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镇地处董志塬腹地,今西峰区的中心地带,北接彭原镇,西接后官寨镇,南接董志镇,东接温泉镇。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凹槽状。东临火巷沟,北邻三里沟畎,其他方向与大原相连。气候温和宜人,四季分明,年日照~小时,年均气温8.8℃。无霜期天,空气质量优良。平均海拔米。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年降水~毫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为4.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为6.9千米,总面积为13.1平方公里。全镇原辖6个行政村17个村民小组,农业常住人口户人。西峰镇原为庆阳县管辖,年5月设立西峰市(县级市),从庆阳县析出,撤销西峰镇,改为寨子乡,并设南街、北街两个办事处。年6月西峰市改为西峰区。年6月撤销寨子乡建制,改制为西街街道办事处,辖村及自然村数量未变。西峰在由镇改乡到改为街道,均为庆阳市(地区)及西峰区(市)驻地。辖区现基本已城市化,且城区在不断扩大,已成为庆阳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一、区域变迁
历史上,西峰镇区域分属周边里屯,没有地方基层建置。隋、唐、宋、金均分别隶属于北地郡、彭州(宁州)、庆阳府、安国军(庆原路)彭原县辖。元代属庆阳散府直辖地。明、清属庆阳府安化县辖。明代其地域属安化县彭原、六塚、高庄、周都四里分属;清代属安化县张百户管辖,始设西峰镇。
民国十八年()取消清代里屯建制后在西峰设庆阳县第二区,下辖西峰镇等21个乡(镇)。民国二十二年()撤销区建制,实行保甲制后,设西峰镇,管辖29保甲,同时建有7个联保,管辖地域包括西峰镇城区、城外周边区域以及今温泉镇的付家地庄、何家坳、刘家店等村地域。民国二十五年()后又设庆阳县第一区,西峰镇驻地司法巷张家祠,范围以城为界,管辖14个保甲户人。
年7月西峰解放后,设立西峰市,属庆阳分区专员公署管辖,下设五个区公署,西峰镇地域属第一至第四区公署管辖。年6月西峰市撤销,并入庆阳县,改设庆阳县第二区公所(驻西峰),经调整,下辖中山街、老城、后庄、寨子街、黄官寨、郭家堡、后官寨、下庄8个乡,依次第称谓。年4月,恢复地名称谓,所辖中山街、老城、后庄、寨子街分别并入黄官寨、郭家堡、后官寨、下庄4个乡;11月,庆阳县将黄官寨、郭家堡2乡划属庆阳县第三(董志)区,将后官寨、下庄2乡划属庆阳县第六(彭原)区,庆阳县第二(西峰)区改为西峰镇,管辖4个高级农业社62个居民小组。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庆阳县将西峰、后官寨、温泉、彭原4个乡(镇)合并组建西峰人民公社(驻西峰南街)。年5月庆阳县社队规模调整时,西峰人民公社分设为西峰、后官寨、温泉、彭原4个人民公社。年1月西峰人民公社又分设为西峰、马家集2个人民公社。年2月庆阳县再次进行社队规模调整,将其所管辖的部分生产大队分别划属彭原、温泉、后官寨人民公社,西峰人民公社改为镇,只管理镇区人口,下辖4个生产大队,5个居委会。年5月国务院批准由庆阳县分设西峰市,西峰镇撤销,改设寨子乡,划属西峰市管辖。同时管辖原庆阳县所属的肖金镇、显胜乡、董志乡、陈户乡、什社乡、温泉乡、彭原乡。
西峰,史学称彭池原,后称安化原,现为董志塬,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西峰,是北去宁夏、南往陕西关中的一条古道,古有“振控萧关、襟带秦岭”的称誉,也有“京畿门户、长安咽喉”之说。西峰镇的兴起,可追溯于明嘉靖三十年(),时庆阳府参政陈其学在今西大街北侧庆阳五中所在地修筑的秦霸岭堡(也叫张官寨),此后便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今日的“陇上明珠”。西峰自秦霸岭堡筑就后至今发展成为庆阳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时间仅为四百六十七年。
二、古城遗踪
秦霸岭堡后世称寨子城。明嘉靖傅学礼《庆阳府志》载:“秦霸岭堡,在府城(今庆城)南一百一十里,嘉靖三十年(),参政陈其学筑。俗呼为张官儿寨。”长宽各百余丈,高3丈。四角墩台高6丈许。设南、北二门,砖箍门洞。北门出西侧建两层庙楼,下层为石条包基,坯箍灵官洞;上层为五脊挑檐砖包墙体的无量庙。南城外东南建魁星楼,下筑土台灯山,上建八角木楼。寨子城内建有关帝、太王、药王等庙群。庙西和庙院各建戏楼1座,在今庆阳五中(原庆阳一中旧址)所在地,城废。秦霸岭堡之筑,乃是西峰初兴之始。
老城据《庆阳地区志》记载,“清康熙六年()划属甘肃布政使司管辖。同治九年()彭原贡生何桂芬首议筑城,同治十二年()在火巷沟西主筑老城。城方形,周长3华里多,城墙基宽3丈6尺,顶宽l丈2尺,高3丈。开东、西两门,砖拱门洞,顶建城楼,东门匾额‘控镇箫关’,西门匾额‘襟带秦岭’”。张精义《庆阳县志》记载:老城“清同治十二年()筑,周三里许。”城内有明万历年间建的兴隆观,上殿五间重楼,献殿呈圆顶八卦形,门房三间重楼,院内东西建钟、鼓二楼。观南建有戏楼3间,戏院四面有围墙,占地6亩。清时为西峰镇,属安化县张百户管辖。光绪二十一年()始设民团诸组织。
