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西峰区:织密农村路网助力乡村振兴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盘小美“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对于西峰区什社乡贺塬村西湾组的村民们来说,深有体会。贺塬村是西峰的塬边咀梢村,而地处川区的西湾是该村最偏远的自然村。过去,村里只有一条坑洼狭窄的土路,村民出行非常困难。几年前,土路变成了砂石路,路面比原来宽敞平整了。由于今年夏末秋初连续降雨,这条2.6公里的通组路被雨水冲毁,不仅影响群众出行,农产品也遭遇“销售难”。为解决西湾组18户村民的出行难题,打破当地产业发展的瓶颈,贺塬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向上级争取,对这条道路实施硬化工程,目前路基已全面完成。今年50岁的冯拴娥是西湾组村民,她家多年以养猪为主要经济来源,交通不便让她吃尽了苦头。如今看着自家门前修得宽敞、平坦,即将柏油罩面的道路,冯拴娥喜上眉梢,“之前路不通,车进不来,家里的猪卖不出去,影响了收入。路修通后,我们走起来就方便了,搞养殖也更有信心了。”贺塬村第一书记王军介绍,今年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着力补齐交通短板,除了修建西湾组的通组道路,还对北头、焦咀、南头三个村民小组11条2.67公里通组道路进行硬化,让村民从此告别“泥泞路”,走上平坦宽阔的油路。贺塬村只是西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西峰区将改善农村出行条件列为重点民生实事,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持续加大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力度,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行“交通运输+”生态旅游、特色产业等扶贫新模式,实施一批资源路、旅游路、产业开发路的改造改建工程。-年,累计投资1.1亿元,实施自然村(组)通硬化路72条.1公里。今年,按照全省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要求,继续投资1.45亿元,实施自然村组通硬化路68条公里,“十县百路”示范路2条20.6公里,提质改造农村公路16条45公里。在显胜至蒲河生态旅游公路沿线,风景怡人,环境整洁,各类景观树长势喜人,这条经过提质改造的道路,不仅路面拓宽了,周边环境也美化了。显胜至蒲河生态旅游公路既是通村公路,也是蒲河川旅游风景区的重要旅游线路,全长12.5公里,途径显胜、冉李、蒲河村。曾经,路面狭窄,多处路段坑洼不平。今年,西峰区交通局依托全省“十县百路”示范路创建项目,对道路进行提质改造。全线采用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路面宽度6米,两侧加0.25米宽混凝土硬路肩。道路沿线设置混凝土边沟、安防等公路附属设施,栽种景观树、花卉,打造公路沿线小景观,配套亮化设施,制作主题文化墙。焕然一新的公路让群众和游客走得通畅、舒心,也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以前村里路不好,我们种植的甜瓜卖不出去。现在路畅通了,环境也好了,特别是夏季,路边的花都开了,很漂亮,吸引很多城里人来拍照。”蒲河村村民刘彦钦是甜瓜种植户,今年他种植了8棚甜瓜,全部通过现场采摘的方式进行销售,纯收入超过5万元。“交通的改变,给蒲河川带来了游客,也让我们瓜农的腰包鼓了起来。”“建好公路,更要管好公路”。西峰区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的同时,按照“全面养护、重点整治、确保畅通”的原则,全面推行“路长制”,加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对辖区内病害路段进行养护维修,做到有路必管、有路必养、养必到位。加大路域环境治理,重点治理农村公路两侧“三堆六乱”,因地制宜实施道路绿化、美化工程,优化路域环境,逐步实现全区农村公路林荫化、生态化、景观化。目前,全区共有农村等级公路(县、乡、村道).1公里,其中:县道9条.5公里,乡道15条.5公里,村组道条.1公里,路网密度1.92公里/平方公里,行政村道路通畅率和通客车率均达到%。外通内联、通村畅组、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逐步消除了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推进巩固拓展交通脱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监制:闫锐
责编:赵芳芳
编辑:高岩
时政、社会、生活、文化
在这里我们共同掌握西峰发展脉搏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入口: