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黑老锅冰窟,
走过连心桥,
陇东滑雪场里嗨皮过,
吃过村里的农家乐,
尝过蒲河岸边的美味甜瓜,
但你真的了解毛寺村吗?
知道藏在毛寺村背后的故事吗?
今天陇报君带你一探究竟!
今非昔比话毛寺
黑老锅冰窟、陇东冰雪健身基地、无止桥、生态小学……近年来,随着一个个新鲜的名词进入人们视野,沉寂多年的毛寺村逐渐成为庆阳市乃至周边地区市民群众争相踏访的旅游热点,也承载起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多畅想。
然而,曾几何时,“毛寺”这个村名却是当地群众不堪回首的贫穷记忆。“前些年,村里没有办公场所和设施,上面下来的干部只能在村干部家里吃住。”毛寺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高振贤曾在乡上工作了8年时间,他说,因为生活不方便,那时候乡上的干部都不愿意到毛寺村来。
“拉个话话容易,
见个面面难”
毛寺村位于西峰区显胜乡西南部蒲河川区。一条不宽不窄的蒲河在世代哺育毛寺村民的同时,也将整个村子天然地分为两半,给两岸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村民毛锦文家在蒲河北岸的大坪组。虽然隔着河可以看到对面塬上泾川县荔堡镇的建筑,但要去一趟并不容易。前些年,毛锦文在荔堡镇上班,每当遇上连续阴雨天气,河水上涨,他只能先到肖金镇,从塬上绕着走。
“别看现在开车20分钟就到了,那时候,我1点钟出门去肖金赶着坐一天一趟的班车,下午6点多才能到荔堡镇,从肖金绕一圈儿得多公里路。”毛锦文说,不仅自己上班不方便,村民到对岸种地往往也得看天气,要是下雨,村民就回不了家。
“那年村支书推着新买的摩托车过河,差点被水冲走了,最后还是我们在对岸用绳子拉回来的。”
“南岸群众种的甜瓜到不了西峰,只能去附近的荔堡镇卖,每斤少卖两三块钱。”
“有的村民嫌过河不便,在10多公里外的唐苟村盖了房子,生活、种地两头跑。”
……
谈起这条村里的“母亲河”,村民们似乎更多的是抱怨。
年,了解到对岸学生因为这条河而上学不便,香港一家慈善机构修建了毛寺村第一座桥——无止桥,寓意“学无止境”。虽然这座由铁架和竹板制成的桥仅供行人通行,但总算结束了毛寺村民涉水过河、隔空喊话的历史,全村多口人过河有了保障。
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各贫困村基础设施迎来“大变脸”。当年,西峰区在紧邻着无止桥建成了第一座漫水桥,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各种车辆、行人自由穿梭于蒲河之上。
一年后,西峰区政协又在距漫水桥3公里的蒲河上游建成一座更长、更美的“连心桥”。短短几年间,毛寺村10公里的蒲河河面上相继建成3座桥。再面对这条河时,村民脸上少了愁容,多了几份思考,他们开始考虑如何通过这3座桥走向幸福生活。
“有想法,没办法”
蒲河水给了毛寺村民易于灌溉的便利,川区充足的光热资源非常适宜发展设施农业。聪明的毛寺人抓住这些有利条件,早在二三十年前便建起了塑料大棚,发展设施瓜菜。
但是这么多年的收益告诉群众,发展设施种植不成规模、缺少技术,仅能养家糊口,成不了“大气候”。
村里的出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后,村民毛有虎首先想到的是将自家设施大棚数目扩大至20个,“有规模才能有效益”。随后,他又将部分技术相对落后的小拱棚改造成高架大棚。川区光、热、水条件好,毛有虎种植的白菜、辣椒等蔬菜比周边地区的早上市20多天。
“大部分甜瓜根本上不了市场,在 群众更愿意用兜里的钱投票。看到毛有虎发展设施瓜菜赚了钱,又有乡村干部动员,帮扶单位还提供技术培训,村民们开始大规模建棚种瓜菜。今年,下湾组的设施大棚数量达到个,49户群众中有30户搞起了设施种植。
“有想法,没办法”,这让如今的养殖大户毛致国一家曾经进入贫困户行列。那时候,因为要照顾瘫痪的母亲,毛致国便想在家搞养殖。但是,家住半山腰的毛致国面临的窘境是:粉饲料得用架子车拉到塬上的显胜乡街道,牲畜饮水得到3里外的沟里去挑,家里只通照明电,割回来的草要靠铡刀一点一点铡……
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进毛寺,村里通上了动力电,家里接入了自来水,毛致国拿着5万元贴息贷款买回了农用车、粉料机、铡草机等机械和猪、牛、羊,又承包了8亩地种植饲草饲料,准备实施自己以前的“想法”。