西峰镇城民国张精义《庆阳县志》载:“西峰镇城,在县城(今庆城)西南一百三十里。民国五年()九月二十四日,陕匪樊老二入寇后,镇守使张兆钾筑新城,周七里二百五十九步。十七年(),旅长谭世麟增修巡窑四十一座,下洞可御风雨寒暑,上砌女墙作为炮台。”《西峰文史资料》载:“民国五年()陇东巡防军帮统、清末武举张兆钾又筑新城,周七里一百二十九丈,有四门,皆有城楼,东曰‘中正’,西曰‘西极’,南曰‘中山’,北曰‘xx’。民国三十五年()驻军28师高桂滋又筑高一丈二尺,壕深一丈二尺,宽二丈城墙。形成头道城包旧城,旧城包老城之格局。有仓廒,称西峰镇仓,民国九年()震毁。”《庆阳地区志》记载:“民国五年()陇东巡防军帮统张兆钾主建普城,围寨子(即秦霸岭堡)、老城于内。周长7华里丈,高2~3丈,顶宽不足丈。设有垛壑,分段筑有墩台,建有小营房。四面设门,门洞顶排列圆木,填土充平,上建门楼。城内南北各筑土炮台1座,高5丈许,顶方丈余。南北主街长3华里,宽3丈余。北有大什字,南有小什字,中街段有一道深5尺,上口宽丈许的土壕,店铺门前相间搭有便桥,西侧行人,东侧可通大车。”
据民国三十四年()八月《西峰镇城市图》及《庆阳县志》所载年《西峰镇城图》显示,张兆钾所建“普城”,应为县志所载的“西峰镇城”。原秦霸岭堡(寨子城)及老城规模都比较小,镇城将两者包于内。高桂滋所为应是对“普城”的维修加固。
中山台民国二十六年()八月由驻军修建,十月建成,有瓦屋三间,台基高七尺,在今南亚商场处,名“中山台”。该台实际是国民党驻军修筑的一座炮台,而其所在的巷道今称炮台巷。
火巷堡民国张精义《庆阳县志》记载:“在西峰镇东五里。”位于火巷村东火巷沟山梁上,断梁为堡,堡内修建有窑洞。
三、街巷今昔
西峰古老的街巷见证了西峰的兴起与发展,一些街巷的名称现在依然在使用,一些已经被代替或消失。但这些名称见证了西峰古镇的沧桑岁月,为西峰人留下了古老的历史记忆。
义园旧地名。民国张精义《庆阳县志》记载,西峰镇南门外有义园。位置未详。
中山公园旧公园,民国时建,具体年代未详。占地约67亩。在原西峰镇城内寨子街(今西大街北侧)。年将原西峰镇第二完全小学及中山公园在建设庆阳一中(原名为庆阳县立初级中学,今庆阳第五中学所在地)时全部转为学校建设用地,公园消失。
炮台巷民国二十六年()八月由驻军修建一墩台,名“中山台”,十月建成,有瓦屋三间,台基高七尺。该台实为一座炮台,在今南大街东侧电信公司南侧巷内,该巷西起南大街电信公司南侧,东至永乐道(商业街段),即称此巷为炮台巷。
专署巷民国二十四年()五月国民党甘肃省政府在西峰设立甘肃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属国民党甘肃省辖。位置在今庆阳市委党校院内,旧专署房屋基址现有存留。其北边的一条巷道,东起西大街中段南侧,西至今庆阳市委党校西坡头,称为专署巷。
箭道巷位于南大街西侧,小什子西南角。东起南大街,西至原西峰副食厂。据传,民国在西峰镇驻军期间,在此处进行军事训练射击,故名箭道巷。
合水巷民国二十九年()国民党合水县政府乔治西峰镇,位置在今西峰南大街西侧,东起南大街,西至团结小学,因称合水巷。
西峰巷在今西峰北大街“大什字”西侧,民国时期称“西大街”,今称西峰巷。东起北大街“大什字”西口,向西南出接今西大街。
郑家巷东起西峰巷东入口,西至长庆大道。
吴家巷西峰城内旧巷道名。
傅家巷即今称寨子巷,在秦霸岭堡旧址(原为庆阳一中,今为庆阳五中学校)东侧。南口接西大街(与西峰巷西口合),北口接解放西路。
司法巷即今报社巷,北口在解放西路东段,向南拐东出北大街。巷内拐弯处南侧有国民党西峰镇公所、地方法院、女子中山中心学校、体育场、卫生院等。或因地方法院而称“司法巷”。
南城壕在今西峰城内“大什字”东侧,因处于清同治年间所修筑的老城南城墙外,且地形低凹,故称南城壕。
老城巷在今西峰城内“大什字”东侧,因处于清同治年间所修筑的老城城内,为原老城东西向主街道,民国时称老城街。现城废而街道存,相对于现代城市的街道变得窄小,故称为老城巷。
东仓巷在今庆阳医院之间,巷内原为西峰粮管所储粮之所,因处于北大街东侧,人们俗称为东仓,医院用地。
据张精义《庆阳县志》记载,在西峰镇老城内曾建有西峰镇仓,民国九年()地震毁,后作为苗圃。又根据清代的府志推测,西峰镇仓应为清代建,东仓应建在其旧址的基础上。
中山街西峰城内旧街名。即今北大街小什字至大什字段。民国称此段街道为中山街。年8月曾设立西峰市第一区公署,驻地中山街。
民生巷西峰城内旧巷道名。根据民国三十四年()八月《西峰镇城市图》所示,其为西北-东南走向,北口位于今西大街中段,即专署巷东口,东南出口在今南大街合水巷东出口。该巷西北段今统称箭道巷,该名现不用。
新寺巷西峰城内旧街巷名。北起专署巷,南至安定西路与长庆大道交叉口东北角。
东巷子西巷子西峰城内旧巷道名。民国期间称今东大街为东巷子,专署巷为西巷子(西段称“专署街”)。
大什字西峰城内旧街道名。民国时期西峰镇城内的中心地带。在今北大街与南城壕、西峰巷交叉处。
小什字西峰城内旧街道名。民国时期西峰镇城内东巷子、西巷子与中山街交叉处。今为东、西大街与南、北大街交叉处,为旧城中心十字。
东门巷西峰城内旧巷道名。后称东湖巷,现为永乐道北段。南口接东大街,北口接解放东路。因处西峰旧城东门处,故名东门巷。
