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人的贡嘎山域科学研究和如今的各种登山报告中,读者总会被困扰在令人头疼的山名地名问题之中,从而对其行文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这种名称的复杂在贡嘎山主峰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贡嘎山北壁。摄影/峰形-米
山名之惑
最早测绘贡嘎山域的瑞士地图学家英霍夫(EduardImhof)曾总结:“汉藏语名间巴别塔式混乱的一例,如拉丁字母转写中所揭示出的那样,由‘木雅贡嘎’一名体现了出来。”在各份游记与地图间,他发现这座汉地最高峰之名以如下的形式出现过(括号内为该名称来源):
Bo-gungga(Tafel)
Bo-kunka(Kreitner)
G?ngga-Shan(汉语拼音形式)
MinyaGongkar(A.Heim)
MinyaGonka(Stevens)
MinyaKonka(Rock,Imhof,Burdsall)
Gang-ka(Edgar)
MountKoungka(当时的印度地图)……
英霍夫所举的14种贡嘎山名,还只是擅长表音的西文中所出现的各种变体。要是再加上汉语名的各种变体与讹传,其复杂与多样还要再翻一倍。
在贡嘎山的考察史中,不同的名字而使研究者以为是两座不同的山,这样荒谬的情况经常出现。
▲贡嘎西北山脊。摄影/峰形-米
我国著名的藏学家、史地专家任乃强是将贡嘎各山峰名作汉译处理的先驱,对于这种名词上的混淆,他的总结尤其准确:
“其(康藏山岳)名称或依番音,或从汉语,大都征信古人,未有定译。后之来者,过其地而不辨为何山,阅其书而不识为何地。于是记游者侈为异称,纂述者兼收并列,骈拇枝指,叠床架屋,阅者厌烦,游者迷惘。自《四川通志》以下,悉犯此病。”
▲贡嘎日出。摄影/峰形-米
对于山峰,尤其是贡嘎山这样探险史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