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
您知道吗?最近在咱门头沟发现了市一级保护植物!在北京只有两个地方有!
沿着门头沟国道一路盘山而上,途经位于妙峰山担礼隧道,忽然间,一片稀疏的野生白色小花映入眼帘。走近一看,这些小花无比精致,墨绿色的叶片一片片像极了元宝槭,五六个花瓣围着蓬松的绿色的花蕊,傲然地长在崖壁上。
这就是北京市八种一级保护植物之一的槭叶铁线莲,由于其对生存环境要求非常苛刻,所以非常稀缺珍贵,只有门头沟和房山的山区才有这种小灌木。
下面这张图就是槭叶铁线莲的真容:看起来格外素净,的确好看:
来源:北京日报苏桐摄
“槭叶铁线莲一般是长在石灰岩悬崖峭壁的缝隙中,它对生存环境要求非常高,旁边必须有水流,而且必须是长在石灰岩的岩壁上。”门头沟公路分局养护管理科工作人员张温阳介绍说。
槭叶铁线莲的花期为两周,每年四月初到四月中下旬开花,现在已经进入花期末期。槭叶铁线莲与房山紫堇和独根草被称为“绝壁三美”,这也是首个被纳入门头沟公路绿化养护范围的珍稀植物种类。
据悉,门头沟公路分局在雁翅镇付珠路旁的岩壁上也发现了槭叶铁线莲,由于环境利于生存,雁翅镇的面积更大一些,大概有余株,相关部门正准备进行保护地的建立和保护措施的实施。
咱门头沟一直都是风水宝地,在这里发现的自然、文明宝物那可是相当不少!
咱先从植物说起,门头沟西峰寺前面的古银杏王,那可是树龄多年的珍稀宝物!
西峰寺位于门头沟区永定镇岢罗坨村西,寺内一株古银杏,伟岸探天。为元代所植,有一千多岁树龄,人称“百果王”。树高近40米,躯于树围8米多,撑起一个巨大的树冠。
站在三公里外的山巅依然能看到它挺拔的身姿。这棵古银杏树是东汉末年栽种的,比北京最早的寺庙潭柘寺还要早一百多年。
咱门头沟的地质资源也是出了名的丰富:
去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一位外国主持人,在门头沟山里捡到了“玉”。
中国地质大学的讲师出来证实说,这石头是一块镁铁质岩石(深色),然后经过挤压,就出现了蛇纹石化(绿色)。“这个蛇纹石,就可以是玉了,比如岫玉。只可惜并不是很值钱。”
您可能得说了,这岫玉价格不贵,算不上宝贝!可别急着下定论,咱这里还有距今数十亿年的化石,对于地理研究有极重大的意义!
早在年10月,数块距今10亿年的古生物藻类化石在门头沟区一施工现场被发现。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这些化石对研究北京西部地理环境变迁具有重要价值。
这些石头剖面有不少植物的图样,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的石头上只有一两株,有的石头上则“长”满了此类植物。化石上的植物印迹特别清晰,有的甚至连叶片数量都数得清。
据门头沟博物馆副馆长齐鸿浩介绍,这几块石头叫做“白云质灰岩”,在它的表面生成有10亿年前的浅海藻化石,化石呈群体状分布。这些化石对研究北京西部地理环境变迁具有重要的价值。
十亿年化石可能比较少见了,但是咱们门头沟还有座化石山,这里散落着不少化石,它们的平均年龄至少有两亿岁!
“化石山”所在地位于门头沟区军庄镇灰峪村,这个看似平凡无奇的小村庄有着神奇的地质现象,孕育了无数的化石宝藏。
加之以前这里曾开有传统采石场,所以灰峪村西北面的山体地表逐渐被剥离掉,下面的岩石直接裸露出来,化石也就跟着爆了光。
不少人发现在灰峪出露的石炭系和二叠系的砂页岩中,保存了大量距今2~3亿年的陆生植物化石。诸如脉羊齿、楔羊齿、科达树和鳞木......相继被发现。
另据记载,民国时期,灰峪村北属裂隙堆积的红粘土中,还发掘过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和啮齿动物化石!
东胡林人墓葬遗址,邻居们可能也听说了不少次,这里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距今约1万年,年发现。
文化遗址内出土有人骨化石,经鉴定属两个成年男性和一个少年女性个体,在少女遗骸的颈部位置有用小螺壳串制的项链,腕部佩戴有牛胁骨制成的骨镯。
您可能不知道的是:门头沟有个村庄还是北京地区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至今有11万年之久!
桑峪村马栏台地的古人类遗址,距清水河西岸1.1公里,典型的傍水而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北京地质工作者在马栏台地底部,地表下约7米的黄土状土层中发现一根人类骨化石,经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及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鉴定,确认该化石属晚更新世古人类化石,至今已有11万年,被命名为“前桑峪人”。
可以想象,早在十一万年前,有一支“北京人”离开周口店,经西山峡谷溯永定河而上,向西迁移,进入清水河流域,在现在的桑峪村一带找到了新的家园,并定居下来,将门头沟区人类存在的历史,上溯到十一万年以前,桑峪地区由此以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成为孕育北京地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门头沟原本就有的自然风光优势,随着这一珍稀植物的发现又增添一笔!说咱大门头沟是风水宝地,不假!
部分信息来源自:北京日报通讯员赵盈春赵云鹏周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