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昌平古村落多,如珍珠般散落于西北山区,西峰山村便是其中璀璨的一颗。
西峰山村旧称峰山口,明代成村,东距昌平城区45里。村落不算方正,随山形地势分布,一条东西向大街抻不直也捋不顺,南北向的小巷更是有长有短有直有曲。36年前,我在西峰山学校教书,对村里物产、传说、往事记忆犹新。
西峰山小枣闻名遐迩。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村东南西三面环山,沙壤质土地适宜盖柿、香果、白桃、香白梨、红杏、山楂等生长,尤其适合枣树栽植。枣秋时节,遍布在随高就低坡地上的枣树格外帅气,碧绿的叶陪衬着花红的枣,煞是惹人喜爱。枣长到半青半红时为花红枣,也叫脆枣、鲜枣,入口酥脆甘甜;而经过晾晒散去水分的叫干枣,吃下补血益气。干枣红彤彤,又称红枣。爱尝花红枣可以到树下采摘,喜吃红枣只能在完秋后到集市上买。街头卖枣者众,多自称西峰山小枣。观外形难辨真伪,有经验者当面把枣掰开细看,枣肉厚实、丝儿长、核儿小者为真。当地流传的歌谣唱道:“郄窑的姑娘,瓦窑的小儿;狼儿峪的核桃,西峰山的枣。”能跻身歌谣,足见其出类拔萃。
西峰山村周边的漆园、瓦窑、高崖口、白羊城等村庄,气候、土壤、水质与西峰山一般无二,多少代人培植枣树的手法也是代代相传,结出来的枣也都称为西峰山小枣。西峰山小枣声名远播,已经成为流村地区的经济支柱。十多年前,西峰山小枣被确定为绿色安全食品,注册为西峰山牌,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西峰山村有一棵古银杏树,在村小学校内,方圆20里地仅此一株。虽然树干上裸露着2米长、半米宽的木质部,却还是巍峨挺立了五百多年。树下砌着半米高的环形砖墙,一旁倒卧着两截断碑,上书“万古流芳”,落款镌“大清道光七年八月”字样。一旁躺着残破石兽、条石。银杏树与碑刻同处一隅,相依相伴。
昌平西山一带多有杨家将传说,西峰山村就流传着六郎井、望儿坨的故事。
六郎井在村中大街南侧的古槐旁。北宋年间,杨家将在河北、山西地区抵御辽军,不时出入边关。传说有一天,杨延昭元帅路经峰山口时已是人困马乏,将士们渴得嗓子冒烟,战马更是咴咴长嘶。这时,从村南走来一位老太太和一个小孩,抬着一只沉重的水桶。杨元帅上前打听才知道,近几年天气大旱,村民吃水异常艰难,要到5里地外的南山根去接空山水。深明大义的老太太看将士们为保境安民满身征尘、嘴唇干裂,放下水桶递上水瓢,请将士们喝水。杨元帅和军兵们每人仅小饮几口,水桶就见了底。眼瞅着再也无水饮马,杨元帅不由得长叹一声,把亮银枪戳在地上。待他提起枪时,竟然发现枪尖带出微湿的泥土。杨元帅顿时喜出望外,枪头用力一扎,泉水汩汩流出。杨元帅走后,村民们掏深井砌高台,恭敬地称其为“六郎井”。
起初,六郎井土帮土底,深18丈,底小腰细口敞,打水很不方便。为防有人落井,村民们把又粗又长的圆木料架在井口上,再钉上木板。20世纪70年代,自来水引进各户人家,六郎井风光不再。
重访西峰山,古槐枝繁叶茂,六郎井却踪迹全无。几百载古井被填平了,岂不可惜?村支部书记解疑:“古井藏起来了。村里封闭了井口,上面建起了凉亭。茶余饭后,村民们常在凉亭内谈天说地。”此举甚好,假使日后需要井水,撤下凉亭,六郎井依然会水清流长,造福乡里。
村东南那座傲然凸起的孤山名为“望儿坨”。相传当年身怀有孕的穆桂英在西山作战时生下儿子杨文广,匆忙包裹几下撂在一处高台上,然后领军从高崖口杀出,来至峰山口的孤山下。征战间隙,她不免思念孩子,便登上孤山顶向西瞭望,但哪里得见踪影。于是穆桂英兜土置于山顶,再登上土堆向西观望,似乎真的看到了撂在高台上的孩子。从此孤山改称“望儿坨”,西山里撂孩子的高台被称作“撂子台”,今称“了思台”。
年,我曾带着学生登上望儿坨,发现山顶果然有凸起的土堆。其颜色、土质与附近土石明显不同,清晰可辨。护林员说,前些年封山育林绿化荒山,在望儿坨上建起了两层瞭望塔,还配备了望远镜及通讯设备。倘若穆桂英元帅穿越回来得见此景,不知是否会慨叹生未逢时。
文章来源于网络
年,中国下辖了70个军,一个军到底拥有多少兵力?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年美国军队一个师的兵力、编制和武器问题。今天,我们聊聊年我国部队的具体编制。认真的说,截止年,我国总计下辖了70个军。由于隶属于不同的兵团和野战军,每个军的兵力数量差距很大。那么,年,我国的一个军到底拥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从头聊聊我国武装力量的发展历史。年,南昌起义之后,出现了赫赫有名的红军部队。由于红军活动在各个不同的根据地,因此,又被称为江西红军、陕北红军等等。年,日本军队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以后,我国开始了全面抗战。由于情况非常危急,为了团结一切力量抗战,各地的红军部队,开始接受改编,先后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建立之初,八路军下辖了3个师,再加上陕北守备部队,总计5万余人。新四军下辖了4个支队,总兵力1万余人。随着抗战的部队发展,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建立了大片的抗战根据地,消灭了大量的日伪军部队,缴获了众多的武器。
八路军、新四军的总兵力不断扩大,截止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的时候,八路军的总兵力达到了90余万,新四军的总兵力达到了26万多人。由于当时的番号限制,各个部队的编制都超编严重。例如旅总计5万多人马,比南京方面的一个军兵力还多,但番号还是一个旅。年,随着战争的爆发,八路军和新四军的编制都出现了调整。由于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在各个师的编制之上,增加了纵队编制,一个纵队下辖了3到5个师。