乡上免费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村互助资金合作社提供低息贷款帮助滚动发展。短短两年时间,毛致国便摘掉了“穷帽子”,并成了村里的养殖“土专家”和大忙人,现在,谁家养的牲畜有问题都会请他过去瞧瞧。在毛致国的带动下,毛寺村十多户群众发展起了养殖,有的农户每年光产的羊羔就收入过万元。
"毛寺冰窟久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多年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习惯于上山放羊、下山种地,对于身边的沟沟壑壑熟悉到不愿细看。
年,伴随着本地摄影爱好者和驴友一组镜头的发布,毛寺村黑老锅冰窟罕见的地质奇观立刻引来众多游人踏访,冬季每天的游客达到数千甚至过万名。
黑老锅冰窟一夜成名,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始建于东汉的古老村子。
龙泉寺、显圣殿、无止桥、连心桥、生态小学……经过认真梳理,结合西峰区对毛寺村“西游”的定位,毛寺村干部群众将这些散落的明珠串起来,开始着手建设以黑老锅为中心的旅游景区,黑老锅步行栈道、游客接待中心、毛寺古街、龙泉寺观景台、生态停车场相继开建。
年,村上成立了庆阳毛寺黑老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注册了“黑老锅”商标,开发销售本地生产的土蜂蜜、土鸡蛋、米醋、黄酒、菜籽油、甜瓜等旅游产品。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毛寺村旅游消费,年,西峰区在蒲河川景区举办了中国·庆阳首届油菜花节暨“花香蒲河、魅力西峰”系列活动。地质奇特、风景优美的蒲河川成为“陇东学院美术学院艺术实践基地”“庆阳市摄影家协会美丽乡村创作基地”和“西峰区文联采风写生基地”,毛寺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同时,西峰区依托蒲河川独特的山水资源,先后招商引资建成了陇东冰雪健身基地、采摘园、月亮湾香草园等一批人文景观,着力打造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季采摘、冬季滑雪的乡村旅游胜地。
大景区建设让周边群众拥抱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村民李会能和老伴每到冬季都会在川道里支起摊子卖凉皮,每天收入两百多元,生意好的时候人手不够,在外打工的儿子和儿媳妇也回来帮忙。
“附近群众在流转土地的同时到项目建设现场打工,每年可收入约两万元,景区周边农户旅游旺季摆摊设点,年营业额达到6万多元。即将投入运营的生态停车场,将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预计年收入可增长50余万元。”村支书毛颖敏介绍,如今,毛寺村各组修通了硬化路,户户接通了自来水,学生上学有校车接送,村级集体固定资产过千万元,毛寺已不再是村民记忆中的“贫穷”代名词。
建成居民安置点7处户;完成甘肃东部百万亩土地整理项目亩;新修、整修硬化道路54.3公里,对显毛公路进行提质改造;流转土地栽植刺槐80亩,贫困户以产业扶贫资金入股保底分红……毛寺村部张贴着一张《村级开发规划》,一个个已经完成或即将实施的项目,详细记载着全村户群众对小康生活的美好憧憬。
毛寺村:
乡村旅游有“龙头”农民增收添门路
“采摘园里引进的,必须都是具有地方风味的果品”“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整体规划各个功能区,给游客打造一个能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环境”“生态旅游观光采摘园一定要办出自己的特色”……8月25日,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黑老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会议室里传出阵阵激烈的讨论声,公司负责人、各村股东代表你一言我一句,大家畅所欲言,纷纷表达出对生态旅游观光采摘园项目发展的迫切愿望。
