研究民俗礼仪的发生、演变、传承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转院的口头创作,语言朴实、丰富、多彩、流畅,属民间诗词的精华,不刻意雕琢却又自然生动,俗词俚语中隐含着高雅,对研究中国文学史具有很高价值。
转院中为事主答谢帮忙的亲朋邻里的“道答语”,也是感谢词,目的是增强左邻右舍的友好关系,笼络感情,化解矛盾,转院人凭自己的天才发挥,用赞颂戏谑的语言将一切都说和的欢欢乐乐,高高兴兴,对和谐民间关系具有特殊价值。
转院人的说词是自我创作与吸收融汇的集成,有词雅韵正的,也有拼凑的,在民间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绝妙的即兴创作,随说随消亡,继续收集整理保护。
原标题:《图文说非遗丨庆阳婚丧寿庆礼俗·西峰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