南门巷西峰城内旧街道名。因道旁栽植桐树,俗称桐树街。今为安定西路东段,东起南大街,西至长庆大道交叉路口。
庆阳路西峰城内旧街道名。即今西峰城内南、北大街,~年代形成街道,年兴建,南至秦霸岭,北至今凤凰路口。
陇东路西峰城内旧街道名。即今西峰城内东、西大街(即民国时期所称东巷子、西巷子),年建成,西至西峰汽车西站,东至西峰酒厂(今为彭阳春酒厂)。
四、历史纪事
明嘉靖三十年()庆阳府参政陈其学在今西大街北侧庆阳五中所在地修筑秦霸岭堡(也叫张官寨),长宽各百余丈,高3丈,四角墩台高6丈许,设南、北二门,砖箍门洞。西峰之兴自此始。
清同治九年()彭原贡生何桂芬首议,十二年(),在今火巷沟西主筑老城。城方形,周长3华里多,城墙基3丈6尺,顶宽l丈2尺,高3丈。开东、西两门。砖拱门洞,顶建城楼。东门匾额“控镇箫关”,西门匾额“襟带秦岭”。
民国二年()在西峰镇设置庆阳地方监察厅。
民国五年()民国政府以清代壮凯军、振武军改制陇东巡防游击步马炮各营统领部,张兆钾任陇东巡防各营帮统,驻扎西峰镇。张兆钾筑西峰镇城,周七里一百二十九丈,有四门,皆有城楼,东曰“中正”,西曰“西极”,南曰“中山”,北曰“xx”。围寨子城(即秦霸岭堡)、老城于内。
民国七年()在西峰镇设立西峰镇商会,驻地中山街。
民国十九年()国民党庆阳县政府迁入西峰,驻地西峰北街。
民国二十年()陈圭璋部第五旅蒋云台部驻扎西峰镇。
民国二十一年()西北军新一军新编第十一旅(旅长石英秀)由定西移驻陇东。
民国二十三年()十月蒋介石嫡系六十一师三六一团(团长林英)驻防西峰镇。
民国二十四年()春,胡宗南部谭异之1个团驻扎西峰;国民党甘肃省政府设立甘肃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地在今庆阳市委党校后院。
民国二十五年()成立庆阳县警察局,机关驻西峰镇。国民党甘肃省第三行政公署在北城外火巷沟西修简易飞机场一处,占地余亩。张学良专机降落。后废。
民国二十六年()三月,固原、平凉、西峰镇一线,由胡宗南派兵接防,第一六五师(鲁大昌部)驻西峰。八月国民党西峰驻军在今炮台巷西口南侧修建“中山台”。八月建立中国共产党西峰工作委员会,机关驻西峰镇(备注:年1月中共西峰工委更名为中共西峰县委。年1月县委机关迁驻驿马关;3月由于国民党制造摩擦事件,中共西峰县委被迫撤销)。十一月在西峰镇设立中国国民党甘肃省第三行政区党务整理委员会,后改为国民党庆阳县党部。八路军西峰办事处在今大什字西侧市民张秉义家庄院挂牌。
民国二十七年()春,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庆阳区团部成立,驻地西峰火神庙。十月军统局兰州站在西峰镇司法后巷13号成立军统局兰州站西峰组。
民国二十八年()在西峰镇设立中国国民党第三行政区党务通讯处,对内称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调查统计局陇东包围区调查统计室(简称陇室),直属国民党中央党部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
民国二十九年()十二国民党设立西峰邮电检查所。同年,国民党合水县政府乔治西峰镇,驻地在今合水巷。国民党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城外西北角修建飞机场一处,占地余亩,后废。
民国三十一年()七月一日,甘肃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与甘肃省第三区保安司令部合并,称甘肃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九月,军统局西北特种侦察站批准成立军统局西北特种侦察站西峰联络组,驻地在西峰镇东巷号。
民国三十二年()五月,国民党第三十八集团军调查统计室在西峰镇成立西峰情报组。
民国三十三年()九月,国民党甘肃省政府在西峰兴办西峰镇救济院。
民国三十四年()七月,在西峰镇设置甘肃高等法院第六分院监察处。
民国三十五年(),西峰驻军28师高桂滋队张兆钾所筑西峰镇城进行维修,筑高一丈二尺,壕深一丈二尺,宽二丈城墙。
民国三十六年()四月马步芳部八十二师(师长马继援,马步芳之子)一○○旅(旅长谭呈祥)部进驻西峰地区。二月西安绥靖公署二处成立西峰联络情报组,地址在西峰镇司法巷12号。
三月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二处于西峰镇成立西峰谍报组,地址设在西峰南大街号,通讯地址西峰第五号信箱。十月三青团与国民党合并,庆阳区团部撤销。
民国三十七年(),西峰、合水一线驻有甘肃省保安第一团(团长李鸿轩),团部驻西峰。民国甘肃高等法院第六分院监察处更名为甘肃高等法院庆阳分院监察处。
年7月28日西峰解放,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批准成立,对西峰实行军事管制,属地方军事组织。9月23日,西北军区电令西峰解除军事管制,西峰军事管制委员会即行撤销。8月成立县级西峰市。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庆阳地方委员会机关迁驻西峰镇(今西峰区前身)南大街;庆阳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机关由庆阳县城迁驻西峰市(后改西峰镇),驻今长庆北路南段。