在毛寺村,说起黑老锅旅游公司,村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从成功举办第一届油菜花节、注册“黑老锅”商标推出系列产品、建成百亩油葵基地,到如今计划建办生态旅游观光采摘园,旅游公司的成立,让毛寺村发展乡村旅游有了“龙头”,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成为村民致富路上的新引擎。说起黑老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发展,村支书毛颖敏说:“旅游扶贫为毛寺村开辟了一条致富路,但想要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走专业化的旅游开发道路。”
年,毛寺村按照“支部引领,公司运营,群众受益”的模式,成立了全市第一家村级旅游公司——庆阳毛寺黑老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伊始就把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引导群众建办黑老锅生态油坊、醋坊、酒坊和蜂聚源养蜂专业合作社。在公司的带动下,村民们致富信心满满。
毛寺村素有种植甜瓜的历史,但由于缺乏专业指导,毛寺村的甜瓜始终在市场上没有影响力。为了打破产业发展瓶颈,黑老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了“黑老锅”商标,公司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对甜瓜种植户进行培训,甜瓜上市后统一包装销售,并开办了黑老锅中贸特产联营店。“有了统一的品牌之后,甜瓜种植走上了专业化道路,销售也比之前要好很多。”毛寺村主任毛锦社说。为了不断步提升毛寺旅游的影响力,公司还重点开发了“黑老锅”牌土蜂蜜、土鸡蛋、米酒、香醋等土特产,积极申报黑老锅4A级景区,拍摄《相约蒲河川》MV,制作了黑老锅宣传片。
年,“三变”改革启动后,毛寺村干部群众又把目光聚集到了黑老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毛寺村采取“党支部引领+旅游公司带动+贫困户入股”的发展模式,以旅游公司为中心,辐射带动全村72户精准扶贫户以财政扶贫到户资金入股,集中连片栽植刺槐80亩。目前,刺槐长势良好,农户以资金、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产业经营,旅游公司自我造血的“一池春水”被激活,逐步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贫困群众三方受益。“今年雨水好,刺槐长势喜人,贫困户除了年底的保底分红外,平时还可以在基地除草,赚取务工费,又多了一项收入。”毛寺村文书毛锦文说。
如今,在毛寺黑老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带动下,毛寺村已经成为市民近郊游的主要目的地。今年,公司还积极实施“三变”展示馆、乡愁记忆馆、生态停车场、黑老锅冰窟步行栈道、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将为今冬毛寺游增添新亮点。
我奋斗 我幸福
毛锦社:搭起“聚宝棚”做好带头人
“群众住到了新农村,蒲河架起了漫水桥,硬化路铺到了田间地头,接下来就得发展产业,带领群众一起发家致富。”8月23日,毛寺村村主任毛锦社在自家的高架大棚里对记者说。
毛锦社是毛寺村里的能人,还被列入了村史馆的名人榜。年4月,他在泾川县农机公司花费元购买了一台“飞乐”牌农用三轮车,成为村里购买农用三轮车第一人。他常说,只要能吃苦,肯钻研,就不愁不能致富。
毛寺村耕地平整,蒲河穿村而过,发展设施农业区位优势明显。年,西峰区扶贫办投资万元,为毛寺村投建了座大棚。但由于村民缺技术,没经验,心里没底,有的将大棚拆掉种粮食,有的将其闲置在地里,有的甚至将设施售卖。到年,全村的大棚仅余50多座。
看到这种情况,毛锦社萌生了一个想法:要让群众看到实惠,作为村干部,他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村民致富。