在影视剧亮剑中,与李云龙争夺田雨的军官,就是一位纵队副司令员。时间进入了年,在各个野战部队的基础上,形成了赫赫有名的四大野战军。由于出现了动辄一二十万军队参与的大战役,经常需要几个纵队联合作战。因此在指挥部队方面,出现了编制空缺。因此,在纵队和野战军之间,又出现了兵团这一编制。一个野战军下辖2到6个兵团,一个兵团下辖了2到6个纵队。请注意,由于四大野战军的控制区和实际情况差别很大,各个野战军的兵力也差距明显。截止年夏天,第4野战军的总兵力,达到了余万。第2野战军的总兵力,在30万左右。
第3野战军的总兵力,达到了70多万。第1野战军,在华北地区两个兵团划入以后,达到了35万人左右。由此可见,4大野战军的兵力差距明显,下辖各个兵团、各个纵队的兵力也差距很大。在第1和第2野战军中,一个纵队一般在1万到2万官兵之间,实力特别强的纵队,可能有2万多兵力。在第3和第4野战军中,一个纵队的兵力,一般都在4万到6万官兵之间。
势力特别强的纵队,可能更多。例如在第4野战军中,出现了7万多人的纵队。四野的一个主力纵队,兵力可能比一野的一个兵团还多。聊聊这么久,为何还没有讲到一个军的兵力呢?请注意,就在年,随着全军正规化建设的发展。各个纵队改编为军,纵队司令员成为了军长。由于大规模战争已经结束,各个部队都出现了裁军的情况,因此,各个军的兵力都开始下降。
那么,年,各个军拥有多少兵力呢?认真的说,经过改编和调整以后,各个军的兵力开始相对平均,最少,差距没有那么大。我们以38军为例,年10月,38军参战之前,总兵力为4.4万人左右。当时,总计有30万官兵参战,编为了6个军。除去后勤和任务特殊的独立部队,38军和其他5个兄弟部队一样,一个军的兵力基本上都是4万多人。1个多月以后,参战的总兵力增加到了40多万,分为了9个军。按照这个标准计算,每个军仍为4万多人。
按照标准,一个军下辖了3个师,一个师拥有1万多官兵。我们顺便看一下美国军队的编制,年,美国军队的一个师,大约有多人。但是请注意,进入战争局面以后,美国的各个师都出现了紧急扩编,每个师的兵力增加到了多人。美国军队在重武器的数量、口径等方面,拥有压倒性的优势。此外,还能得到海军舰炮、空军战机的支援。所以说,当年的战争非常艰苦,各个军的官兵们非常不容易。
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送走了自己所有的儿子,迫不得已传位孙子!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健康长寿的追求就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古代的帝王,这一点从皇帝让人们称呼他为万岁就可以看得出来。但遗憾的是,古代帝王的平均寿命都很短,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古代的医疗水平太差,再加上皇帝老操心国家大事,不过有的却是因为沉迷酒色把自己身体搞垮了的。
因此历史上长寿的皇帝并不多,我们最熟悉的乾隆皇帝算得上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了,活了将近九十岁,在位时间长达六十余年,在古代那么多的皇帝中,确实算高寿了。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历史上除了乾隆皇帝以外,还有一位也称得上是最长寿的皇帝了,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秦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赵佗。本来始皇帝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突出的才能,于是把他派到了南越去驻守,谁知后来时局动乱,许多人自立为王,而赵佗见此情形,便顺势而上,直接在南越做起了土皇帝,并且给自己加封为“南越武王”。
在后来的楚汉之争中,项羽败给了刘邦,汉朝建立,赵佗为了保全南越国,于是向刘邦投诚,后成为汉朝的藩属国。自己依旧是南越的皇帝,只不过落得清闲自在,基本上没什么大事。
而后吕后当政的时候,赵佗因不满吕后对南越的限制政策,还反抗过一阵日子,脱离了汉朝的掌控,自称“南越武帝”。亏得当时汉朝没有什么能带兵打仗的大将,赵佗这个皇帝倒也过得安稳。
就这样,赵佗一直活到公元前年才去世,也就是活了岁,比乾隆还多活了14年。赵佗的岁数即使到今天都令人惊奇,更何况是在两千多年前。而且他还是南征北战的将军,还是在当时蛮荒的岭南毒瘴之地。
不过高寿本是一件好事,但有时也不那么好。因为赵佗的儿子们并没有继承他长寿的基因,他膝下所有的儿子都先他一步去世了。以至于到最后退位的时候,已经没有儿子来继承他的皇位了,所以他只得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赵胡。
然而赵胡因为登基时年纪已经很大了,所以在做了15年皇帝后就去世了。不得不说,赵佗的高寿真的是令人惊奇,不仅熬死了自己所有的儿子,差一点连自己的孙子都等不到继位了。
话说赵佗的一生,也是经历了秦始皇、汉高祖、吕后、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等伟大帝王,赵佗能够与这些伟大的帝王分庭抗礼,也算是一代枭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