年6月西峰市撤销,并入庆阳县,在西峰成立庆阳县第二区公所,机关驻西峰南街。
年2月庆阳县第二区改为西峰镇。
年9月全国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撤销乡建制,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庆阳县在西峰组建西峰人民公社。
年5月成立庆阳县西峰区(县辖区),机关驻西峰,辖西峰等8个人民公社。
年2月庆阳县再次对社队规模进行了调整,撤销庆阳县西峰区(县辖区)所辖西峰人民公社改为西峰镇。
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县级西峰市(由庆阳县分设),西峰镇撤销,改为寨子乡。
五、历史人物
傅明玉(~)字宝山,号明善,幼失怙恃,由叔父母抚养成人。年,陇东镇守使陆洪涛部巡防帮统张兆钾驻守西峰镇,命傅明玉筑西峰城,尤为勤谨。被委任为庆阳县西峰保卫团团总。昼夜巡卫,数年不怠,城镇无恙。年傅明玉以陇东补充营营长随驻平凉。年张兆钾被国民军打败,傅明玉被抄家,一怒之下,傅率众起事,与国民军决战,被国民军师长田金凯击溃,移兵环县、庆阳一带。年进入宁县,与邵三纲、王瑞珊联盟,以傅为老帅,邵为统领,王为总指挥,割据一方。年宁县县长效维国利诱王瑞珊依附县府,三方联盟瓦解。6月8日,傅、邵分别统领部众进攻宁县城,王坐视不应,并暗助县府,至9日攻城未果,撤退。7月邵三纲被县府诱捕,傅孤立无援,遂率众东出陕西百吉塬。年12月17日被异军所杀。时年59岁。
胡师寅(~)字敏斋,秦霸岭人。庆阳中等教育创始人。21岁入华北大学(北京大学)政治系学习,参加“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年毕业,获政治学学士学位,同年执教于省立平凉中学、平凉师范。年在省立庆阳师范学校任教。年3月任庆阳县第二小学校长兼庆阳县初级中学校长。庆阳县初级中学于年由民间集资在西峰创办,依托二小校舍,艰难运行。胡师寅采用民间请会集股形式筹措资金,聘请教师,改造校舍,兼授多门课程,使学校发展起来,此即今庆阳一中前身,结束了西峰没有中学教育的历史。年7月任庆阳师范学校校长。年2月在平凉中学任教,年2月退职。“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批斗,全家被迁往太白梁公社柳树庄大队尚庄坬生产队,年遣返西峰。年病故,终年71岁。
陈旗(~)寨子乡人。年7月入北京大学英语系就读。年4月在东北解放区参加工作。年至年任辽北文工团、辽西省文联、辽宁省文联创作员。年10月调任阜新市文联《新蕾》杂志编辑。年4月任阜新市文联副主席。年当选阜新市政协副主席年7月获中国文联“从事新中国文艺60周年文艺证书”,年获阜新市“繁荣阜新文艺贡献奖”。一生创作发表小说、特写、话剧、散文、诗歌六十多篇,约百万字。主要作品有报告文学《新路》,小说《晚霞似火》、小说《真爱难圆》,合创电视连续剧《大漠风流》,电视专题片《红玛瑙》等。
王天荣(~)寨子乡人。年4月在庆阳县技工学校工作。年1月参军。年因公负伤复员,在庆阳县文化馆工作。年为庆阳地区文联音乐创作员。年后,因患风湿病长期卧床,仍创作不息,创作歌曲数百首,获“甘肃省自强模范”、“甘肃省少儿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年7月退休,年病逝。作品有《社会主义放光彩》、《姐妹学文化》、《我爱革命老一辈》、《小雨沙沙》(儿童歌曲)、《有只大雁在站岗》、《相逢大中华》、《背水的景颇族姑娘》等歌曲。
六、国民教育
民国以前西峰镇内的学校从清光绪年设义学开始,学校不断的增加,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加。从此,西峰镇的教育逐渐兴起。
普通教育清代有安化县西峰义学(年,知县陈昌在西峰办)、西峰镇两等小学堂(年建,在寨子街关帝庙)。
民国期间有庆阳县初级中学、庆阳县第二区公立第二小学校(年由原“西峰镇两等小学堂”更名“庆阳县公立第二小学校”,年更名“第二高级小学校”,年更名“第二区公立第二小学校”,在寨子街关帝庙)、庆阳县公立第二女子初级小学校(年4月建,在地母宫)、庆阳县第二区公立第一初级小学校(年建,在后庄张氏家祠)。年11月以来,西峰镇老城区的学校有:县立西峰镇小学校、女子小学校、北街初级小学校、东街初级小学校、民众学校、秦霸岭短期小学校、东街女子初级小学校、北街初级小学校、西街初级小学校;省立庆阳师范附属小学校,庆阳师范附属小学幼稚班。教育调整后,有西峰镇实验中心国民学校、西峰镇中心国民学校、西峰镇第二保国民学校、西峰镇第九保国民学校。