带着这个想法,毛锦社先后多次到农技培训中心学习,村里有了外出学习机会,他总是第一个争取。通过参观学习,毛锦社发现,要搞好大棚,温度控制是关键。由于缺乏资金,先进的温室大棚温度控制系统只是空中楼阁,毛锦社就开始自己钻研如何提高大棚室内温度。“通过多次试验,我发现在高架大棚里,可以增铺保温膜,铺一层温度就能提高2到3℃。”
摸到门路的毛锦社逐渐掌握了大棚的经营管理之道:寒冬腊月育苗,春暖花开时种甜瓜,立秋时节种白菜。别人育苗要40多天,而毛锦社家的大棚由于温度高育苗仅需20来天,甜瓜也要比其他人提早上市20多天也总能卖上好价钱,每年靠育苗,毛锦社就能收入2万余元。
今年,他通过搞采摘,靠 看到毛锦社的钱袋子鼓了,村民也动了心,20余户甜瓜种植户找他学经验,让他帮忙销售。“我们已经成功注册了‘黑老锅’品牌,现在村委会计划向上级政府争取资金支持,成立合作社发展高架大棚,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栽种,统一指导,统一销售,形成规模,打响品牌,让更多群众靠种大棚富起来。”谈及未来的发展,毛锦社满怀信心地说。
刘会玲:你好,新生活;再见,旧窑洞
“前两天1.5万元贷款下来了,我打算给新房里再添置点新家具。我这家庭情况,要是政府不补贴,一家人可能还住在旧窑洞里。现在自来水通到了家门口,出行也方便,这才是我想过的新生活。”8月23日一大早,记者来到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见到了正在新居院内给萝卜和白菜锄草的刘会玲。
今年49岁的刘会玲,年被查出患了宫颈癌,看病、做手术前前后后共花费了16万元。“还好有合作医疗帮我报销了6万多元,才让我挺过那次难关。”刘会玲感慨地说。
在刘会玲生病住院之际,毛寺村正在实施危房改造项目。村干部动员农户们搬到新的居民点来。“当时看到别人都张罗着搬去新住处,我心里很羡慕。”刘会玲说,但是对于因治病欠了很多外债的她来说,想要住进新居谈何容易。
然而没过多久,刘会玲的疑虑就被打消了。年3月,新的居民点建好后,政府为每户补助1.3万元危房改造补贴,刘会玲顺利搬进新居。村里还动员她花费3.6万元在新居院里新修了3间彩钢房,政府又补助了1.5万元。
看着现在院子里的6间新房子,刘会玲藏不住脸上的笑容,“现在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过去一家5口人住在旧窑洞里,遮不了风避不了雨,有一年下大雨,储备粮食的窑洞被淹了,一家人冒雨把粮食从窑洞往出搬,后来,粮食湿透了,人也被淋得不轻,如今再也没有这样的担忧了。”
住房问题得到了解决,自来水压到了家门前,门口都是硬化水泥路。用刘会玲的话说,以前出门两脚泥,现在到哪儿都是硬化路,鞋子根本不用擦。“从旧窑洞搬到新房子,我心里别提多开心了,儿子处了个对象,咱也不怕家里破旧没处招待人家了。”
现在,刘会玲在旧窑洞里养了3只羊和10只鸡。闲下来时,她便骑着摩托车去旧窑洞照料一下羊和鸡,日子过得很舒心。
谈及下一步的打算,她告诉记者,自己只想儿子赶紧娶媳妇。“党的政策好,帮扶干部又这么照顾我,让我的日子比以前幸福多了,虽然身子患病,但是我的心情好,肯定要好好过日子呢。”
毛相全:一心发“羊财”日子有盼头
“没有精准扶贫,我就养不起羊,女儿就上不起学,全家人也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一向不善言笑的毛相全,提起家里的33只羊和如今的新生活,不禁滔滔不绝。
52岁的毛相全,家住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下湾组。年以前,一家人住在山下,交通闭塞,是村里的贫困户。毛相全的妻子贾红霞患有精神疾病,母亲姚存兰长期患有冠心病和高压血压等疾病,每年医药费就得花费近元,女儿毛海娟还在上学,生活的重担都落在毛相全一个人的肩上。
年对毛相全而言,是一个难忘的年份。年6月,毛相全所住的旧宅院遭遇水灾,一家人只能借住在村部和村民家里,吃着大锅饭。毛相全本以为生活已跌入谷底,但新生活却从此开始。
“政府危房改造补贴了3万多元,我自己出了一些钱,在新农村购买了一套房子,还新盖了两间房。”年3月,一直居住在窑洞的毛相全第一次住进了有洗澡间、安了太阳能、通上自来水的新房子。
同年,在西峰区扶贫办的帮助下,毛相全还建了4个设施大棚。他春季种甜瓜、冬季种白菜,靠着大棚年收入近万元。当年,毛相就实现了脱贫。
黑老锅冰瀑奇观为毛寺村引来众多外地游客,毛相全借机发展起了休闲农业,搞采摘创收。年7月,毛相全利用扶贫专项贷款5万元,购买了6只母羊和1头母牛,发展起了养殖。他积极参加镇上举办的养殖技术培训,每天起早贪黑,6只羊在他的悉心喂养下繁殖到了33只。靠着设施大棚种甜瓜、白菜,贩卖公羊、自养母牛繁育售卖牛犊,毛相全年经营性收入达到1.82万元。
如今,毛相全只管养羊,羊羔长大后,他一个电话,羊贩子便上门收购。毛相全告诉记者,他准备再添10来只羊,扩大养殖规模。“羊好卖,养起来有劲,生活就有奔头。”
王治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最近这几天,拖拉机基本没有闲着,从早忙到晚。”8月24日,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农机手王治龙告诉笔者,听说村上在筹备第二届油菜花节,村民们都想趁着墒情好把地耕了种上油菜,来年吸引更多的人来毛寺赏花。
王治龙是村上的精准扶贫户,父母年逾七旬又多病,家里以前住在地势较高的山头,吃水难,出行不方便,唯一的收入就是靠他打零工。但王治龙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贫困只是暂时的,只要脚踏实地,肯定会苦尽甘来。
帮扶干部了解到王治龙家的情况后,帮他确定了种养结合的脱贫办法。年,王治龙利用政府投资的多元买回了一头母牛,搞起了养殖。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年时间,母牛产的小牛犊就卖了多元。尝到产业发展甜头的王治龙,更加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帮扶干部积极协调,又帮他争取到了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家里盖起了6间砖瓦房,全家人喜迁新居。
安居乐业搞养殖的同时,王治龙发现村民种地时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非常落后,农忙时村里的农机不够用。于是,王治龙在乡村干部的帮助下贷了5万元的精准扶贫款,买了一台二手拖拉机和配套的农机设备,当起了农机手。由于干活细致,热心助人,叫他耕地的村民越来越多,春耕一个月下来,王治龙就赚了近1万元。
“现在国家政策一年比一年好,机具补贴也很多。”王治龙说,这给了他十足的信心和动力,他制定了更大的目标:不仅自己要做一名出色的农机手,还要做一名优秀的致富带头人,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凭着勤奋踏实的劲头,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王治龙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还得到了村民的赞扬。年,村民选举他担任村上的监委主任。“每年养殖能挣七八千元,农机挣1万多元,再加上平时打零工,日子真的是一天比一天好。”忆苦思甜,如今,王治龙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好好过日子,为村上多做贡献,不辜负党和政府给予他的帮扶。
刘毛成:上门女婿的生活变了样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们能吃上干净清甜的自来水。”8月23日,记者来到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马洼组,村民刘毛成告诉记者,自从自来水通到家门口后,烧茶没有茶垢了,衣服也不会越洗越污了。
刘毛成本是陕西省吴起县人,年因为家里贫困,便来到毛寺村当了上门女婿。“那时候毛寺村的条件很差,缺吃少穿。本来我就是因为家里穷才当了上门女婿,结果这里比我们家那边还要穷。”刘毛成说。
刘毛成介绍,刚来时家里没有粮食吃,还要买麦子磨面吃。用水全靠肩挑人扛,需要到4里之外的山沟取水吃,来回一趟得半个多小时,碰上雨雪天,经常会有村民因为挑水摔倒、滑倒。到了冬天,大家还要提前储水,每户村民家中都置放着大大小小装满水的塑料桶、塑料盆。“最起码的吃水问题都解决不了,常常是先满足一家人的饮用和做饭需求,省下来的再用来洗脸。当时,洗澡对于我们来说想都不敢想。”刘毛成无奈地说。
这一切都随着居民点的落成得到了改善。年马洼组的新居民点建成,刘毛成一家人开开心心地搬进了新居。自来水压到了门前,刘毛成再也不用为吃水问题犯愁了。他告诉记者,自从20多年前自己当了上门女婿来到这里,这里便是每年一个样,每十年就会有大变化,特别是精准扶贫行动开展以来变化更大。