庆阳县初级中学民国二十九年(年),在庆阳县县长王致云的积极支持下,在西峰创立庆阳县初级中学。庆阳县政府责成西峰镇中心小学(也叫西峰第二小学,即原“西峰镇两等小学堂”)校长张志义代行校长职务,筹措校舍,延聘教师,招收学生,于本年10月10日正式开学。庆阳县立初级中学开办之初,课程由第二小学教员杨天保、翟相华和庆阳师范教员李镜塘等兼任,借用西峰第二小学教室上课。民国三十一年(年),庆阳县政府委派胡师寅任校长,在西峰镇城内寨子街东部建立校舍,校园占地面积16亩4分8厘6毫。当年夏天,甘肃省教育厅以办学条件过差为由,明令停办,并将年招收的二年级一班学生,还有国立庆阳师范学校附设初中班二年级、三年级各一班学生转并省立中山中学(位于宁县早胜镇)。县立初级中学其余学生“就地解散”。校长胡师寅在广大职工和地方热心教育人士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硬是把这所学校坚持办了下来。民国三十三年(年)省教育厅厅长郑通和来校视察,认为教学质量尚可。旋即备案,正式承认了这所学校。民国三十四年(年),首届初中生毕业。民国三十八年(年),胡师寅调任庆阳师范校长,原平凉一中训育主任孙嘉鼎任校长。到年这所学校有教职工20人,在校学生有7个班人。毕业六届学生人。
师范教育
省立庆阳师范学校年元月,民国甘肃省政府委派教育厅秘书王德厚为校长筹设庆阳师范学校,名称“省立庆阳师范学校”。2月,王德厚到达庆阳县西峰镇,于庆阳县立民众教育馆(今北大街大十字)房屋做为校舍,又把民众教育馆后院原有千佛寺三大殿(娘娘殿、三宫殿、大佛殿)清除偶像,进行整修,做了三个教室。学生宿舍由当地热心教育的商人捐资修建10间,学校建筑20间。一边修筑一边招生。年奉令兼收义务教育师资训练班;7月22日至8月25日举办庆阳师范学区小学教师及塾师暑期讲习会一期。讲习会由省教育厅督学主任丁玺(号绶青)、庆阳师范学校校长王德厚分别担任正、副主任,聘请庆阳县教育局局长缪至德、省立平凉中学教员胡师寅及本校教员授课。年春,招收初中班。年后季,初中班并入省立中山中学(今宁县早胜中学)。年2月王德厚辞职,原省立临夏中学校长王士彬继任。年8月王士彬被省政府委派他职,原庆阳县立初级中学校长胡师寅接职。年4月1日,学校举行了盛大的建校十周年庆祝活动。7月董志原解放,省立庆阳师范学校由西峰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沿用原校名,9月发出了招生通知和插班生通知。年12月18日,依据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厅(教秘字号)通知,学校改称为“甘肃省庆阳师范学校”。
现代教育
随着西峰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原来的西峰镇已成为庆阳市的行政中心,教育规模得到空前发展,教育师资力量不断提高,办学设施一流。现城区有中学10所,其中高级中学4所,学生名;城区小学7所,学生名;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高等教育有陇东学院、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庆阳广播电视大学等。重点高中有庆阳第一中学、庆阳第二中学等。职业教育有庆阳林校、陇东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还有新建15年一贯制高标准,现代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庆阳附属学校。
陇东学院年12月陇东学院前身庆阳师范专科学校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年7月国家教委将学校更名为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年原庆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庆阳市农业学校整体并入。年4月教育部批准在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设置多科性本科院校——陇东学院。年5月学校先后通过了甘肃省教育厅组织的第一届本科毕业生教育质量考核验收和甘肃省学位委员会组织的学士学位授权单位评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年6月庆阳市卫生学校整体并入,成立陇东学院岐伯医学院。
学校现占地面积1余亩,校舍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亿多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亿元。馆藏图书万册(其中电子图书52万册)。
学校设文学、历史与地理、外国语、教育、政法、经济管理、数学与统计、生命科学与技术、农林科技、音乐、美术、体育、电气工程、化学化工、信息工程、土木工程、能源工程、机械工程、岐伯医学院等19个二级学院,57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4个省市区招生。
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理科实践教育基地,5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18门省级精品课程。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与庆阳市共建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了2个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意大利图西亚大学等17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加入了《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先后派出学生到美国、白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波兰等国留学。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兰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每年选送优秀学生到兰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学习。
庆阳第一中学始建于年,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省级重点学府,年被甘肃省教育厅命名为首批“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年被确定为“甘肃省普通高中课改实验样本校”。
学校初创时设在西峰镇专署巷43号,年8月28日学校整体搬迁至陇东学院。整体搬迁后,校区占地m2,校舍总建筑面积m2,绿化面积m2,有办公楼、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图书馆、标准化实验室和学生公寓、师生餐厅、标准化体育场、体育馆、校园网络教学系统、录播教室等功能齐备的现代化设施。
建校77年来共培养了近30名合格毕业生。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共向高等院校输送学生名,97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高考中取得过全省理科状元和第二名的桂冠。近年来一本上线率上线率50%以上。二本上线率80%以上。
70多年,学校以优良的校风、严格的教学管理、严谨求实的创业精神、先进的教学手段、良好的办学环境和高质量的毕业生,赢得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先后受到国家部委、省、市及其有关部门多次表彰奖励。年6月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为学校题词:“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少年而奋斗!”,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台盟中央名誉主席张克辉为学校题词:“两岸学子一家亲”。
东方红小学原名甘肃省立庆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于年7月2日成立,址定西峰镇峰兴隆观隔壁祖师庙南院(现西峰制药厂家属院)占地5亩,是庆阳最早的国立师范附属小学和六年制完全小学。
年,随庆阳师范搬迁,移址于西峰镇南门外(今陇东学院家属区院内),占地30亩。11月学校随庆师下放庆城县管理。年树立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年随庆师交回重设的庆阳专员公署管理。年庆师附小更名为庆阳东方红学校,走“五七”道路,缩短学制(小学5年,初高中各2年)。年东方红学校在西峰镇南一路东段辟址征地整体搬迁,两年征地24亩。年撤销中学部,称东方红小学。年恢复庆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名。年学校更名为庆阳师范第一附属小学。年学校再次恢复庆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名。学校更名为庆阳市东方红小学。建校75年,学校文化积淀深厚,传统优良,育人特色鲜明,现在课程体系及教学风格在教育实践的历史长河中逐步清晰,本真显现,可谓“多彩致美”。
七、寺观坛庙
西峰古镇内庙宇较多,有千佛寺(在大十字西南角)、圣母庙、真武庙(在寨子北门)、财神庙(在后庄)、火神庙(在小十字西南角)、显神庙(在火巷沟畔,又叫普渡寺)、孙真人祠(在张官寨,即寨子城内)、清真寺、天主堂、地母宫(在旧兴隆观附近)、兴隆观等。
千佛寺在西峰镇中街,系北管、彭原二里所修。有关圣帝君庙。在今大十字西南角。
圣母庙有三才、三霄之分。据《封神传》有云霄、琼霄、碧霄。考《马岭凤凰山庙记》:唐时,由蜀来姊妹三人,坐化于此。均无确实证据。西峰镇有圣母娘娘庙,代修不一,俗谓子孙生产,圣母所司,妇人求子者所在,络绎不绝。
火神庙西峰镇街南(今小十字西南角)有火神庙。民国张精义云:古人祀火星,以示不忘先世始为火食之人,并以祝融阙伯为火祖,配享火星,尚不失祀神之旨。世俗谬习,福祸专事祈祷,失厥本旨。
清真寺民国十三年(),平、固回民,在西峰镇经商者颇多,醵金购地,建立清真寺。十六年()成立教堂,住镇回民及经商寄寓之回民,逢礼拜日均往寺行礼。按:今寺在西峰城西。
天主堂民国初建于西峰镇南街,并附设初级小学一所,传教士有法国贾恩礼、奥国德明光、西班牙费光耀。属天主教,与社会生疏,无活激动。后败落。
兴隆观位于今西峰城区老城村(原寨子乡辖,今属西街街道管辖)。民国张精义《庆阳县志》记载:“即吕祖庙,为西峰镇寺观工程之最大者。清光绪十三年(年)创修,初设坛扶乩病,至十五年(年)始盛。傅秉璋假鸾垂训,至今刊物存储尚多。”又载:“吕祖庙,在西峰镇城内,光绪十五年(年)建。”又载:“有铁钟一,重一千二百斤,道光十六年(年)造。并有铁旗杆一对,置于庙门前,宣统三年(年)九月造。”《西峰文史资料》载:“吕祖庙,明天启二年(年)建。寨子故城(即老城)内,每年四月十五日(农历)有庙会。”据年桂月(八月)碑记载:吕祖庙,明万历二年(年)初建,天启元年(年)扩建,崇祯十六年(年)李自成军破庆阳遭兵燹;清乾隆十一年(年)复建,同治三年(年)再遭兵燹,光绪元年(年)重建;年破四旧拆毁,庙址建向阳小学;年借民房三间复香火,年选址一亩重建于老城东郊外。年菊月(九月)复建。后历有修造。共立碑七通。农历每年四月十五日为庙会期。按:吕祖庙创建时间,县志、文史及年碑所记均有差。
八、独特民俗
“正月二十”是西峰镇特有的民间节日。关于正月二十的来历,民间有多种传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种:
第一种说法是,自清代光绪年间,西峰正月二十为财神爷庙会。所有的商人和商号为财神保佑生意兴隆,各自踊跃出钱,豫、陕、晋、早胜等同乡帮会举办社火,互相攀比,自然形成正月二十的节日习俗。以后年年相沿,岁岁相袭,每逢此日,西峰各地的社火竟相走上街头献艺。四面八方的群众不畏严寒,甚至冒着风雪赶来观看。
第二种说法是,清同治年间回民起义,清兵大举进剿。庆阳民众在战乱中死伤十有七八,余者纷纷逃生。待到战事平息,居民返回家园时已经错过了正月十五,于是,人们就在二十这天补过十五佳节,同庆和平,以至延续至今。
第三种说法是,民国时期,西峰正月二十过财神爷庙会。民国二十二年(),驻扎在西峰的国民党西北军一位团长很重视民俗活动,向西峰商会建议:从正月初七出社火,走街串乡演出,直到正月二十举行全镇社火评比,将二十的财神爷庙会推迟一天。从此,正月二十成为西峰社火活动的高潮。
西峰正月二十主要是以跑旱船、舞狮子、踩高跷、秧歌、民间小戏等形式进行活动。一些村民请社火队在宅院内演出,称为“禳院”,以驱邪除魔,保健康平安。年,随着全国春节放假时间的缩短,为了不影响政府部门正常工作,将正月二十的活动与元宵节一并开展。从此,正月二十逐渐淡出西峰的节日活动。唢呐经过百年的演变,它的主要作用是活跃和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表现为每逢娶媳嫁女、丧葬祭奠、乡村庙会、节庆典礼、新居乔迁、贺寿、给婴儿过满月等民间活动为其助兴。西峰红白事中的“接请客”、“送大客”、“娶新人”、“迎花”、“拜堂”、“闯帐”、“请灵”、“出门告”、“家祭”、“朝奠”、“请先生”、“请客”、“跑报”、“乐祭”、“游食”等繁杂的礼仪活动中总是唢呐在前,鼓乐先起。西峰唢呐融民间文学、民间器乐、民间礼仪习俗、风土人情于一体,形成了众多的优秀曲牌,主要有《壮元游街》、《地里兔》、《秋季生》、《终难山》、《刮地风》、《大摆队》、《鸭子拌嘴》、《十里亭》、《放风筝》、《孟姜女》、《哭颜回》、《雁落沙滩》、《苦龙哭海》等不下百种,欢快处让人不禁喜笑颜开,悲伤处使人难免珠泪滚滚。新中国成立后,唢呐艺人们又吸收改造了民歌,优秀的革命歌曲如《军民大生产》、《拥军花鼓》等曲调,更加丰富了其艺术表现力。年西峰区唢呐演奏的新创曲目《披红挂花》在第九届全国“群星奖”甘肃参评节目选拔赛中获三等奖;年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来西峰演出,邀请人的什社唢呐队伍参加,年第四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开幕式上,西峰组织80人的唢呐方队进行了表演。
荷花舞起源于周先祖公刘开创中国农耕文化的董志塬上,建国后被中国舞蹈界推上世界舞坛。但它的原汁原味的艺术风格依然保留在西峰的社火中,并被改编成人参与演出的大型舞蹈。载入《20世纪中国民族舞蹈经典》的"荷花舞"就源于此,庆阳也因此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荷花舞之乡"
九、现代繁华
体育馆位于岐黄大道东侧,占地面积为.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平方米。体育馆下部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上部屋盖采用马鞍形双向桁架结构,该屋盖跨度大,且是省内外同类结构中唯一的马鞍形屋盖,相比正圆形网壳,平板网架等,马鞍形具有各向受力不对称,设计、施工难度更大等特点。体育馆举办了国际篮球邀请赛——立陶宛队和约旦队的比赛,以及国家级体育赛事和国家级明星演唱会的举办,使西峰人民开阔了眼界,将对西峰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体育场位于陇东学院新校区西北角,用地面积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0平方米;设计个座位。体育场呈白色“鸟巢”建筑,在外观上呈现了雄壮的气势。它的建成将会为陇东学院这所西峰中部的普通本科院校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为西峰的体育事业、经济文化以及科教文卫等事业谱写新的篇章。该体育场自建成以来,先后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国红色运动会、甘肃省第十二届体育运动会、庆阳市体育运动会等多项大型文艺体育活动。
彩虹桥西峰城区岐黄大道南延伸段,湖面波光粼粼,一座渐次变换着色彩的的桥梁,宛如横卧在湖面上的彩虹,照亮了整个夜空。西峰素有“天下黄土第一塬”之称,每一个庆阳人都知道并以此为豪。“彩虹桥”只是庆阳市南区雨洪集蓄保塬生态项目的一小部分,而雨洪集蓄保塬生态项目是关系西峰民生的一项大工程。
北湖北湖位于西峰区彭原镇鄢旗坳村,北距庆阳机场南边界1公里,南距西峰城市中心约6公里。主要任务是集蓄庆阳机场1.14平方公里硬化范围内的雨洪水,缓解局域防洪压力,增加可利用水资源,减轻塬面水土流失,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占地亩,其中蓄水湖亩,容积9.25万立方米,年复蓄水量42万立方米。集蓄的雨水可为周围0亩农田提供灌溉水源,而且也是西峰区一处风景优美的休闲观光场所。
南湖南湖于西峰南区,西临世纪大道延伸段,全湖成“品”字形结构,分为“日”、“月”、“星”三个小岛,用湖体开挖的土方在北侧堆成山体,登上“山”顶,一眼可观三岛全景,但见三岛蓄水盈尺,波光粼粼,这是西峰人开发水资源的一大杰作。建在园内的阳光天湖会展中心,主体风格以徽派江南民居为主并结合陇原文化风情,尽显时代气息与时尚尊容,是庆阳市推介土特产品、发布庆阳民俗文化信息、举办商业会展等大型会展中心。
东湖东湖公园东临北京大道、南接安定东路、西临九龙路、北至规划横四路,占地面积亩,内含西入口、东入口、南入口景观区、亲水娱乐区、绿色健身休闲区和红色廉政文化区六大功能区这些彰显西峰本土文化的新阵地,标志着西峰区向园林城市目标迈出,是国家“AA”级旅游景点。
天富亿生态民俗村位于兰州路东段南侧,是由沟畎组组长联合76户农户注册成立庆阳天富亿市民农园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市区城乡统筹规划、合作社统一建设管理、市场化分区经营、效益按股分红的模式运行,总占地亩,,园区共分为7个功能区块,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休闲农业体验区、花卉栽培及特种养殖观赏区、名优果品采摘体验区、休闲娱乐区,农产品深加工及展销区、农耕文化原生态博览区。把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融为一体,有效带动区域内农业向规模化、多元化、现代化发展。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和谐广场位于岐黄大道西侧,北邻庆阳市委市政府统办大楼,南邻庆阳市科技会展中心、庆阳市博物馆、庆阳市法院。是西峰城区标志性地标,广场内有音乐喷泉、和谐大鼎、葫芦雕塑、银杏林等景观。是西峰南城区市民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市区大型活动展演的重要场所。
周祖广场位于西峰城北,又叫城北广场,广场中心塑有周先祖不窋巨像,高37米。有庆阳香包雕塑,以其水榭亭阁相依,小巧流水缠腰的美景,成为西峰北城区市民休闲、娱乐游乐、赏景的好去处。
公刘广场位于兰州路东段与公刘路交汇处,是纪念周先祖公刘而建。广场娱乐、锻炼器械齐全,绿树成荫,湖水清澈,是西峰东城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十、交通石油
西峰交通纵横贯通,立体发展。境内有省道三条:线,线,线。高速路:西长凤高速公路,雷西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银西高铁(建设中),兰太高铁(筹建中)。民航:庆阳机场始建于年,年停飞,年复飞。现有航线庆阳-兰州,庆阳-西安,庆阳-北京,庆阳-上海,庆阳-成都等。
西峰油田是在中国北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发现的储量规模超过4亿吨级的大油田,也是中国陆上石油近十年来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油田。通过短短3年时间的大规模建设,西峰油田现已具备年产百万吨原油的水平。自年正式开发建设以来,西峰油田在不断扩大建设规模、快速提升生产能力的同时庆阳石化公司建成年产万吨西峰炼油厂。
结束语
西峰镇昔日的古朴沧桑已淹没在现代化城市的繁华发展的浪涛中,成为历史、成为记忆、成为西峰人回望中远去的背影。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西峰已经为庆阳市行政、经济、文化中心,成为陇上名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