“今年1月我突发咯血,被诊断为肺结核、肺大泡、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当时住院花费多元,新农合就报销了5多元,帮我减轻了很大负担。”刘毛成感慨地说,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现在家里只种了4亩地,还有11亩山地造了林,今、明两年每年补贴多元。
“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我去年还回陕西老家看了看,感觉还是毛寺村美。出门靠走、通信靠吼、吃水靠挑、运输靠驮的日子过去了,现在水泥路修到家门口,看病就医有保障,家家户户通电又通水,咱老百姓的生活真正变了样,我相信以后这日子还会更好更幸福。”刘毛成对未来的生活满怀希望。
群众心声
毛来存毛永强:“学好技能往前奔”
“学习不光是为了一纸文凭,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我在学校学的是汽修专业,这对我了解汽车内部构造有很大帮助,加上喜欢车,所以选择了这个工作。”8月24日,在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大坪组,毛永强对记者说到。
今年27岁的毛永强年从庆阳林业学校汽修专业毕业,现在一家4S店从事售后工作,月工资余元。他感慨地告诉记者,自己能找到这样一份对口又热爱的工作,离不开自身的技能。不仅仅是他自己,他家的好日子也得益于技能培训。
前几年,毛永强的父亲毛来存承包了5座蔬菜大棚,种植黄瓜、西红柿等阶段性大棚蔬菜。然而,因为缺乏种植经验,蔬菜产量、质量不高,从而影响了家里的收入。
得知这一消息,村上积极衔接毛来存、毛永强参加技能培训班,提高就业技能。“前段时间,区农牧局在村上举办种植养殖培训,我听说后就立即报名参加了。专家系统地讲解后,我很多疑惑消除了,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有了技能,咱就啥都不怕了。”毛来存说。
刘会琴:“新房子里享清福”
“现在3个孩子都成家了,啥都不用我操心,我就安安心心照顾好老人,在这新房子里享清福。”8月23日,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河西组村民刘会琴高兴地告诉记者。
8月23日,记者来到河西组,看到刘会琴家新居的门楣上,有一块醒目的“光荣军属”牌。刘会琴告诉记者,自己的小儿子毛海龙在银川当消防兵,全家人都觉得很骄傲。现在搬到新居民点,一家人心情更好了。
今年7月份,因为下雨窑洞漏水,刘会琴便从窑洞搬了出来,住进了新房子。她告诉记者,新居共花费8万余元,政府补贴了3万元,给家里减轻了很大负担。“还是新地方好,再也不担心房子漏水了,舒适又安全。现在我觉得只有努力把这日子往前过,往好过,才能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刘会琴对以后的生活满怀信心。
毛仲江:“住上新房,做了股东”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过上好生活,扶贫政策真的好!”家住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河西组的毛仲江告诉记者,过去家里没有固定收入来源,靠他务农打工维持生计。一家人住在老宅院的窑洞里,日子贫苦。
毛仲江曾经常去挑水的山泉。
年,精准扶贫行动开展以来,毛仲江通过危房改造住进了新农村,又在显胜乡易地搬迁居民点,为儿子购置了一套结婚新房。
毛仲江过去居住的老宅院。
毛仲江的新家。
“今年政府拿出资金,帮我入股村上的旅游公司培育刺槐苗,以后年年有分红。”毛仲江告诉记者,他现在不仅享受着扶贫政策的实惠,还有帮扶干部的关心。帮扶干部包鹏程经常打电话关心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有一次,帮扶干部包鹏程来看我,看到摩托车和农具都放在新房墙角日晒雨淋,便拉来砖和泥,帮助毛仲江建起了一间小仓库。”
帮扶干部帮助毛仲江一起建造的小仓库。
毛仲江说:“如今住上新房,还当了股东,只要我和儿子继续踏实干,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文章来源:陇东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